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如何評價申不害變法?與商鞅變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如何評價申不害變法?與商鞅變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申不害變法,戰國時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韓國境內進行的改革。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申不害除了與其他法家人物一樣講法治外,主要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即任用、監督、考覈臣下的方法。他認爲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副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再根據瞭解到的情況進行提拔和清除。“術”的提出,對於當時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課制度,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變法使韓國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

如何評價申不害變法?與商鞅變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評價

申不害在韓國實行以“術”爲主的法制,經過15年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治兵強”,政治局面比較穩定,國力也有所增強。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

正因爲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因此申不害變法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但申不害重“術”的法制思想,卻爲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也爲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

申不害相韓19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爲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如何評價申不害變法?與商鞅變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第2張

與商鞅變法對比

同一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和韓國(申不害)變法結果很不同在於:

與其說是變法不徹底,不如說是變法的立足點不同:

前者秦國立足的法,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爵位不得功不能世襲,奴隸可封將軍;而後者韓國也是法制,但是側重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執法的國君。

君臣關係,秦國變法之後,司馬錯、甘茂、張儀,甚至水工鄭國都不是秦國人,秦國按法律按軍工或者政績封官,同時這些人可以在朝堂之上大膽諫言,比如司馬錯諫言取四川。

而韓國呢,雖然也是按律按軍工或者政績封官,但是還得看看韓國國君的臉色,還得看看現在在位大臣的臉色。

公元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詢問申不害,應如何應對。“申不害始合於韓王,然未知王之所欲也”。因此,申不害擔心自己的意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惹火燒身,便回答說:“此安危之要,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意爲“這是國家大事,讓我考慮成熟再答覆您吧”。隨後,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大悅”,即聽從申不害意見,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韓昭侯從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及其獨到的見解,發現這位“鄭之賤臣”,原來是難得的治國人才,於是便力排衆議,於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爲相,以求變革圖強。

如何評價申不害變法?與商鞅變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第3張

同樣是懲罰,秦國太子犯法,太子傅秦孝公的兄弟被割去了鼻子。

而韓國,同樣要看韓君和大臣的臉色。

韓國也是按能力用人,可申不害本人卻給別人走過“後門”。

總而言之,秦國變法雖然也看君王,也看秦孝公的支持,沒他的支持秦國成不了。但是,秦國變法,立足於法,法不必權貴,猶如洪水猛烈沖刷革新,等秦孝公死後,雖然商鞅被車裂了,但是變法的成果卻深入人心,於是法令便繼續執行。

而韓國,立足的是執法的君王,必不是完全的法制,多少帶一點人制,其結果猶如江河入海,遇大山要繞行,半天入不了海。結果等韓昭侯死後,法令也就容易被廢除,也就不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