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知道清代皇子,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賞識。清代一共有多少皇子?都是什麼爵位?

清代的宗室爵位一共分爲十四級,從高到低排序分別是: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這其中的親王世子和郡王長子,由於很多親王、郡王繼承者在承襲爵位之前並沒有受封,所以清代宗室爵位實際上只有十二級。

通常來說,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但也有例外,清代前期也有個別皇子只是鎮國將軍。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清代前期的皇子爵位

太祖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最終封親王者四人,其中三人爲鐵帽子王;

貝勒五人、鎮國公一人、鎮國將軍三人、輔國將軍一人、奉恩將軍一人,無爵位者一人。

皇長子褚英,生前爲太子,後被廢。封太子之前的爵位是貝勒。

皇次子代善,生前封和碩禮親王,禮親王是清代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皇三子阿拜,生前爵位爲二等鎮國將軍,死後追封爲鎮國公。

皇四子湯顧代,起初爲三等男爵。但這是功臣爵位,不適用於宗室。因此皇太極稱帝后,改封其爲三等鎮國將軍。

皇五子莽古爾泰,生前爵位爲貝勒,曾經和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後來因爲得罪皇太極,被剝奪爵位,其身份也由黃帶子宗室降爲紅帶子覺羅。

皇六子塔拜,生前爵位爲三等輔國將軍,死後追封輔國公。

皇七子阿巴泰,生前爵位爲貝勒,死後追封郡王。

皇八子皇太極,清代的第二位皇帝。

皇九子巴布泰,生前爵位爲鎮國公。

皇十子德格類,生前爵位爲貝勒,後來因爲得罪皇太極,被剝奪爵位,其身份也由黃帶子宗室降爲紅帶子覺羅。

皇十一子巴布海,生前爵位爲鎮國將軍。

皇十二子阿濟格,起初封貝勒,後因功進封和碩英親王。順治八年,因密謀造反,被順治下旨削爵幽禁賜死。雍正時期,雍正以阿濟格有功,命阿濟格曾孫普照由輔國公起復世襲。

皇十三子賴慕布,生前爵位爲奉恩將軍,死後追封輔國公。

皇十四子多爾袞,生前封和碩睿親王,死後追封成宗義皇帝(清成宗)。後被順治剝奪一切榮譽,睿親王爵位也被取消。直到乾隆即位後,恢復多爾袞名譽,睿親王爵位才得以恢復,併成爲清代的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皇十五子多鐸,生前封和碩豫親王。後來因爲與多爾袞的關係,被剝奪名譽,爵位由親王將爲郡王。直到乾隆即位後,恢復多鐸名譽,豫親王爵位才得以恢復,併成爲清代的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皇十六子費揚果,生前無爵位,且因得罪皇太極,被削除宗籍。直到康熙五十二年,經康熙下旨,費揚果一脈才恢復宗籍,但仍不被列爲宗室,只是賜予紅帶子覺羅身份。

清太宗皇太極有十一子。封親王三人,其中二人爲鐵帽子親王;鎮國公一人,輔國公三人,因夭折無爵位者三人,繼承帝位者一人。

皇長子豪格,生前爵位爲和碩肅親王。雖然多爾袞時期,豪格被多爾袞搞死。但肅親王爵位仍然被准許傳襲。到了乾隆時期,肅親王被列爲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

皇次子和皇三子夭折,無爵位。

皇四子葉布舒,生前封輔國公。

皇五子碩塞,生前爵位爲和碩承澤親王,後被康熙改爲莊親王。莊親王也是清代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

皇六子高塞,生前封鎮國公。

皇七子常舒,生前封輔國公。

皇八子夭折,無爵位。

皇九子福臨,清代第三位皇帝。

皇十子夭折,無爵位。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生前封襄親王。需要注意的是,博穆博果爾的親王爵位由順治帝冊封,而博穆博果爾被冊封時,年僅13歲。也就是說,博穆博果爾開啓了清代皇子“無功也能受祿”的先例。

