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史官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曆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

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這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是不怎麼區分的,後來才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的史官和修撰前朝歷史的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

記錄類的史官編纂的“起居注”,簡單來就說就是記錄古代君王的言行舉止,是一種"神職",能夠對君王的言行舉止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當然,這個職業風險也比較大。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編纂累的史官所記載的內容均爲前朝歷史,更多的是具有懲戒借鑑作用,從長遠角度來看,能夠通過歷史記錄去告誡後人,制約當朝的政策,並將當時的政策和前朝政策相結合比較,從而制定本朝政策。

一、史官制度的發展

(一)前秦時期的史官制度

秦朝是我國曆史首次完成大一統,但卻不是史官制度的開端,由此可見,史官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據《史通·外篇·史官建置》記載,黃帝時期,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史官制度,但當時的史官職位較爲單一。到了夏商時期,纔將史官進行進一步劃分,也就是左史和右史,其中,左史記載言論、右史記載實際,最爲着名的就是《尚書》和《春秋》。周代之後,史官制度才進一步得到完善,並且被劃分得更加細緻,據《周官禮記》記載,史官共分爲六種,分別爲太史、小史、內史、右史、左史、外史。這六種史官都有着獨特的作用,其中,太史主要是負責國家六典、小史負責記錄邦國事蹟、內史記錄君主的命令、外史記錄四方、左史記錄言論、右史記錄事蹟。並且在此期間各個諸侯國也都設置了史官,將諸侯的事蹟記錄,並編撰成書籍。

著名的《史記》,就是記錄了趙國、秦國兩國的史官記錄內容,其中甚至包含了君王的一舉一動,以此作爲重要的歷史參考資料。

(二)秦漢時期的史官制度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第2張

秦朝作爲我國曆史上的一次大變革,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統一,其史官主要是太史令,這個制度到了漢朝才被打破。

西漢爲了鞏固政權,漢高祖劉邦要求吸取秦朝消亡的教訓,當時的太史令主要負責天官事物,並對相關歷史展開研究。西漢史官主要負責歷史記錄以及天文星象,司馬遷作爲當今耳熟能詳的古代聖人,就是當時的太史令。

這一官職在司馬家流傳甚遠,已經成爲了歷代司馬家的職務,在漢武帝執政時期,還在宮內設置了”女史“,負責皇帝日常起居,其中的《禁中起居注》被廣爲流傳,東漢時期與西漢差別不大,但增設了蘭臺令史,星象官和史官也有了明確分工。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制度

東漢末年是三國時期,雖然魏蜀吳分別作爲三個國家獨立存在,也只有蜀漢有漢朝的影子,但這三個國家都設立了史官。魏國設置了着作郎一職,主要是負責修編國史的工作、吳國設立了"右國史"、"左國史"、蜀國設置了令史。

晉代繼續延續,設立了相應的史官一職,例如祕書着作、着作郎等,但這些史官與之前的史官有所差異,主要是負責現代和過去的歷史記錄,並編撰出史書。即使是十六國期間,每個國家也都分別設立史官,甚至還設立專門的歷史修編機構--起居省,主要是記錄君王事件。北魏期間,指定專人擔任史官一職,並且由宰相直接管理。

(四)唐宋元時期的史官制度

唐代作爲一次史官的又一次變革,將史官一職轉化爲了史館機構,這時也代表了我國史官制度逐漸朝向規範化方向發展。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第3張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設立了史國館,主要是由宰相管理修編史實的任務,廢除了着作郎職位,這也是史官制度的一次重大革新。同時,在唐朝初年,同樣設置了起居郎,並在中書省專門設置了起居舍人,分爲左、右起居舍人,主要負責君王的日常起居編纂”起居注“。

唐末五代之後的宋(遼金)元時期,史官制度也出現了一定變化,但職責基本相同,在宋朝史官制度進一步發展,史館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並創建了嚴格的收集史料、報送史料與檔案存儲方面的制度。

(五)明清時期的史官制度

明清時期也是我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時期,這點能夠在史官這一層面上體現,明代的史官職位是翰林院負責,負責編撰國史天文、禮樂、地理以及兵制等內容,以及皇帝相關言行舉止。明朝同樣設置了起居注,翰林院負責此項工作,但此項制度並沒有得到延續。

清代同樣是延續了翰林院制度,主要是修編國史,實錄館負責編撰歷史,起居衙門負責君王日常起居事物。

二、史官制度下的史官精神

史官除了在文化層面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國家政治環境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這些史官雖然也是由皇帝掌管,但通過筆來記錄史實、懲惡揚善,包含了當代朝廷的各個方面,使得史官和君王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特別是記錄帝王言行舉止的史官。

但史官的職位是王權需要,同樣也是服從王權的記錄者,各代史官的客觀意識非常強,憑藉客觀記錄君主的言行舉止,從而對君王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也可以說對君主政治造成了長期影響。

其中,古代史官記史中有一套"君舉必書"制度和一字褒貶"書法",敢於客觀記錄君王的一舉一動。

在古代史官制度從微末之吏到帝王枷鎖是如何發展的? 第4張

在秦以前,史官對君王相對比較忌憚,但是在漢晉之後,史官的地位不斷提升,所記錄的歷史內容也更加符合現實,規定了君王不得觀看史官記錄內容。 因此,很多古代君王貌似已經認識到了自己將會成爲歷史,這就要避免遺臭萬年,非常注重個人的言行舉止,儘量留下千古美名,並主動要求史官對自己進行監督。特別是歷史中有很多冒死直書的史官,這進一步加強了對君王的約束作用,《貞觀政要》中就描繪出唐太宗與侍臣說道"我每天起牀後的每一句言行都在考慮是不是關乎了平民百姓利益。"

這也是唐太宗作爲我國古代着名皇帝的主要因素,雖然”玄武門“一事留下了不光彩的記錄,但也留下了更多美名,百姓對其也是非常擁護,這正是說明了史官制度對君王約束的功能。

三、總結語

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史官在歷史文化長河發展中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並在長期演化中逐漸成爲了歷史記載專門機構。長期以來,史官都對君王的言行舉止有很大的約束作用,通過點評時政、懲惡揚善,讓君王說話、做事都有所顧忌,史官雖說帶有神職色彩,但畢竟也是血肉之人,正是有了史官精神纔有瞭如今這麼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從當今社會生活來看,史官精神也恰恰是當代社會所欠缺的精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