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打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爲何士兵還搶着上?

古代是冷兵器時代,那個時代的戰爭十分殘酷,基本全靠肉搏。按理說,如果讓我們拿着刺刀去硬拼,一定是離敵人越遠越安全。但是爲什麼很多士兵明瞭解前排必死無疑,反而還爭着搶着到前排迎敵?

這個情況十分奇怪,不過並非無法解釋。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第一個原因,任何戰爭敵我雙方首先拼的是士氣。

我們在中學時學到的《曹劌輪戰》中提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用擊鼓的方式鼓舞士氣。並且很多影視劇在拍攝戰爭場面時,都會拍攝出徵前將軍在陣前鼓舞士氣的場面。將軍通常都是把本次作戰目標,成功擊潰敵人將會獲得晉升,還有多少獎勵等等說得非常誘人,接着大家不斷喊口號,整齊劃一,然後大軍開拔。

這樣一套下來,士兵們基本被“洗了腦”,變得衆志成城,雄赳赳、氣昂昂來到了戰場,奮勇爭先的精神已經刻在了骨子裏。不過,這樣還不夠,因爲在沒有遇到敵人時,說大話誰都會,一旦遇到敵人,嚇得渾身顫抖,轉身就跑也說不定。

這個時候就要靠佈陣了。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第2張

我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前排的士兵,通常都是“勇者”。

在古代,如果你是一個沒有什麼能力,還沒有勇氣的人,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徵召入伍的。《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曾經記載:“得漢人勇者爲前軍,號"撞令郎"。若脆怯無他伎者,遷河外耕作,或以守肅州。”

這段說的雖然是西夏人的傭兵之道,不過漢人基本上也大同小異。西夏人用兵是將勇敢的漢人放在前面,作爲“前軍”,用“撞令郎”來稱呼這羣漢人。那麼膽怯又沒有什麼本事的人,都搬出去耕作了,或者是在城內守城。顯而易見,佈陣就是要把勇敢的人放在前軍,讓這批勇敢的人帶動其他人作戰。

有了士氣,還有了領頭的“前軍”,這個時候希望到前排迎敵的人一般勇氣已經被激勵了起來,更何況,在大軍中,真正用來打仗的,都是壯漢,這些人在徵召入伍的時候,本身也十分勇敢。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第3張

第三個原因,古代戰爭不斷,打仗也是士兵們用來提升自己生活水平、加官進爵的必經之路。

很多人當兵,其實是爲了贏得軍功,那將是無尚的榮耀。大軍裏都有鼓勵軍功的政策,王牌大軍更是軍紀嚴明,賞罰清晰。例如,《明史》中記載過戚繼光的戚家軍:“繼光爲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戚繼光治軍嚴格,手下的士兵都願意去拼命。

第四個原因,如果士兵臨陣脫逃,產生畏戰情緒,搞不好是要被殺頭的。

無論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還是後來的一戰二戰,在對待膽怯的士兵上,都是一樣的。戰場上要求所有士兵不許後退,後退便要被懲罰,甚至在戰場上就會被將領殺掉。所以,士兵們心裏也十分清楚,與其往後退被自己的領導殺掉,還不如拼死向前,殺掉敵人還能獲得封賞。

另外,除了上述四個原因,也有情緒上的原因。

我們瞭解無風不起浪,但凡有戰爭,就會有傷害和衝突。爲什麼會發生戰爭?無非是搶地盤、搶資源,或者是復仇。很多戰爭是以復仇爲目的,比如越王勾踐滅吳之戰就是因爲吳國早期打敗了越國,越國人生活在吳國的奴役之下奮起反抗,所以,越國士兵在作戰時,想到的是對面的敵人曾經殺害自己的父母兄長,曾經破壞過自己的故土,如果不是他們的侵略,自己可能還在田間耕地……想到這些難道還不夠理由衝到最前面嗎?憤怒最能激起人的勇氣,所以復仇之戰也通常都會打得異常慘烈。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前排必死 古人爲什麼還要搶着上 第4張

而古人通常喜歡講求“天時、地利、人和”,想讓士兵們身先士卒,也是需要特定的環境的,有奮勇爭先的士兵,就會有膽小如鼠的士兵。並不是每場戰爭,每個士兵都能做到不顧生死,拼命殺敵,否則就不會有失敗的一方了。所以,想得清楚的士兵通常都會搶着衝上前排,而那些猶猶豫豫的士兵,恐怕也只能成爲歷史的車輪下的炮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