世祖福臨有八子,封親王三人,因幼年夭折無爵位者四人,繼承帝位者一人。

皇長子牛鈕,幼年夭折,無爵位。

皇二子福全,生前封和碩裕親王。

皇三子玄燁,清代的第三位皇帝。

皇四子夭折,本來應該不授爵位,但因爲其母是深受順治寵愛的董鄂氏,所以儘管其夭折了,但仍然被追封爲榮親王。

皇五子常寧,生前封和碩恭親王。

皇六子夭折,無爵位。

皇七子隆禧,生前封和碩純親王。

皇八子夭折,無爵位。

大體來看,清初的皇子封爵極其零亂。由於清代立國之初,沒有王爵,貝勒是當時最高的宗室爵位。雖然後來皇太極建清稱帝,設立王爵,並在自己的兄弟之中晉封了一批親王、郡王,如代善晉封爲禮親王,阿濟格晉封爲武英郡王,多爾袞晉封爲睿親王,多鐸晉封爲豫親王。但由於皇太極的打擊對象很多,因此大部分皇子都未能封王爵。諸如葉布舒等人,更是隻封爲等級極低的鎮國將軍。這種情況在清代入關後就不存在了。

二、康雍乾皇子爵位

清聖祖康熙有子二十四人,封親王十一人,其中一人爲鐵帽子王;郡王五人,貝勒以及貝子四人,因幼年夭折無爵位者四人。

皇長子胤禔,在很多影視劇中,他的爵位是親王。但是其實他的爵位只是郡王。後來因爲被圈禁,被貶爲了貝子。

皇二子胤礽,康熙朝太子,因圈禁被剝奪所有待遇,臨死前被冊封爲理親王。

皇三子胤祉,生前封誠親王,後因得罪雍正,被剝奪爵位。

皇四子胤禛,登基前爵位爲和碩雍親王,後爲清代第五位皇帝。他是清代皇帝當中,第一個在登基前被封爲親王的皇子。(順治、康熙在登基前都沒有爵位,皇太極只是貝勒)

皇五子胤祺,生前封爲恆親王。

皇六子胤祚,夭折,無爵位。

皇七子胤祐,康熙時期封淳郡王,雍正即位後進封爲淳親王。

皇八子胤禩,康熙時期封貝勒,雍正即位後進封爲廉親王。但當雍正坐穩根基後,又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致死。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皇九子胤禟,康熙時期封爲貝子,雍正時期未得到進封。他是康熙所有兒子中,爵位最低的。並且,他還是清代入關後,有過實際冊封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皇十子胤,康熙時期封敦郡王,雍正時造到革爵圈禁。乾隆即位後,將其釋放,並重新授予輔國公爵位。

皇十一子胤禌,夭折,無爵位。

皇十二子胤祹,康熙時期封貝子,雍正時期封郡王,乾隆時期封爲履親王。

皇十三子胤祥,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直接由光頭阿哥晉升爲和碩怡親王。乾隆時期,乾隆根據雍正遺詔,恩准怡親王爵位世襲罔替。

皇十四子胤禵,康熙時期封貝子,雍正時期封郡王。其實按康熙的意思,他應該封親王。但因爲九子奪嫡的原因,雍正對他很不滿,所以他最終只落了一個郡王爵位。而且還是個虛銜。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先封爲貝勒,後晉封爲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即位後,將其過繼給莊親王一脈,因此胤祿直接由光頭阿哥進封爲和碩莊親王。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莊親王一脈,是有繼承人的,但是雍正堅持要把胤祿過繼給莊親王一脈,讓他承襲鐵帽子王。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胤祿是雍正的心腹。而且還是死黨。其在四爺黨中的地位,應該僅次於胤祥。

皇十七子胤禮,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先封爲果郡王,後進封爲果親王。胤禮應該也是四爺黨成員。但地位不如胤祥和胤祿。

