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時期帝王大婚出現過幾次?到底有多隆重?

清朝時期帝王大婚出現過幾次?到底有多隆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婚姻禮俗是人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大禮,從古至今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尤其是在近些年,鳳冠霞帔還戰勝了白色婚紗,重新成爲兩姓之好的見證者。可作爲鳳冠霞帔曾經的主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時代清代的女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還不如今人幸福。因爲最盛大的婚禮——帝王大婚,兩百多年間只出現過四次。

清朝時期帝王大婚出現過幾次?到底有多隆重?

一、清代帝王大婚之禮

作爲禮儀之邦,神州大地上早就存在完備的禮儀制度,婚禮更是其中的代表。早在先秦時,從議婚到完婚的“婚禮六部曲”就已經被載入《禮記》。而當這人一生中極爲重要的儀式再與帝王聯繫在一起,帝王的“大婚”之禮就直接上升到了國家重要儀典的位置。

在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後,六禮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地步。不過由於清朝統治者來自關外,對中原禮制不甚瞭解。所以在清軍入關前及入關後初期,清廷的帝王大婚之禮還尚不完備。其中雖有古代六禮的痕跡,但無論是採禮的種類還是數量都缺乏定式。

至康熙四年(1665),出於客觀需要,清廷終於確定了帝后大婚之禮,即將古代六禮結合滿族傳統以復興。爲操辦這場舉國盛事,清廷一般會組建臨時機構。而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納采和納徵(即訂婚和下聘禮)。

因爲帝王的特殊身份,大婚的納采既不需要獲得女方家庭的同意,也不需要帝王親自登門求娶,所以一般由使臣替帝王完成這一環節。欽天監提前爲納采確定吉日,帝王便在吉日的前一天派專人祭祀天地與太廟。吉日當天,帝王的特使“納采使”即登門納采。

雖然皇帝是這場大婚的主導者,但作爲接受者,準皇后的家無疑纔是納采的“主會場”。可因爲男方是帝王,準皇后的父親或祖父雖會着華服,但穿的也是華麗的朝服。且在接送“媒婆”納采使時,準皇后的長輩也得到大門口跪迎、跪送。這與民間的納采相差了可謂十萬八千里。

清朝時期帝王大婚出現過幾次?到底有多隆重? 第2張

也正是因爲男方是天下之主,大婚的納徵之禮——“大徵禮”也是民間難以匹敵的壯觀。大徵禮時帝王送出的禮物有兩份,一份給準皇后的家長,即“採亭”所盛之物,允許其留下,一份給準皇后,即“龍亭”所盛之物,是國家爲皇后置辦的嫁妝。《大清會典》還記載了大徵禮的禮單包括:黃金二百兩、白銀萬兩、金茶筒一、銀茶筒二、銀盆二、緞千匹、文馬二十匹……

完成了訂婚,帝王就會迎來準新娘入宮完婚。這個吉日依舊需要欽天監來確定。冊立禮、奉迎禮和合巹禮亦基本在吉日當天接連完成。冊立禮即向準皇后授予象徵名分的金寶和金冊。奉迎禮即使者前往準皇后家迎親。

在入宮時,皇后也會如尋常女子一樣跨過火盆。但在入洞房後,皇后會經歷一項滿族傳統儀式——坐帳禮(又稱“坐福”),也就是新婚夫婦一同面朝正南坐上牀。隨後,夫婦倆還會吃下一份半生不熟的子孫餑餑(也就是餃子),寓意“生兒子”。

子孫餑餑後,帝后即迎來我們最熟悉的合巹禮。他們會在已婚的侍衛夫婦的滿語歌聲中食用生羊肉、豬牛肉、金酒(黃酒)、銀酒(白酒)等。合巹禮後,新婚夫婦又會參加團圓宴,並祭祀太廟、奉先殿。再之後,新任皇后攜女眷拜見皇太后,皇帝則回到前朝接受百官朝拜。最後,帝王舉行盛大宴席,並再次上次皇后的孃家,這場大婚纔算結束。

二、清代帝王大婚不常見的緣由

雖然今日我們已見不到清代帝王大婚的盛景,但通過相關的記載和畫作,我們也能明白帝王大婚是一件規模宏大、耗資巨大的盛事。那麼,“貴”就是清代12帝卻只有4帝經歷了真正大婚的原因嗎?

其實並不是。經濟的有限只會影響到大婚的規模和大徵禮的禮單長度,但並不會讓一位帝王連人生的重要階段都直接失去 。事實上,真正造成清代只有44位帝王有大婚經歷的,是帝王們的繼位年紀。

放眼整個清代,帝王的繼位年齡不是過小(十歲以下),就是過大(二十歲及以上,雍正帝更是在四十餘歲才繼位。而對於這些較大年齡才繼位的帝王而言,比起皇位,婚姻纔是他們更早需要面對的事情。於是許多帝王在繼位前就已經有了按照相關禮制迎娶的嫡福晉。在他們繼位後,他們的原配妻子多按例晉升爲皇后。二人之間也就不存在帝王大婚這一環。

清朝時期帝王大婚出現過幾次?到底有多隆重? 第3張

同時清代還有年紀輕輕就繼位的帝王,諸如順治帝、康熙帝。於是待他們成長到適婚年齡,也就是14歲前後,他們不可避免地需要以帝王的身份娶妻。而因爲早早繼位的帝王數量是有限的,清代帝王大婚也就只出現了四次。(末帝溥儀早早繼位,但也早早退位。故而其後來雖迎娶了皇后,但其婚禮嚴格說來並不算清帝大婚。)

三、清代四帝的大婚

那麼到底是哪四位帝王幸運地擁有了大婚呢?——順治帝、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緒帝。順治帝時禮制尚不完備,所以他的大婚規模還不算大。但後來的三位,康熙帝確立了大婚制度,同治和光緒又分別是垂簾聽政的慈禧的親兒子和親外甥,所以大婚的規模都非常宏大。

康熙四年(1665)七月初七,康熙的納采使帶着全副鞍髻的十匹文馬、十副甲冑 、百匹緞、二百匹布、一個金茶筒和一個銀盆去往準皇后赫舍里氏家中。九月初七,康熙帝又送出份量極重的大徵禮。……同治、光緒兩帝時,甚至陪侍皇后的公主、福晉和命婦的裝扮都被慈禧下了明確的懿旨。

雖然清代只出現過四次帝王大婚,但其鳳冠霞帔的瑰麗或許時至今日也無人能及。而這“別的女孩子都有”或許也成了今日傳統婚禮大受追捧的一個原因,推動了六禮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