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顧炎武是怎麼進行南明抗清運動的?

歷史上顧炎武是怎麼進行南明抗清運動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顧炎武是怎麼進行南明抗清運動的?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顧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隸崑山(今江蘇崑山)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爲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爲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爲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爲明末清初“三大儒”。

清兵入關後,顧炎武暫居語濂經,由崑山縣令楊永言之薦,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顧炎武把復仇的希望寄託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滿腔熱忱,“思有所建白”(吳映奎《顧亭林先生年譜》),撰成《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即著名的“乙西四論”,爲行朝出謀劃策,針對南京政權軍政廢弛及明末種種弊端,從軍事戰略、兵力來源和財政整頓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

歷史上顧炎武是怎麼進行南明抗清運動的?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顧炎武取道鎮江赴南京就職,尚未到達,南京即爲清兵攻佔,弘光帝被俘,南明軍崩潰,清軍鐵騎又指向蘇、杭。其時,江南各地抗清義軍紛起。顧炎武和摯友歸莊、吳其沆(字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筆從戎,參加了僉都御史王永柞爲首的一支義軍。諸義軍合謀,擬先收復蘇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時“戈矛連海外,文檄動江東”(《亭林詩集》一,《千里》);惜乎殘破之餘,實不敵氣焰正熾的八旗精銳,義軍攻進蘇州城即遇伏而潰,松江、嘉定亦相繼陷落。

顧炎武潛回崑山,又與楊永言、歸莊等守城拒敵;不數日崑山失守,死難者多達4萬,吳其沆戰死,顧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斷,兩個弟弟被殺,顧炎武本人則因城破之前已往語濂徑而僥倖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聞變,絕食殉國,臨終囑咐炎武,說:“我即使是一個婦人,身受皇上恩寵,與國俱亡,那也是一種大義。你不是他國的臣子,不辜負世代國恩浩蕩,不忘記先祖的遺訓,那麼我就可以長眠地下了。”(《先妣王碩人行狀》)

安葬王氏後,這年閏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經大學士路振飛(字見白,號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薦,隆武帝遙授炎武爲兵部職方司主事;由於嗣母新喪,炎武一時難以赴任,只能“夢在行朝執戟班”(《詩集·延平使至》)。當時,清松江提督與巡撫土國寶不和。前明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字臥子,復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顧鹹正(字端木,崑山人)、兵部主事楊延樞(字維斗,江蘇吳縣人)等暗中策動吳勝兆舉義反正,鹹正爲炎武同宗長輩,陳子龍等都與炎武往來密切,這件事顧炎武也是參與了的。

順治四年(1647年)夏,事情敗露,“幾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詩集·哭陳太僕》),勝兆被解往南京斬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諸人。子龍往投炎武,炎武當時已離家出亡;於是子龍逃入顧鹹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營救,未能奏效。其間,顧炎武還往尋鹹正,催促他及時出走,而鹹正不聽。結果,陳子龍乘差官不注意時投水自盡,楊延樞及顧氏父子先後遇害,受此案株連而死者40餘人。

歷史上顧炎武是怎麼進行南明抗清運動的? 第2張

在策動吳勝兆反正的同時,炎武還進行了其他一些活動。順治三年(1646年),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職方司主事之任,大約將行之際,路振飛派人與他聯繫,要他聯絡“淮徐豪傑”。此後四五年中,顧炎武“東至海上,北至王家營(今屬江蘇淮陰),僕僕往來”(鄧之誠《清詩紀事》),奔走於各股抗清力量之間,意圖糾合各地義軍伺機而動。然而弘光及閩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權先後瓦解,炎武親身參與的抗清活動也一再受挫,但是,顧炎武並未因此而頹喪。他以填海的精衛自比:“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衆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詩集·精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