皇十八子胤祄,夭折,無爵位。

皇十九子胤禝,夭折,無爵位。

皇二十子胤禕,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先封貝勒,後因罪降爲輔國公,直到乾隆即位後才恢復貝勒爵位。

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封貝勒,乾隆時期封爲慎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封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封鎮國公,乾隆時期封貝勒。臨終前,乾隆特許其加郡王虛銜。也就是仍拿貝勒食俸的郡王。

皇二十四子胤祕,康熙時期無爵位,雍正時期直接晉升爲和碩親王,他是與乾隆、弘晝一起冊封的親王。很多人懷疑胤祕也是雍正的心腹。至少也有恩於雍正,否則無法解釋他的幾個哥哥都是貝勒或郡王,而他卻可以直接封親王。

清世宗雍正有序齒皇子六人,封親王者兩人,封郡王者一人,無爵位者三人。

皇長子弘暉,雍正帝嫡長子,因夭折,生前無爵位。乾隆繼位後,追封大哥爲親王。

皇次子弘昀,夭折,無爵位。

皇三子弘時,生前由於不討雍正喜歡,因此一直無爵位。死後也沒有追封。

皇四子弘曆,登基前爵位爲和碩寶親王。後成爲清代的第六位皇帝。

皇五子弘晝,生前爵位爲和碩和親王。

皇六子弘瞻,雍正時期無爵位。乾隆即位不久後,由於果親王胤禮病逝,而他又沒兒子。因此乾隆便將弘瞻繼給了胤禮,讓其爵降一等,繼承果郡王爵位。

另外,年妃爲雍正還生有三個兒子,但都夭折了,其中兩個沒有爵位。有一位被追封爲懷親王。

清高宗乾隆有子十七人,封親王者六人,郡王一人,其餘諸子無爵位。

皇長子永璜,生前因不討乾隆喜歡,沒有冊封爵位。嘉慶繼位後,按照慣例,追封大哥爲親王。

皇次子永璉,幼年夭折,死後追封爲皇太子。

皇三子永璋,生前無爵位,死後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原本無爵位,後因康熙第十二子胤裪絕嗣,於是乾隆便把永珹過繼給履親王一脈傳承香火。過繼後,永珹降一等襲爵,爲郡王。其死後,追封爲親王。

皇五子永琪,生前爵位爲和碩榮親王。他是乾隆的兒子中,第一個實封親王。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影視劇中的五阿哥永琪

皇六子永瑢,原本無爵位,後因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無子,於是乾隆便把永瑢過繼給慎郡王一脈傳承香火。過繼後,永瑢降一等襲爵,爲貝勒。之後,由於多才多藝,深得乾隆喜愛,因此連升兩級,晉封爲質親王。

皇七子永琮,幼年夭折,嘉慶時期追封爲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生前封儀親王

皇九子夭折,無爵位。

皇十子夭折,無爵位。

皇十一子永瑆,生前封成親王。其漢學造詣極高,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爲清中期四大書家。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爲繼皇后那拉氏。原本應該是儲君。但因爲繼皇后與乾隆感情破裂,受到牽連,生前未得到任何爵位。死後也僅僅只是追封爲貝勒。

皇十三子永璟,夭折,無爵位。

皇十四子永璐,夭折,無爵位。

皇十五子永琰,登基前的爵位爲和碩嘉親王。後成爲清代的第七位皇帝。

皇十六子,夭折,無爵位。

皇十七字永璘,乾隆時期爲貝勒,嘉慶時期封郡王。臨死前,嘉慶爲了給他沖喜,就冊封其爲慶親王。

大體來看,康雍乾時期的皇子爵位普遍都比清初高。除了未封爵的皇子外,絕大多數都是封王爵。有功封親王,無功也是郡王。功勞特別大的,還能升爵。比如乾隆第六子永瑢由貝勒升親王,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由光頭阿哥直接升鐵帽子親王。

