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東宮是什麼樣子的?屬官制度如何?

在古代東宮是什麼樣子的?屬官制度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後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古代皇權社會,皇權的順利交接是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對於太子的培養便顯得至關重要,爲此歷朝歷代在儲君設立之後(清代除外),都爲儲君配備了相當完善的官僚系統,而這套官僚系統大致可以分爲教育系統和輔佐系統兩類,全面負責儲君的教導和朝政熟悉工作,從而保證太子日後順利接管朝政。由於太子屬官極爲完善,幾乎對應着朝廷的所有部門,故而纔有“微縮朝廷”之稱。

在古代東宮是什麼樣子的?屬官制度如何?

雖說歷朝歷代對於皇子的培養都較爲嚴苛,但對於儲君來說,除了要掌握基礎的詩書禮儀等知識外,還需要掌握朝政處理的相關知識,因而關於其教育便顯得至關重要。

1、商周時期:此時已經開始出現負責教導儲君的官職,根據《通典·職官·東宮官》的記載,當時設置有“師、保、太傅、少傅”等職位,其中太傅、少傅負責教導儲君君臣父子之道,師負責教導知識,保則負責教導其修身。

2、秦漢時期:此時的東宮屬官已經初具規模,其中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而太子少傅則不僅要負責輔導太子,還要管理太子的全部官署。而在太子的屬官之中,庶子是太傅和少傅的屬官,洗馬則負責教導太子政事、文理,太子門大夫主要掌管太子宮的宿衛,舍人原本也負責東宮宿衛的,後來則兼管祕書、侍從之職。此外,還有太子賓客,負責贊相禮儀,也就是規勸太子過失。

3、兩晉南北朝:西晉愍懷太子時始設六傅,也就是後來的三師三少,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主要負責的太子的教導和輔佐,不過人數多少不一。此時,負責掌管太子宮事務的詹事一職開始偶爾出現,一般設有家令、率更令、僕三卿等。

4、隋朝時期:隋朝仍設三師三少負責教導和輔佐太子。雖不再設立詹事,但卻設有門下坊、典書坊、左右衛等,其中門下坊兼領司經、宮門、內直、典膳、藥藏、齋帥六局;典書坊兼領內坊(主管太子宮事務)、內廄;左右衛則主管太子宮的宿衛。

在古代東宮是什麼樣子的?屬官制度如何? 第2張

5、唐朝時期:唐朝時期東宮屬官開始初步得以完善,此後三師三少成爲贈官,不再常置,轉而以詹士府負責掌管東宮事務。詹士府掌東宮家令、率更、僕三寺及左右衛、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監門、左右內十率府之政,主要負責管理東宮行政事務,可以說是朝廷尚書省的微縮版。此外,隋朝的門下坊改稱左春坊,殿書坊改稱右春坊,同爲詹士府內部機構,職似朝廷中書省、門下省的微縮版。

6、宋朝時期:宋朝的東宮官則不太固定,通常由其他官員兼任,例如以丞相兼師傅、參政兼太子賓客。同時開始設立侍讀、侍講,並設資善堂作爲太子讀書地,設翊善糾正太子過失。

7、元朝時期:元朝時期更爲混亂,不僅三師三少不常設,就連詹士府也時而設置、時而撤銷,名稱也通常被改爲徽政院、儲慶使司、儲政院、宮傅府等。

8、明朝時期:明朝時重新恢復詹士府,同時還有所擴充,下設左春坊、右春坊、司經局等部門,統府、坊、局之政事,其中左、右春坊各設大學士掌管,並各置庶子、諭德、中允、贊善、司直郎等;經局官則設洗馬、校書、正字等。同時,設大本堂收集古今圖籍,召四方名儒訓導太子、親王;設文華堂作爲太子讀書地,由諸儒輪班教導,並選拔才俊之士入充伴讀。

清沿明制,詹士府事務後來被併入內三院,由於雍正之後改爲祕立太子,故而東宮屬官不再設立。

爲何說“東宮”是微縮版的朝廷

雖然東宮屬官曆朝歷代各有不同,但和當時朝廷的官職對應起來分析不難發現,所有的東宮屬官均能在朝廷中找到對應的官職。可以說,東宮的官職,幾乎就是以朝廷爲藍本設置的,只是職權有所縮小罷了,這其實也是爲了使儲君日後能夠順利執掌朝政在做準備。

例如秦漢時期的太子府的太子庶子,其作爲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的副手,其實對應的就是皇帝身邊的侍中。我們再以相對完善的唐朝爲例,詹士府其實對應的就是朝廷的尚書省,而左右春坊對應的則是朝廷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其中左春坊下設的左庶子、中允、司議郎等,主要負責侍從、贊相禮儀,駁正啓奏、監省封題,印署覆下太子令書,送詹事府,其職責就相當於門下省的侍中、侍郎、給事中;而左諭德、左贊善大夫等,主要負責教諭、規諷,其職責又相當於門下省的左散騎常侍與左諫議大夫。

在古代東宮是什麼樣子的?屬官制度如何? 第3張

而“東宮”作爲微縮版朝廷的另一個典型例子,便出現在太子監國時期,根據《大唐六典》的記載,“若皇太子監國,詹事及左、右庶子爲三司使,則司直一人與司議郎、舍人分日受啓狀,詳其可否,以申理之。”

唐朝的三司,指的就是御史臺、中書省、門下省,是擁有“大事奏裁,小事專達”權力的,而從《大唐六典》的記載來看,一旦太子監國,詹士府的詹事和左右春坊的左右庶子便直接升任三司使,立刻便組成了新一任的領導核心。

與唐朝一樣,明朝的太子屬官同樣有此特點,最爲典型的便是太子左右春坊設置大學士的時間點,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後,朱元璋罷中書省,取消了丞相制度,開始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但由於工作量實在太大,朱元璋又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置殿閣大學士,而與此同時,朱元璋便立即在太子的左右春坊設置大學士一職掌管事務。

事實上,太子作爲國之儲君,將“東宮”打造爲微縮版朝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太子可以儘早的熟悉朝廷的運轉模式,一旦皇帝駕崩,太子便可迅速接管朝政,有效避免了因權力更迭而導致的朝政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