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詞語食言是什麼起源?有何歷史故事?

詞語食言是什麼起源?有何歷史故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食言是指對自己說過的話不進行履行,好象把說過的話吃下去。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這個詞來源於與春秋時期一位名叫孟武伯的大臣有關,這背後有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

六月時,魯哀公剛從越國回來,大臣郭重爲其駕車,大夫季康子和孟武伯在五梧等候迎接。郭重看到兩人,對魯哀公說:“他們兩人平時經常在背後說很多不好的話,您一定要好好地質問他們!”郭重平時深受魯哀公寵愛,孟武伯一向十分厭惡他。

詞語食言是什麼起源?有何歷史故事?

由於郭重體型肥胖,孟武伯想乘着敬酒的機會讓他難堪。於是他邊敬酒邊笑着對郭重說:“您是吃了什麼才長得這麼肥胖?”

季康子這時候說:“武伯應該受罰吃肉!我們魯國跟敵國緊密相連,我們不能陪伴哀公一同前往,沒有參加這次出行,而你卻說陪伴君王在外操勞的郭重肥胖?”

魯哀公聽了心生厭惡,說道:“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意思是,“這個人把自己的話語吃多了,怎麼能不胖呢?”

這其實是在指桑罵槐,頗具諷刺意味。因爲孟武伯此人正是那個“食言”之人,向來言而無信,說過的話不會遵守承諾。而孟武伯自己也聽出了君王的意思,本來想在衆人面前讓郭重難堪,反而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詞語食言是什麼起源?有何歷史故事? 第2張

魯哀公回的這句話:“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成了千古名句,此後便有了“食言而肥”一說,“食言”的說法也傳播開來,我們在之後的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史記·殷本紀》中寫道:“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又如明代的《水風臥吟樓記》中:“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試以數語爲記,請覽而教正之如何?”

現在我們也常聽到別人用“食言”來形容一個不遵守承諾,不講信用的人。做人最好不要“食言”,破壞人際關係,最後還是害了自己,比如魯哀公後來“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孟武伯最終沒能得到魯哀公的寵愛,反而被君主厭惡,這基本等於斷送仕途。

守信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一個遵守承諾的人會受到大家的尊敬愛戴,而那些信口開河,言而無信,違背諾言的人,他失去的可能是無價的友情,親情,或愛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