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那商人是什麼地位?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那商人是什麼地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人,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商賈,是指經商的人,也就是做買賣的人。最早的商業活動來源於《易經·帝系篇》中的記載:“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商賈這個羣體,最早源於商周時期,朝代更迭導致了周朝推翻了商的統治,而商的子民們,尤其是皇室,爲了改善窘迫的生活,便開始販賣自己的一些物品,換取生活所需,但當時的商人地位很低,一直受到嚴密監視,這便是商賈一詞的來源。

春秋時期商人的地位得有所提高,被列爲“四名之一”。《左傳》稱“士農工賈,不敗其業。”

到了秦朝時,商鞅變法,當時嚴厲打擊商業,藉此提高農業的地位,此後的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基本都是沿用“重農抑商”的政策。直到唐宋時期,經濟繁榮,國家開放,商賈的地位才漸漸有所提高,商賈們也漸漸地活躍起來。但到了後來,商賈的地位再次受到打壓,形成了“士農工商”的職業排名,商就排在最後。

古代的商賈,凡是成功者,無不奉行“誠信、耐勞、節儉、樸實、禁慾”的信條。

如果說不追求利益,恐怕誰都不會相信。我們平時口中的奸商二字,確實將部分商賈準確地描述了出來,但也不是所有商賈盡皆如此。就如同哪個國家都有犯罪,商賈也一樣。

更何況古時的商賈,本就不受百姓尊重,再配上奸商這二字,更可謂是雪上加霜,讓古代的商人們生意難做,甚至放棄老本行,從事其他行業。但同時,這也是那些老實本分的買賣人的一個契機,時代的進步如同一個篩子,留下了一部分,同時也篩去了一部分。

商人心中應該有桿秤

不只在宋代,不論哪個朝代提起商賈,不得不說起與他們關係緊密的工具——秤。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通常都是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製作桿秤。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那商人是什麼地位?

雖然現在我們很少看見桿秤了,但它並未絕跡。曾經的秤桿,上面有十六顆星,每一個則表示一兩的重量,以十六兩爲一斤。這也就是現在很多人爲何老是說半斤八兩?在古代,半斤就是和八兩差不多。

古時候還有這麼一句話:商賈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不得‘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這便是桿秤福祿壽說法的來源!民間總是習慣把福星、祿星、壽星並稱爲三星,亦稱三大吉星。

儘管這一習慣在後來因爲社會的發展與改變,被改成了十顆星,但並不影響它的意義。秤要平,生意才能做的長久。商人若貪圖眼前利益而違背良心,就如同餓了三天後,想一頓吃回這幾天的量,顯然不現實。

秤的平穩相當於商賈的信,信用之信。

重信則盛,奸宄(gui,三聲)則衰

宋代商人的信,還要考慮到宋代當時的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百姓受了不少孔孟之道的耳濡目染,對於規矩和傳統是十分在意的,商賈也不例外。

宋朝中期,在開封礬樓,開着一家小茶鋪,因爲整潔的鋪面和茶具,使得生意異常紅火。做生意肯定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而這一天,就遇到了一樁。一個常來此喝茶的客人,由於走的匆忙,疏忽大意,把自己的錢包落在了店中。

當時這失主已經忘了將錢丟在哪了,可巧的是,幾年後,恰逢一天他又在這裏喝茶,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偶然提及丟錢一事。這不提便罷,剛一說起,店老闆過來了,這一來不是爲了斟茶,而是說出了令人詫異的事。

錢袋從店家當日撿到至今,一直保管着,等待失主。而後續的劇情則是我們常見的,數額兩方覈對無誤,物歸原主。此事被傳得沸沸揚揚,從此顧客絡繹不絕,門庭若市

這樣的茶鋪生意爲何經久不衰?看到這裏,相信大家也都瞭然。

有白就有黑,如同有光就有影

唐朝張說在《錢本草》中說道:貪者服之,以均平爲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採無時,採之非理則傷神。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清人沈起風在《諧鐸》卷七《鄙夫訓世》中就塑造了一個奸商形象,說是白手起家外出做買賣的商賈,後來發達了,十分富有。歸鄉後,他講述起了自己的致富經驗:

