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宮調簡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由多種宮調組成—個長曲

諸宮調簡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由多種宮調組成—個長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宮調是中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因集若干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故名。宮,是中國古代各種音階中的第—級音,以宮作爲音階起點的曲子稱爲宮調。由多種宮調組合成—個完整的長曲,就是諸宮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宮調簡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由多種宮調組成—個長曲

諸宮調又稱“話本”,像《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以“這本話兒”代指將要說唱的故事;120回本《水滸傳》第51回寫諸宮調演員白秀英的開場白:“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這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縕藉的格範,喚作《豫章城雙漸趕蘇卿》”。

這說明諸宮調與民間說話是孿生的藝術種類。諸宮調作品出現的代言體虛實,與小說話本對人物聲口的模擬,有着密切的關係。

諸宮調與前此的說唱、歌舞均有淵源關係。它繼承了唐代變文韻散相間的體制,發展了以同一詞調重複多遍並間以說白的鼓子詞,以一詩一詞交替演唱並與歌舞結合的“轉踏”和集合若干同一宮調的曲調爲一套曲的“唱賺”的結構。

比起上述鼓子詞、轉踏和唱賺來,諸宮調篇幅更大,結構也更加宏傳,可以表現更爲複雜的內容。一方面,它既能象長篇敘事詩一樣,使故事得到自由發展;另一方面,它的部分唱詞又兼有代言體特徵,能造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由於它交互使用具有不同宮調、聲情的曲子,又爲表達比較豐富的感情內容提供了條件。它是由說唱、歌舞到戲曲的演化過程中的過渡形式。

諸宮調與傳統的說唱藝術一脈相承。它的曲辭仍屬唐宋詞系統。它的說白受到說話的影響。它還吸收了鼓子詞、大麴、宋雜劇、纏令、唱賺等伎藝的長處,以豐富自己的藝術體制。

諸宮調的演唱方式,據《夢粱錄》記載,早期是用鼓、板、笛等伴奏的。諸宮調在宋代表演時,一般由講唱者自己擊鼓,另外由他人用笛、拍板等樂器伴奏(宋洪邁《夷堅志》),有時也可以單用水盞伴奏。《水滸全傳》第51回描寫藝人白秀英演唱時,自擊鑼和拍板打拍,旁有琵琶或箏伴奏,已改用絃索樂器。

諸宮調有說有唱,以唱爲主。每段曲詞唱完後,有較短的說白,以便另起宮調接唱下曲。每段曲詞或用雙曲,或用雙曲帶尾聲,或連用同宮調的數曲帶尾聲,以組成套曲,個別處只用單曲演唱。

由於每段曲詞可長可短,比較靈活,可用一、二百套曲子連續演唱,便於說唱長篇故事,狀物寫景、刻畫人物都能繪聲繪色,加以語言通俗生動,每回書的結尾都留下懸念,很能吸引聽衆,在藝術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種說唱藝術形式。

諸宮調簡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由多種宮調組成—個長曲 第2張

諸宮調是宋、金、元時期的集諸家之大成、由不同宮調構成的大型說唱形式。諸宮調名稱的由來是因其使用了多種宮調,多曲聯綴,且體制宏大,長於表現較爲複雜的故事情節。

可惜大部分諸宮調在傳承過程中流失了,現今所能見到的“諸宮調”本子已經很少,連斷章殘篇在內只有宋代《劉智遠諸宮調》、金人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等。後者簡稱“董《西廂》”,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作品,全部的文字和三分之一的樂譜現存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調》中。

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採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基本上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諸宮調將唐宋以來的大麴、詞調、纏令、纏達、唱賺以及當時北方流行的民間樂曲,按其聲律高低歸入各個不同的宮調,用以說唱故事。

《東京夢華錄》記載孔三傳、耍秀才曾在京都汴梁(今開封)演唱。諸宮調每段曲詞唱完後有較短的說白,以便另起宮調接唱下去。曲詞可長可短,比較靈活;又可用一、二套曲子連續演唱長篇故事,容量極大,狀物寫景,繪聲繪色,語言通俗生動,在藝術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種說唱藝術,獲得了人們的喜愛。

諸宮調,爲後世戲曲音樂開闢了道路。宋《武林舊事·官本雜劇段數》載有《諸宮調霸王》、《諸宮調卦冊兒》2目,可見當時已用諸宮調的曲調來演唱宋雜劇了。

至元代,說唱諸宮調雖已漸趨衰落,但其曲調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卻起了重要的影響,它的重要的藝術手段,都爲元雜劇所吸收。

元雜劇的分爲旦本、末本,一本由一個角色主唱到底,套曲的組織方式,以及多用敘述的手法描寫戰爭場面等,都直接受到諸宮調的影響。它爲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

諸宮調簡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由多種宮調組成—個長曲 第3張

宮調的文學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它的題材大致可分三類:歷史題材、愛情、題材和家庭婚姻題材。其中有些題材對後世的戲劇、小說具有開啓作用。

諸宮調具有通俗文學的藝術特性,表現爲語言的通俗化、思想內容的世俗化和審美趣味的大衆化。諸宮調作用所表現的主題,對後代影響較大,具有深遠的文學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