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曾用這樣一句話評價李淵:成也兒子,敗也兒子。爲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李淵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生了兩個好兒子。一個叫李建成,一個叫李世民。這兩個兒子,是他建立唐朝時最好的幫手。但同時,後來的玄武門事變,也成了李淵一生最大的失敗和痛苦。

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對兄弟,之所以會鬧到最後血濺玄武門,其實還真不能怨別人。這對兄弟最後鬧到那個地步的罪魁禍首,其實正是李淵本人。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登基,唐朝正式開國。李淵登基之後,封長子李建成爲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爲秦王。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不過,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情況其實十分複雜。因爲當時唐朝所能轄制的地域,只有關中地區和河西地區。想要統一天下,仍是任重而道遠。

爲了統一天下,李淵當時制定了先北後南的戰略。按照李淵的戰略,唐朝應該首先拿下洛陽,控制中原北方的最精華的一部分地區,然後再慢慢收拾北方的幾個邊邊角角,最後南下統一天下。不過,這個戰略,在後來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因爲種種原因,出現了一些異化。

戰略確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該決定由誰去領兵作戰了。

這個問題,對於當時的李淵來說,其實比制定大的戰略方針,更讓他頭疼。

因爲此時的李淵,已經是皇帝了。自己親自帶兵出征,不太現實。偶爾打一仗兩仗可以,但不可能全部由他去負責。而如果任用其他將軍領兵的話,勢必又會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如果有一個將軍,幫李淵統一了整個天下的話。那麼等到這位將軍統一天下之後,接下來估計李淵的皇位也就該讓出去了。

身爲太子的李建成,顯然也不行。一來太子身份尊貴,經常帶兵打仗,實在是不現實。二來,如果由太子領兵,太子軍權過大的話,對李淵的皇位同樣存在威脅。

所以,李淵當時做出的選擇,便是讓李家宗室,去領兵作戰。這些宗室成員,都是李家的自己人,肯定比外人更值得信任。而且,宗室成員就算功勞很大,也很難威脅到李淵的地位。

就這樣,唐朝開國之後,李淵開始大範圍任用李家宗室成員領兵,主動對外擴張。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爲李淵次子的李世民,自然更被李淵所信任。再加上李淵起兵的過程當中,李世民就已經立下的很大的功勞。所以,李世民開始在軍中異軍突起,越發被李淵所倚重。

但是,在接下來幾年的戰爭當中,有一個現象超出了李淵的預料。

這個現象就是:李世民實在是太能打,而其他李家宗室,除了李孝恭之外,基本上就是一羣草包,打仗基本上沒贏過。而李孝恭能夠打勝仗,也不是因爲他本人特別牛,而是因爲他有個副將,叫李靖,是個特別能打的軍神。

如此一來,在唐朝軍中,就徹底沒人能夠和李世民爭奪一哥的頭銜了。每次李淵想去打誰,首先想到的,也是李世民。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第2張

武德元年,李世民滅掉了薛舉;武德二年,李世民滅掉了劉武周。武德三年和武德四年,李世民兵圍洛陽,將洛陽的王世充圍困城中,逼得王世充向山東的竇建德求救。結果竇建德來援之後,一樣也被李世民打趴下了。這一戰之後,李世民一戰打垮了北方最強大的兩大割據勢力。至此,整個北方,幾乎已經完全被唐朝統一了。

洛陽一戰,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當李世民帶着俘虜的竇建德和王世充,返回長安的時候,李淵忽然發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了。

沒辦法,因爲李世民起點就很高。唐朝開國的時候,李世民就被封爲秦王,兼任尚書令。此後,每次李世民打贏了之後,李淵都會給他再次加官進爵。所以等到李世民打贏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李淵忽然發現,已經沒有任何更高的官職可以封給李世民了。

最後,李淵別出心裁,想出了一個叫做‘天策上將’的官職,授予了李世民。爲自己兒子創造一個官職,這種事也只有李淵能夠做出來了。

與此同時,李淵還注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此時的李世民,顯然已經有些過於勢大,有點超出李淵的控制能力了。

實際上,李世民打贏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李淵其實還有一個位置可以封給李世民,那就太子之位。不過,李淵之前已經立李建成爲太子了,如果想封李世民爲太子的話,那就只能廢了李建成,這顯然是李淵不願意做的。李建成本人是一個十分合格的太子,深得李淵的喜愛。而且廢長立幼這件事,也不符合傳統的宗法繼承製。

簡單來說,就是李淵根本不願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淵希望看到的,是李建成穩坐太子之位,然後讓李世民踏踏實實幫他去打天下。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第3張

所以,在洛陽之戰結束以後,李淵開始有意識地抑制李世民,不讓李世民在領兵,而是讓其他李家宗室去領兵作戰。在李淵看來,洛陽一戰已經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以後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小仗了,就算沒有李世民,也一樣能打得贏。至於李世民,則是被李淵留在京城,擔任文職。

李世民在見到老爹如此佈置之後,自然也明白了李淵的意思。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只能老老實實做他的秦王。

但是,僅僅幾個月之後,局勢的發展再次超出了李淵的控制。

竇建德被打敗之後,他的地盤也被唐朝全部收入囊中。不過,就在竇建德戰敗後不久,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再次起兵,反抗唐朝。劉黑闥起兵之初,李淵並沒有太當回事,直接讓幾個李家宗室領兵前去平叛。

但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派去的那幾個李家宗室,實在是太廢柴了。最後非但沒有滅掉劉黑闥,反倒是讓劉黑闥越戰越勇,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恢復了竇建德的全部地盤,而且還將原本屬於唐朝的地盤,又打下來一部分。