第一,就是省。娶妻節省,婚禮從簡;笙管笛簫等娛樂項目不去參與;而在吃方面則更要省一些,大魚大肉是不會去碰的;甚至衣着方面,都可以不穿布衣,以葉遮體,穿着草鞋照樣快活。鄰里們聽了,雖然有人覺得不能理解,但大多數被他這番理論,帶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這樣就能成富翁?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那商人是什麼地位? 第2張

第二,就是奸。僅僅靠省是不能發財的,還需這第二點配合,這第二點中的奸,就是再捨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麼呢?仁、義、禮、智、信,此言一出,衆人譁然。

仁,首當捨棄,行善仗義,慷慨疏財,落得一時美名。而他則乾脆拋棄了底線,不僅從不施捨,還要偷搶一些回來。有便宜必須要佔,才能逐漸積累財富。至於我們崇敬的一諾千金,更是毫無好處,不如嘴上巧言相騙,心裏清楚不能吃虧。

簡言之,捨棄臉面,扔掉廉恥,爲人奸詐。長此下來,下一個富翁很容易誕生。衆位聽者,無不搖頭嘆息。

宋朝商賈地位本就卑微,信譽顯得尤爲重要

在宋代,你可以說你是當兵的,可以說是做官的,也可以說你是種田的。但倘若你說自己是個行商之人,則馬上會被劃爲下流人士,集市間的小混混和你地位可謂比肩。商賈地位由此可知有多卑微,而關鍵的是,這種想法已深植百姓心中。

商人的地位,還可以從這件事體現。宋末一位官員犯了錯,皇帝大怒,要加以嚴懲。而這嚴懲,是你我都想不到的,那就是罰他去市集開一家店鋪。鄰里們今天來買掃帚,明天來買銅鏡,對這犯錯的官,更是百般恥笑羞辱。

就連經濟繁榮、國風開放的唐朝亦是如此,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特別發佈命令,禁止五品以上的官員從市上經過。

宋代初年,基本沿襲了歷朝歷代的“重農抑商”政策,明令禁止商賈參加科舉考試。

《宋史·選舉志》中記載:“凡命士應舉,謂之鎖廳試。所屬先以名聞,得旨而後解。既集什伍相保。不許有大逆人緦麻以上親及諸不孝、不悌、隱匿、工商異類、僧道歸俗之徒。”

元末詩人張昱在《賈客》一詩中,就對商賈進行了極大的諷刺和嘲笑:

不用誇雄蓋世勳,不須考證六經文。

孰爲詩史杜工部?誰是玄經揚子云。

馬上牛頭高一尺,酒邊豪氣壓三軍。

鹽錢買得娼棧宿,鴉鵲鴛鴦醉莫歸。

宋朝時期經濟發達,那商人是什麼地位? 第3張

這就是西漢以來抑商傳統的一個表現,直到宋英宗治平元年,詔令:“工商雜類,有奇才異行者,亦聽取解。”纔給長期以來受社會抑商觀念壓制、束縛的商賈,提供了機會,讓他們有了入仕官場的可能和依據

比如通過科舉考試,通過賄賂、買官、聯姻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但能這麼做的,往往都是那些大商大賈,而那些小買小賣的商販,依舊處於社會底層。

如若再不講信譽二字,恐怕再無生計之處!

隨着時代腳步的邁進,即使到了明朝、清朝,這種被歧視的情況雖有所減輕,可當時的商人們,仍然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評價,甚至娶妻都要被女方排斥,生怕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們十分樂此不疲的一件事就是和官員攀上了關係,一句“我的岳父是朝廷大官”,能讓他們的地位稍有改善。

雖然到了宋英宗時期,商賈的社會地位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比歷朝歷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宋代畢竟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爲基礎的社會,長期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所以,宋代的商賈“賤者”地位,是很難擺脫的。

因此,宋代商業的發展,前途漫漫,困難重重。商賈的處境十分艱難,堅持下來的,必是重信之人,否則即使富得了一時,也難以長此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