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竇建德到底該不該殺?原因是什麼?

竇建德到底該不該殺?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竇建德到底該不該殺?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李世民在公元620年的時候,率領十餘萬士兵從潼關出發,多路進軍,對洛陽的王世充的部隊形成了包圍的陣勢。

由於,王世充的昏庸無道,殘暴不仁,當時的洛陽小朝廷,實際上已經是處於崩潰的邊緣。隨後,尉州刺史的投降,更是導致了王世充不得不親自率領士兵與李世民大戰。戰爭的結果是:王世充大敗,落荒而逃。之後,李世民就帶領着唐軍對洛陽發起了總攻。

雖然,唐軍的裝備精良,晝夜不停地進攻,但是,王世充還是憑藉着洛陽城的堅固城牆,擋下了所有攻擊,戰爭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在這個緊要的關頭,王世充開始向割據在河北的竇建德求援。竇建德權衡利弊之後,隨即親自率領精兵,火速的趕去救援。王世充得到消息後,立馬派遣自己的弟弟王世辯與之回合。

雙方合兵十餘萬,在虎牢以東的地區與唐軍進行對峙。

李世民覺得竇建民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客場作戰,應變能力一定不是很好。於是,他決定實施斬首行動,火速出兵。五月一日,李世民親率一支精銳騎兵,攻入竇建德的大營,左衝右突,擾亂了敵人的陣腳。秦叔寶等將軍趁機亮出唐軍旗幟,直插敵軍的後方。竇建德的夏軍以爲後路被斷絕,整個軍營亂作一團。

此時,剛要準備制定作戰計劃的竇建德,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抵抗不過,最終,只能投降了。

竇建德到底該不該殺?原因是什麼?

就這樣,本來氣勢洶洶的救援軍隊,一下子大部分就都淪爲了階下囚。堅守洛陽的王世充,看到被抓住的竇建德,已經知道自己援軍無望大勢已去了。得到了李世民“許君不死”的承諾,王世充也就打開了城門投降了。可以說,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就標誌着,河北以及河南地區正式劃爲了唐王朝的版圖。

隨後,王世充和竇建德被押解到長安接受處置,唐高祖李淵細數王世充的種種罪證,之後,把其一家人全部流放到了蜀地。但是,王世充在流放的途中,被定州刺史獨孤修殺死。而對於竇建德,唐高祖李淵則決定直接將其斬首示衆。可以說,也正是唐高祖對竇建德的相對簡單草率的處置,間接開始了唐王朝近三百年的亂局。

認真的總結一下決定竇建德生死的這場戰爭,唐軍能夠迅速的獲得勝利,除了李世民的機智、果敢之外,運氣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世充在佔據洛陽之後,實施的是恐怖統治,廣興大獄,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他賴以起家的是兩萬江淮將卒,屬於南方勢力客居中土,所以,他的統治基礎不是很牢固,這也是他迅速敗亡的直接原因。而竇建德和他則有着很大的區別,竇建德是土生土長的河北人,並且,十分的重視信義,因此,在民間的威望很高。

在隋朝的後期,竇建德招賢納士,收買人心,成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成爲了統治河北的重要基礎。史料記載,竇建德本人勤儉節約,每頓飯也只是吃蔬菜米飯,不會鋪展浪費。從稱王到建立政權的整個過程,他也是按部就班,沒有經歷到大的阻礙。因此,唐高祖直接殺掉竇建德,則很可能引起整個河北地區的動亂。

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

竇建德到底該不該殺?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然而,李淵顯然是被勝利矇蔽了眼睛,他低估竇建德集團的潛在實力。他不僅要處死竇建德,更是命令將王小胡、董康買等竇建德的部將強徵到長安,打算把他們軟禁起來。他們既痛感“吾屬皆爲夏王所厚,今不爲之報仇,將無以見天下之士!”於是,這些將領恐怕遭遇不測,遂決定重新起兵造反。

就在當年的七月,竇建德的一干將領,投到竇建德麾下的漢東公劉黑闥屬下正式起兵反叛。劉黑闥起兵不到一個月,就攻陷了重鎮歷亭,殺死了唐屯衛將軍王行敏。李淵急忙從關中徵發步騎三千赴援,又令駐洺州將領秦武通、定州總管李玄通及幽州總管羅藝率部聯合討伐劉黑闥。之後,陳、洛、伊等地的八州豪強和竇建德的舊部全都舉兵響應,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眼看劉黑闥氣勢大振,隨即攻陷了河北多地的州郡,與叛唐的蔚州總管高開道形成了呼應之勢。此時的河北戰局異常混亂,唐高祖李淵無奈之下,便任命秦王李世民親自前往征討。李世民和劉黑闥圍繞着洺水、洺州進行了兩個月的戰鬥,這期間,李世民損失慘重。最終,還是李世民開鑿堤壩,利用洺水的洶涌才擊敗劉黑闥,獲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但是,在這之後的不久,藉着突厥支持的劉黑闥再一次興兵。

這次配合着突厥的軍隊,劉黑闥拿下了貝州、冀州等地。李淵只好一方面向突厥求和,另一方面繼續征討劉黑闥,其結果,卻是不盡人意,一時之間,河北諸州盡叛,河北再度易手。雖然,最後李建成督軍討伐劉黑闥,並且,取得了勝利,唐朝一統了天下。但是,像河北這樣三次易手的事件,也是極度罕見的。

河北局勢的複雜,實力的強勁由此可知。

從這裏,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之後河北的混亂困局,也是跟當初竇建德被草率處死有着莫大的關係。到了唐朝中期,自安史之亂平定後,河北地區其實並沒有重回唐王朝的控制之中,反而被一些表面上歸順的安史叛將們給瓜分了,成爲了一個賦稅不納、自立爲王的“國中之國”。

且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了唐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