此時的劉黑闥,已經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沒辦法,李淵只能再次派出李世民,統領大軍,前去和劉黑闥戰鬥。

再次得掌兵權的李世民,就如同魚入大海,一發不可收拾了。

之前的李世民,雖然對太子之位,有所覬覦,但一直想着李淵能夠承認他,然後光明正大地立他做太子。然而後來李淵的表現,卻讓他徹底失望了。所以這次征討劉黑闥的過程當中,李世民留了個心眼。在和劉黑闥對戰的同時,還注意向各地安插自己的人手。

就這樣,等到劉黑闥被李世民打敗之後,整個山東、河北、河南等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李世民安插上自己的人手。尤其是在軍隊當中,李世民更是憑藉着自己的聲望,以及自己安插下去的部將,得到了絕對的控制權。

打敗劉黑闥之後,李世民再次返回了京城。此時的李世民,還沒想過要和大哥兵戎相見。之前的那些佈置,也只是想給自己多積攢一些資本而已。

和劉黑闥一戰之後,李淵也徹底重視起李世民的威脅。自此之後,李淵開始堅決不讓李世民領兵了。而劉黑闥被李世民打敗之後,曾逃往突厥,後來靠着突厥的力量,二次起兵。當劉黑闥二次起兵的時候,不管李世民如何請戰,李淵都不敢讓李世民再掌兵,而是讓太子李建成,前去領兵鎮壓。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第4張

此時的李世民,也頗爲無奈。想要通過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得到權力,已經不現實了。此後的鬥爭,看來只能在朝堂上進行了。所以,從此之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鬥爭,開始轉移到了朝堂之上。

最開始的時候,倆人還能做到表面上的和氣。但是,因爲兩個人能力都太強了,都開始瘋狂向各自身後拉攏朝臣。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唐朝高層的朝臣們,便不得不被迫站隊,形成了太子黨和秦王黨。

對此,李淵實在是沒想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選擇以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不過,李淵私底下還是對李建成的支持更多一些。畢竟,李淵從來都沒想過,要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對李建成多支持一些,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從李世民的角度來看,仗是我打的,國家的建立我居功至偉。然後我大哥因爲比我早生了幾年,就能做太子,還能得到老爹的偏心?憑什麼?

而從李建成的角度來說,李世民已經不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太子之位的有力競爭者。爲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必須主動出擊,打壓李世民,打壓秦王一黨。

於是,在李淵和稀泥式的調節之下,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對兄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後開始徹底公開化了。

當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矛盾公開化以後,李淵此時其實依然有能力阻止那個最壞的結果出現。只要他堅定選擇任何一方支持,另一方落敗之後,其實都有活下去的機會。然而此時的李淵,卻再次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第5張

李淵覺得,反正唐朝地盤也夠大。大不了就將洛陽以東的地盤,全給李世民。洛陽以西,全都歸李建成,兩個兒子直接平分天下算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爛到不能更爛的主意了。

李淵的這個想法,所有人都不可能支持他。不光大臣們不支持他,就算是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對兄弟,同樣也不支持。在李建成看來,他是太子,整個唐朝都應該屬於他。而李世民則覺得,唐朝能夠建立,都是自己的功勞,自己應該擁有一切。

隨着兄弟二人的鬥爭越來越激烈,兄弟二人都開始逐漸生出殺心。李建成甚至已經想要通過下毒的方式,直接毒死李世民。而太子黨和秦王黨的鬥爭,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爲這對兄弟的鬥爭,剛剛統一不久的唐朝,已經到了即將分裂的地步。

此時的李淵,終於後知後覺,意識到問題已經過於嚴重,開始着手解決問題。李淵選擇的方案,是肢解秦王黨,將李世民派系的一些官員,或放逐或貶黜,反正是儘可能地幫李建成壓制李世民。

眼見於此,李世民終於徹底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再加上李世民當時得知,李建成打算直接派人殺他,李世民終於決定,搶先下手,從肉體上幹掉李建成。

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搶先向李淵舉報,說李建成和李淵的後宮有染。李淵得知之後,自然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讓李建成第二天進宮,和李世民進行對峙。然後,李世民派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等到李建成入宮的時候,忽然襲殺了李建成。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

當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正在宮中等候,並且召來了幾個中樞重臣,打算待會兒一起聽李世民和李建成進行對峙。然而最終,李淵等來的,卻是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尉遲恭。

此時的李淵,除了悲傷和憤怒之外,同時也忽然發現,局勢似乎已經被自己的這個二兒子徹底掌控了。京城內部,此時已經完全由李世民控制。而京城之外,很多地方軍隊,也都完全聽李世民的號令。所以,即便李淵是皇帝,有心問責,也同樣無能爲力了。

最後,李淵只能任命,選擇讓位給李世民。

李淵退位之後,一直久居深宮。除了一些特別重要的宴席之外,從不露面。此時的李淵,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只能老老實實做他的太上皇了。

李淵:因爲兒子而建立唐朝,也因爲兒子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第6張

公元635年,李淵病逝,終年70歲。這位唐朝的開國皇帝,終於徹底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回顧玄武門事變的前因後果,我們不難發現:作爲父親的李淵,其實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作爲一個父親,李淵當然是合格的,對待每一個兒子,都十分慈愛,算得上是一位慈父。但李淵卻忘了,在政治鬥爭當中,親情往往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如果李淵能夠及時做出選擇,選擇李世民或者李建成任何一方的話,失敗的另一方,或許還有活下去的可能。但正是因爲李淵的和稀泥,最後才導致了玄武門事變的發生。

李淵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很多時候和稀泥是不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