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經濟、文化、科技水平都遠遠超過了漢朝和唐朝。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鞭炮齊響,紅紅燈籠高高掛起,春節悄然來臨。近幾年的年味,相較於前幾年,略微淡了些。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但在春節當天,人們還是熱熱鬧鬧地貼春聯,準備美食,放鞭炮,好一番闔家歡樂的氣息。或許這繁忙的一年,只有在春節才能與家人團聚,才能得到些許的放鬆。

在衆多90後、00後的心中,對於小時候春節的記憶大多來源於春晚,趙本山、宋丹丹老師陪伴着我們的童年

其實春晚的歷史追溯已久,早在宋朝時期,便出現了類似“春晚”的文娛活動,甚至還有“難忘今宵”的致辭呢!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古人來說,春節的意義非同一般。在上古時期的羣居生活中,人們便通過祭祀活動來慶祝新年的第一天。古時候信奉神明、鬼神之說,春節則被古人稱之爲最爲重要的傳統節日。

發展至國家經濟繁榮拔高、人民生活幸福和平的宋朝時期,春節活動則更加豐富圓滿了很多。

宋代學者王楙的《野客叢書》中曾介紹道: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爲大節日,七日假。

通過了解史書,我們發現,原來早在宋朝時期,便已經有了年假的說法。由於春節是最爲正式的節日,北宋政府規定七天假期。在這七天,人們可以盡情的享樂。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包拯包大人,他認爲春節放假七天太過浪費時間,於是他便向皇帝上書,希望將這七天假期縮短爲五天。

雖然皇帝同意了,但是其他官員與百姓卻很不滿意。就這樣,皇帝又將五天假期延長爲七天。

現如今,我們很多的春節習俗都是起源於古代。而宋朝的百姓,通常會在春節前幾天採購一些過節用品。在自家的大門上貼桃符,桃符就相當於現在的春聯以及福字。

據《夢粱錄》的記載,人們要“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爲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

門神原先用的是古代傳說中能打鬼驅邪的鐘馗,到了北宋末年,則以唐代名將秦瓊、尉遲敬德代之。

其次,我們都知曉火藥是在宋朝時期發明的。而現如今放鞭炮的習俗,正是起源於宋朝。在除夕夜那一天,爆竹的聲音可以連綿不休地響一整天。

不但如此,爆竹的種類還非常繁多,說不定還有煙花在天空中盛放呢。在小學時期,許多學生都背過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由此得知,在宋朝時期,放爆竹是非常流行的一種春節活動。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第2張

除此之外,在宋朝過年還有守歲的習俗。曾經蘇東坡由於過年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寫下了《饋歲》《別歲》與《守歲》這三首詩。

在詩前有一段小序:歲晚,相與饋問,爲饋歲;酒食相邀,呼爲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爲守歲,蜀之風俗如是。

這三首詩是什麼意思呢?

《饋歲》指的是在過年期間,親戚朋友還有鄰居,互相送禮的禮節行爲;而《別歲》指的是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的行爲;而《守歲》則是指除夕這一天晚上不睡覺的習俗。

不僅是蘇東坡寫的這首詩,還有許多文學典故中也曾描繪過守歲的習俗。

《武林舊事》中曾經記載:“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

《新編醉翁談錄》中描繪到:“是夜(除夕),京師民庶之家,癡兒女多達旦不寐。”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春節的守歲與如今的守歲不同。宋朝時期的長輩父母不需要守歲,而他們的孩子則需要守一整夜。

由於在除夕的白天以及春節的這幾天,大部分的長輩一直在繁忙的準備,操勞了許多大小事務。因此,他們在除夕夜這天必須要好好的休息,爲第二天給親朋好友拜年做準備。

而宋朝人的拜年,是不會帶小孩子去的。我們如今的拜年,會給對方家的小孩子壓歲錢,而宋朝人爲了避免拜年的人給自己家孩子紅包,通常不會帶自家的孩子去拜年。

一般來說,如果不讓孩子去拜年,孩子會哭鬧,所以纔會讓他們去守歲。這樣,小孩子白天才能呼呼大睡。

宋朝之所以讓小孩子去守歲,還有許多原因:比如小孩子在過年這幾天太過吵鬧,正好守歲,讓他們白天安靜的睡覺。也可以避免他們去商販那裏買各種玩意兒,亂花錢。

當然,家長們是不會把這些原因告訴自己家的孩子們。他們只會向孩子說一句諺語:“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

爲了自家父母的長壽,小孩子們當然會乖乖的守歲了。

除了守歲,還有拜年的習俗。“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第3張

不過和我們如今的拜年方式略有不同,他們流行送賀卡。但許多士大夫由於應酬太多,忙不過來,無法一一登門向親朋好友、同僚拜年,便委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刺”(名片)前往拜賀:“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於上,使一僕遍投之,俗以爲常”。

一些富貴人家,因爲前來投刺賀年的人多了,便在大門口掛一個紅紙袋,上書“接福”二字,接收各方投刺,類似於信箱。

介紹完了宋朝百姓的春節習俗,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宋朝的皇宮貴族與朝廷官員,在春節這一天是怎麼過的?

春節這一天,皇宮內要舉行隆重的大朝會。一大清早,皇帝要起身上朝,先虔誠上香,“爲蒼生祈百穀於上穹”。

隨後,還要給太后拜年:“元正啓祚,萬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時納佑,與天同休。”

太后再回皇帝:“履新之祐,與皇帝同之。”

然後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元正令節,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最後,皇帝答諸大臣:“履新之吉,與公等同之。”

除此之外,早在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時期,每逢春節,他便開始在宮廷內舉辦飲酒賦詩的活動。並且作爲朝廷慣例,每年春節都要舉辦一次。

由於宋朝時期國家繁榮昌盛,在春節這一天,還會有許多其他周邊國家的使臣前來祝賀。包括高麗,西夏等地,這被稱之爲“排正仗”。

除了舉辦飲酒作詩活動,還會舉行國宴。有許多教坊司的藝人前來表演歌舞雜劇等文娛節目,大家或許發現了,這與現代社會的春晚非常類似。

宋朝時期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娛樂方式? 第4張

只不過春晚是給全國人民觀看的,而教坊司表演的這些文娛活動,僅僅是給皇帝貴族以及官員們看的,平民百姓只能遠遠的駐足觀看。

更有意思的是,宋朝時期的“春晚”還有“難忘今宵”呢。在文藝表演結束後,會有代表大臣進行發言,蘇軾就曾經寫過這樣一段:酒闌金殿,既均湛露之恩;漏減銅壺,曲盡風流之妙。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歸。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致辭完畢,這次晚會纔算圓滿結束。

“春晚”的存在,就是要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不管是在宋代,還是如今,都是如此!

發展至現代社會,我們的春節或許有些乏味無聊,也沒了小時候的年味,而春晚也多了些我們陌生的面孔。但追溯歷史,那份熱鬧喜慶的氣息,仍然存在。

最後,祝願大家新的一年,家家戶戶和順美滿,幸福安康,牛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