三、清代中後期皇子爵位

清仁宗嘉慶有五子,除長子早年夭折外,其餘四子都是親王。

老大夭折,無爵位,後來追封郡王。

老二就是後來的道光帝,直接封智親王。

老三綿愷先爲惇郡王,後晉升爲惇親王。

老四綿忻直接封瑞親王。據說綿忻是嘉慶早先擬定的繼承人,後來因爲種種原因,改成了道光。

老五綿愉,嘉慶時期無爵位,道光時期兩連跳,先封郡王,後進位親王。

宣宗道光有九子,封親王者三人,其中兩人爲鐵帽子王。郡王者兩人,貝勒一人,皇太子一人,因夭折無封爵者兩人。

皇長子奕緯,由於他是嘉慶的皇長孫,深得嘉慶喜愛,因此一出生就獲封貝勒。但由於道光不喜歡他,所以一直到死,他都只是貝勒。其死後,追封爲隱志郡王

皇次子奕綱,夭折,無爵位,咸豐時期追封爲順和郡王。

皇三子奕繼,夭折,無爵位,咸豐時期追封爲慧質郡王。

皇四子奕詝,道光時期被祕密立爲儲君。道光時期無爵位。

皇五子奕誴,原本無爵位,後因嘉慶第三子惇親王綿愷絕嗣,於是道光便將其過繼給惇親王一脈傳承香火。過繼後,奕誴降一等襲爵,爲郡王。咸豐時期,奕誴因功晉升爲親王。按照清代資料的記載,慈禧很怕奕誴。

皇六子奕訢,道光時期無爵位,咸豐即位後,根據道光遺詔,直接封其爲恭親王。後來因爲有功於慈禧,被恩准世襲罔替。

清朝皇子一共有多少位 他們的爵位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恭親王奕訢

皇七子奕譞,道光時期無爵位,咸豐時期封醇郡王,同治時期進親王。光緒時期因爲光緒帝的緣故,被恩准世襲罔替。

皇八子奕詥,道光時期無爵位,咸豐時期進封鍾郡王。

皇九子奕譓,道光時期無爵位,咸豐時期進封孚郡王。

清文宗咸豐有二子,長子夭折,次子同治帝因是獨子,便沒有封爵,按太子培養。

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均無子嗣。

大體來看,嘉道時期的皇子爵位,級別也是普遍都很高。有功封親王,無功也是郡王。道光長子奕緯情況比較特殊,他如果不是早早病死,肯定也是親王。

四、綜述

有清一代,序齒皇子是97人,其中封親王者36人,郡王9人,貝勒貝子9人,國公5人,鎮國輔國將軍4人,奉國奉恩將軍1人。無爵位者32人。

若按時代劃分,清初的封爵非常嚴格,無軍功者不可能封王;康雍乾時期,由於逐步進入和平時期,皇子們還要想獲得較高等級的爵位,就不容易了。他們必須靠出身背景、爲朝廷辦事的機會,來獲得宗室爵位。比如康熙的十三子胤祥因爲支持雍正,就被直接提拔爲親王;乾隆十七子永璘因爲跟嘉慶帝是親兄弟,因此也被晉封爲親王。

但如果既沒有爲朝廷辦過事,出身背景又不咋地,那麼就算貴爲皇子,也不一定會被晉封爲親王、郡王。比如康熙第九子胤禟,只是一個貝子。他是清代入關後,有爵位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嘉道時期,封爵開始氾濫。只要是皇子,一律封王。按關係親疏封,親近皇帝的皇子封和碩親王,關係一般的也能熬到郡王。道光第七子奕譞因爲親近慈禧,從郡王一路爬到鐵帽子親王。堪稱是清末一景。

另外,乾隆是清代入關後,在皇子封爵方面比較嚴格的一位。從順治開始,未夭折,且沒有封爵的皇子只有四人,其中三人都是乾隆的兒子。而之所以不封爵,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乾隆不喜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