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文官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什麼在古代文官地位一般要比武官高?

縱觀歷史,平等向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古代,同級文官和武官的地位,並不是一直平等的,甚至很多時候,文官的地位都要比同級的武官高。

這種差異化,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上朝時站位的差異。據《周禮》記載,朝會制度自戰國起就有,之後的每個朝代,會因爲各種不同的原因,出現或多或少的修改,箇中細節複雜至極。到了漢朝,叔孫通更是專門整理修改,制定了一套規範的上朝禮儀。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這些朝儀規範指出,上朝時,皇帝一般坐北朝南,文臣武臣分開站立——“文臣居東,武臣居西,依官位尊卑一字排開”。而在古代禮法中,一般情況下,東方爲尊位,西方爲卑位,顯而易見,文臣的地位要比武臣高上一等。

這種現象,在宋代以前並不明顯。儘管每個朝代都存在有文臣武臣的差別對待,但在朝儀之外的地方,雙方的差別,更多還只是體現在職能方面。

在唐代,受魏晉南北朝戰亂的影響,整個社會與統治階級都流行“尚武精神”,崇尚強大的武力,政治上採用的,也是“文武不分家”的政策,這也使得唐代有着穩定強悍的軍事實力。這份實力,使唐代國力強盛,加上自身文化的繁榮,令盛唐時期的長安,一度成爲世界文化的中心。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第2張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天下承平使唐代對武力的需求,越來越少。他們能夠繼續通過穩定的貿易,以及各種文化交流,繼續帶動社會的發展,這也就使得武將發揮作用的空間越來越少。漸漸地,朝廷的主要職責都被文官取代,武官沒有用武之地,自然而然也影響了後續人才的選拔,導致人們在觀念上,開始變得重文輕武。

到了這個階段,儘管在明面上文官武官的地位尚且持平,但社會形態、人們的觀念都在不斷地變化,文官地位比武官低,已經是許多人下意識的一個評判。久而久之,武臣的流失,讓少數民族爲主的蕃將得以出頭,他們大多有勇有謀,同時也是把守邊關的重要角色,手握兵權的他們,能夠更好維護唐代邊疆的穩定,繼而長治久安——最美好的情況,應該是這樣。

隨着兵權流失,中央與地方軍閥勢力矛盾逐漸激化,原本穩定的中央集權環境也被破壞,進而爆發了改變唐代命運的戰爭,安史之亂。這場叛亂中,身爲蕃將擁兵自重的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用8年時間,賦予了盛唐致命的一擊。儘管安史之亂沒有推翻唐代統治,但也已經對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對無力壓制各個藩鎮的唐代來說,之後的滅亡,也不過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此,可以說唐代中武官的地位變化,是過往每一個朝代武官地位更迭的縮影——朝代建立之初,國家需要武力威懾,也需要率兵打仗,鞏固統治,武臣的作用可見一斑,理所當然會受到重用;天下承平後,一切趨於穩定,武將發揮作用的空間,越來越小,能夠掌控的權力也慢慢變少,重要性也一落千丈,導致最後其地位不論是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都天然會比文官低上一截。

這種現象很自然,無可厚非,但這種現象卻在宋代以後,愈演愈烈。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代後,他擔心兵權旁落,部下會起兵造反,推翻自己的統治。於是,他吸取了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爲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大刀闊斧,對軍事體制進行改革,收攏兵權,並建立樞密院將其分割開來,導致最後“兵不知將,將不識兵”,武官的權力被進一步牽制與削減。

在尚且“文武不分家”的唐代,中後期武官的地位都在逐漸下降,而宋代這一舉措,更是直接使整個社會風氣,逐漸變得“重文輕武”,武官的地位從一開始,便在慢慢下降。到了明代,文官與武官的地位差異,更是被拉扯得更大——明代的文官,負責着武官每年的巡檢,以及武官數年一次的“軍政考選”,通俗地說,文官手裏拿捏着武官的仕途升遷,直接從地位上,穩穩地壓了武官一頭,而許多原本應由武官掌控的權力,也是掌握在了文官的手中,文官變成了武官的上級。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第3張

而在明代中後期,這種現象,變得最爲嚴重。在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便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國家當承平之時,武人至大帥者,干謁文臣,即其品級懸絕,亦必戒服,左握刀,右屬弓矢,帕首褲靴,趨入庭拜,其門狀自稱走狗,退而與其僕隸齒。”這裏面便有描寫到,即使高品武官拜見低品文官,也必須客客氣氣,甚至自稱“門下小的”,甚至是“門下走狗”,可見當時雙方地位懸殊。

那麼,究竟爲什麼會出現這麼一種現象?

事實上,如果能夠拉長視野,縱觀整個歷史的發展變化,你會發現“文官地位普遍比武官高”這種現象,其實帶着幾分必然性,無可厚非。一方面,從安史之亂便能看出,兵權過於集中,對中央集權的統治階級是不利的,畢竟文官靠筆桿子沒法顛覆國家,而武官卻能如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一般,改朝換代。

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和平年代社會的發展,和文官其實脫不開關係,如我國四大發明除了火藥來源於方士,其他三者的發明與改良,都出自文官之手;編寫出《史記》《資治通鑑》《後漢書》之類史學作品的,同樣都是文官;類似《齊名要術》之類,改善民生,發展科技的作品,更是依賴於文官們的努力。

就像戰爭時期,武將們攻城略地奪取功勳一樣,和平時期的文官們,同樣也在自己的戰場中不斷拼搏。因此,儘管宋明清“重文輕武”的現象不值得提倡,但和平年代文官地位高於武官,在客觀角度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並且,就算是在戰爭年代,謀士、文臣也不時能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像是藺相如、商鞅等人盡皆知的故事,都不需要再次強調。

古代文官地位爲什麼比武官要高 這裏邊有什麼原因存在 第4張

商鞅雖死,秦法猶存,秦始皇也因此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