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的名將,以忠義見稱於後世。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隨着小說《三國演義》在明清時期成熟,成爲民間話本。《三國演義》中的角色開始從《三國志》中生動形象地被表現出來。

從現在來看《三國演義》雖然是“演繹”但是憑着豐富的人物與精彩劇情的描寫,成功地壓過了《三國志》的名聲。其中《三國演義》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代表忠義,後來被封神的人物,就是關羽。關羽,字雲長,後來被尊稱爲關公。關公老家山西,在老家打死了惡霸,外出逃難碰到了劉備與張飛,並與兩人結拜兄弟。就這樣兄弟三人一路打拼,最終建立了蜀國。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從《三國演義》來看,關羽一生忠義無雙,名震天下。關羽從武力上來說在《三國演義》中屬於上乘武將,又有智謀。但是最後卻敗走麥城。樊城兵敗之後,關羽爲何棄上庸,走麥城?

一、關羽不能走上庸

自古兵家都喜歡爭取有利的態勢,幫助自己獲得成功。劉備如何才能匡扶漢室最後能夠統一天下?最重要的是需要佔住有利的條件,在劉備還沒有一片根據地,諸葛亮還在草廬之中的時候,諸葛亮就給劉備獻上了《隆中對》,《隆中對》是諸葛亮給劉備的大戰略規劃。

從諸葛亮出山以來,幫助劉備收二川,借荊州,一步步幫助劉備完成自己在《隆中對》中的承諾。劉備也從一個編草鞋的農夫成爲了“漢中王”。《隆中對》中最爲重要的一步策略是等到曹操勢力內部混亂,蜀國可以從荊州分兵兩路進攻曹操,最後完成祖國大部分都統一。

等到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名震天下時,諸葛亮的策略儼然快要接近成功。這個時候,諸葛亮只要穩固住荊州的局勢,退兵荊州,就可以完成任務,等到曹操內部混亂,劉備就可以收復天下。但是關羽在取得勝利後十分自大,決定放棄防守自己的老根據地荊州,繼續北上,拿下樊城。只要拿下樊城,就等於打開了曹操南邊的大門。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第2張

隨着關羽勢力的做大,孫權對於關羽的忌憚也越來越深。本來孫權與劉備共同聯盟對抗曹操,但是關羽的不斷北進的做法讓孫權十分忌憚。如果關羽徹底打通了樊城,那麼曹操所在地北魏也會收到莫大的威脅,北魏一旦失敗,接下來就是孫權吳國的滅亡。

孫權不能再對關羽的成功坐視不管,他派出了呂蒙。呂蒙利用關羽的自大,不顧自己的後方安全,貿然進攻樊城。呂蒙很快率領軍隊佔領了關羽的後方,荊州。失去荊州對於關羽而言是自己的一大失敗,曾經駐守在荊州的士兵幾乎都被關羽調往前線,後方空虛導致關羽失去了後撤的機會。

由於荊州是所有關羽帶出來士兵的大本營,後方被攻陷,軍心渙散。軍隊自然不會再勇猛打仗,關羽只能儘快回援荊州。這個時候關羽自然會朝着荊州方向前進,只要守住荊州,大本營還在,整個的局面就不會那麼糟。

但是令關羽沒想到的是,荊州已經被呂蒙很快佔據,糜竹、糜芳兄弟投降。關羽的退路徹底被斷絕,距離荊州不遠的麥城可以暫時成爲關羽的退路,但是這個退路,也已經是一個死路。

回救荊州是不得已的舉動,大軍出征,把家眷留在荊州,不回荊州,大軍混亂,回到荊州,解不了荊州之圍,軍心渙散,關羽此時已經深入絕地。一旦去往上庸,很可能還沒到就已經在半路被截住。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第3張

二、關羽不想去上庸

即使關羽憑藉赤兔馬和自己的武力,一路過關斬將能夠去上庸,對於關羽這種性格的人來說,他也很難做到。關於關羽的性格,我們要做一個分析。關羽在當時出身卑微,以後赫赫威名的漢壽亭侯在沒遇到劉備的時候只是一個賣棗子的殺人犯。

在漢代,從穿衣習慣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身份與等級,漢朝最爲高貴的衣服是紅色與黑色的衣服,而綠色的相對來說是低賤的。曹操在一次閱兵的時候爲了展示自己“唯纔是舉,着綠袍”意思就是曹操穿着低賤的衣服,以展示自己謙遜愛才,不看門第與身份,唯纔是舉。

關羽一身綠袍,顯然是出身卑賤,自己又是一個殺人犯,在逃避官方追捕的時候由於需要過“關隘,所以,“指關爲姓”至於關羽原本姓什麼,沒人知道。由於名不見經傳,所以關羽十分惱火別人看不起他。自卑的另一面就是自傲。輸掉樊城之戰,丟掉了荊州,關羽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到自己看不起的“螟蛉之子”劉封那裏去的。

三、沒有選擇,無奈走麥城

關羽的性格是有一定缺陷的,關羽做人做事十分強勢。從個人魅力上來說,關羽可以說讓人崇拜。但是,關羽的恃才傲物使很多人對他很是憤恨。

像糜竹與糜芳兄弟,本來是劉備的小舅子,雖然糜夫人已死,作爲劉備的外戚已經失勢,關羽本應該更加禮待有加。但是關羽因爲性格原因,更加瞧不起糜氏兄弟。導致留在荊州的兩兄弟在被包圍後很快投降。

還有劉封,劉備看到劉封不錯,自己也只有一個兒子,於是就想收劉封爲義子。劉備在收劉封的時候猶豫不定,去問諸葛亮,諸葛亮說,這是家事,應該由家裏人決定。劉備就問張飛與關羽,關羽的意見很明確,已有後主,何必螟蛉?螟蛉是一種小蟲子,古人認爲一種叫蜾蠃的蟲子不能繁殖,於是就找螟蛉的孩子來扶養,在古代螟蛉代指養子。

樊城兵敗後,爲什麼關羽不走上庸而走麥城? 第4張

後來,劉備由於確實很喜歡劉封,就把他帶在身邊,收爲義子。關羽一直不待見劉封,在劉備當上漢中王的時候,想要封地給劉封。劉備專門找人給關羽帶信問關羽的意見,關羽直言不諱,螟蛉之子,不可僭立,當令其守上庸山城之上,收起心,以杜其後患無窮。

關羽在開始就不待見劉封,劉備要等劉封,關羽認爲乾兒子不可靠,就給劉備建議不要封在好地方,封在上庸山城上,杜絕後患。因爲叔侄之間的矛盾,關羽敗退後就沒有去上庸的打算,而劉封更是見關羽敗退而作壁上觀。關羽把該得罪的人都得罪了,最後無奈,敗走麥城。

總結

關羽爲何不去上庸,因爲失敗後只能先回荊州,荊州能夠奪回,還有一線生機,荊州不保,關羽也走到了盡頭。關羽不去上庸是因爲曹操大軍一到,上庸一座山城起不到作用,而且關羽與劉封一直不和,關羽遭遇大敗,是劉封願意看到的。

關羽的失敗的原因在於自大,人自大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盲目,當明白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切都完了。這就說明了一句話,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