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揭祕:明朝的糧長制是怎麼由來的?

揭祕:明朝的糧長制是怎麼由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明朝的糧長制是怎麼由來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起因

結果

始末

1.實行糧長制

公元1371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宣佈全國實行糧長制,朱元璋首先從江浙地區實行糧長制。朱元璋設立糧長制的初衷,就是希望國家的田賦收入得到充足保證,其制度具體的表現形式爲:國家挑選出來了富農作爲糧長,也是這個制度得負責人,由這名負責人專門收取各地區的糧食。

決定在江浙地區率先實行糧長制,是因爲江浙地區糧食產量高,國家在這裏的田賦收入能得到保證,因此選擇這兩地作爲新制度的試點。

揭祕:明朝的糧長制是怎麼由來的?

2.不用官員徵糧

此時有些地方的官員鑽了戰爭的空子,以戰事耗費軍需品爲由,向老百姓徵收大量糧草後佔爲己有,對此得知這一消息的朱元璋憤怒不已,方纔決定不用官員徵收田賦。

3.用本地人徵糧

朱元璋聽到羣臣的話恍然大悟,他認爲最熟悉當地百姓的,本地人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任命當地的富農爲運糧官,他們與當地百姓知根知底,肯定不能像當地官員那樣胡作非爲。朱元璋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可謂一舉多得,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不會被盤剝,朝廷的財政收入得到保障,而且基層官員不再收糧,就等於把基層的財政收入全部上交給朝廷。

方案確立後,朱元璋立即決定在江浙地區實行,讓富農們徵收糧食的同時還讓他們負責把徵收來的糧食運往朝廷,朱元璋的想法雖好,可是制度剛實行就遇到了難題。

4.想到措施

福建有一個老糧長名叫鄭濂,每年都能按時完成朝廷交給的任務,朱元璋問道你作爲年齡最大的糧長是怎樣年年都能做到按時完成任務,鄭濂笑着說靠的是忠孝,朱元璋聽完後很高興想封鄭濂做官,鄭濂回絕朱元璋稱自己歲數大了,功名利祿看得也都淡了,最後朱元璋讓鄭濂的弟弟做了福建布政使的一個小官。糧長們因爲盡職盡責,進京前還是老百姓,回來後搖身一變官員。

5.官員故意使絆

有人歡喜有人憂,地方的基層官員由於不再得到重用,對朝廷敢怒不敢言,只好把怒火撒向那些糧長,其中膽子最大的是常熟縣令成天奇。糧長制規定,糧長們只負責徵運糧食,至於徵收糧食的區域還是由當地基層官員來劃分,當時朝廷規定每個糧長每年必須收夠一萬石糧食,成天奇縮小了徵糧區域,故意刁難糧長,導致糧長收不到規定的石數。

東窗事發後朱元璋將成天奇打入大牢,並下令給各地基層官員今後再有類似阻撓糧長收糧的情況發生,百姓們可以將官員綁到京城問罪,膽敢拒捕的官員一律株連九族。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官員敢阻撓糧長收糧,而且糧長制隨着實行一步步更加完善,糧長們在基層社會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小結

糧長制實行後,百姓們不再因爲官員的欺壓而有怨言,任勞任怨地爲國家繳糧。國家的糧庫也不再空曠,成功實現了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