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過,爲何唯獨于禁遭到唾棄?

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過,爲何唯獨于禁遭到唾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張遼于禁都曾被俘投降,爲何關羽張遼名垂千古,于禁遭人唾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的歷史上,許多將領都經歷過被俘投降的事情。其中最有名的三位將領分別是關羽、張遼和于禁。他們都曾經被俘過,並且投降了敵人。但是,關羽和張遼的投降並沒有讓他們的名聲受到影響。相反,他們因爲自己的戰績被選入古代的七十二名將。可是于禁卻遭到了大家的唾棄,屈辱的死去。幸與不幸,爲何差別這麼大呢?

一、關羽、張遼、于禁被俘投降的過程。

關羽被俘是在曹操討伐劉備的時候發生的。當時劉備以截擊袁術爲名,離開許都。他在完成作戰任務後,並沒有回到許都,而是殺了曹操的守將車胄,襲取了徐州。在這個時候,北方的袁紹大兵壓境,準備發動對曹操的進攻。曹操在與部下進行討論後,迅速發兵打敗了徐州的劉備。

在這場戰鬥中,曹操將關羽包圍在下邳。曹操愛惜關羽的人品武藝,用計將關羽圍困在土山之上。經過張遼出馬相勸,關羽與曹操“土山約三事”,投降了曹操。在此後,曹操爲了收服關羽,給了他優厚的待遇。但是,關羽的心一直不爲所動,最終千里走單騎,回到了劉備的麾下。

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過,爲何唯獨于禁遭到唾棄?

張遼被俘是在呂布滅亡的時候。呂布在與曹操、劉備聯軍交戰中,接連失利,便躲入小沛堅守。由於他對部下刻薄寡恩,遭到了部將的背叛。在白門樓上,他被部下捆綁起來送交曹操。雖然呂布百般乞憐,曹操依然將他與陳宮、高順一同殺死。

同樣是被俘的張遼卻顯得大義凜然,他一邊痛斥呂布的卑躬屈膝,一面對曹操破口大罵。被激怒的曹操拔出寶劍要殺張遼,卻被劉備、關羽等人攔住。曹操也借坡下驢,放過了張遼,張遼也因此投降了曹操。

在投降曹操之後,張遼的待遇並不高。但是張遼依靠自己的能力,不久便脫穎而出。他在戰場上屢建戰功,白狼山之戰中,他衝入敵陣,斬殺了敵方主將蹋頓單于。而在防禦合肥的時候,他多次打退東吳的進攻。

在孫權親自率領十萬人馬攻打合肥的時候,張遼率領七千多曹軍進行抵抗。他先是率領八百敢死隊殺入孫權的大營,逼得孫權拿着長戟跑到高冢上自衛。在孫權屢攻不克撤軍的時候,孫權又在逍遙津奇襲孫權,險些殺了孫權。從此之後,孫權放棄了攻打合肥的企圖,把目標轉向荊州。在張遼晚年患病期間,孫權還心有餘悸的對部下囑咐,張遼雖病,不可輕視,要大家小心。

于禁是曹操的老部下,他被俘是在襄樊之戰期間。在這一場戰役中,關羽出動了三萬多水步軍,攻打襄樊的七千多曹仁守軍。當時曹操身體有病,和主力一起滯留在關中。曹操派出了于禁、龐德率領的七軍精銳兵力,共計三萬人。這已經是曹操心中異姓將領帶兵數量的極限了。

于禁、龐德的軍隊來到襄樊前線,暫時阻止了關羽的攻勢。曹仁爲了獲得掎角之勢的援助,派于禁率領援軍駐紮在城北十里的地方。但是于禁不熟悉當地的地理情況,在漢水暴溢的情況下,軍隊遭到了洪水的淹沒。關羽出動水軍,輕易地俘虜了于禁和他的部下。

于禁見到關羽後,立刻就向他投降,乞求活命。關羽雖然沒有殺他,還是將他投入荊州的監牢。龐德則面對關羽威武不屈,關羽勸降不成後,只得將龐德斬殺。于禁在荊州之戰後,又落入了東吳之手。在孫權向曹魏投降後,于禁回到了曹魏。不久,他被曹丕羞辱,氣病而亡。

二、關羽與張遼的投降爲何沒有遭到他人的非議。

關羽和張遼投降的情形各有不同,他們沒有遭到他人的非議,情況也有所不同。不過,他們的投降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保有自己的忠義名分,這也是其他人說不出毛病的地方。

關羽在投降曹操的時候,是在劉備兵敗的時候。這個時候劉備下落不明,關羽爲了保護劉備的家眷,投降了曹操。但是,關羽在投降的時候,和曹操“土山約三事”,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因此,關羽的投降並不是無條件的投降,而是有着前提條件的。

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過,爲何唯獨于禁遭到唾棄? 第2張

關羽的條件主要是申明自己的忠義立場,他投降曹操只是權宜之計,在得知劉備下落後,依然要回歸舊主。曹操爲了收服關羽的心,答應了關羽的條件。在得到關羽後,曹操想盡了辦法來籠絡關羽,可是關羽一直不爲所動。

曹操爲了試探關羽的真心,特意派關羽的朋友張遼去試探關羽。關羽明確地說,自己絕對不會背叛劉備,但是由於受了曹操的厚恩,一定要立下戰功報答了曹操才離開。張遼怕曹操加害曹操,爲此猶豫了一夜,最後才告訴曹操。曹操得知後,不但沒有怪罪關羽,反而更加敬佩關羽。

在白馬之戰中,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報答了曹操的恩義。隨後他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去投奔故主劉備。他的行爲,完全符合大丈夫來去分明的舉止,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佩。

而張遼的被俘投降,也並不是主動屈膝投降。他面對曹操的威脅,毫無懼色。只是在劉備、關羽的勸阻下,曹操的主動致意,親自釋放張遼的綁縛,脫掉自己的衣服給張遼穿,張遼感到了曹操的誠意,方纔投降的。

而且張遼的投降,是在故主呂布已經死去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張遼對呂布的忠義名分已經喪失了,張遼已經成爲了自由之身,有了重新選擇主人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張遼選擇曹操爲新的主人,於情於理都無可厚非。而且張遼在日後的戰爭中,依舊保持了對主公的忠義,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讚賞。

三、于禁的投降爲何遭到大家的詬病。

可是,與關羽和張遼的投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于禁投降後,大家對他的評價。曹操在得知于禁投降,龐德就義的消息後,感嘆說自己和于禁相知三十年,誰知道臨危處難,還比不上一個龐德呢?而關羽根本就看不起投降的于禁,直接把他送進了荊州的監牢。在於禁落入孫權之手後,又多次遭受孫權部下的侮辱。甚至在大庭廣衆之下,遭到對方的呵斥。

等到于禁終於回到曹魏的時候,在短短几年的煎熬後,于禁已經鬚髮皓白,形容憔悴。他對着曹丕哭泣頓首,可是也沒有得到曹丕的原諒。曹丕雖然假意對他進行安慰,還拜他爲安遠將軍。可是曹丕派于禁出使東吳,在走之前,讓于禁去拜謁鄴城的高陵。在陵墓中,曹丕讓人畫上壁畫,裏面是襄樊之戰的場景。其中有于禁投降時的醜態。于禁看後,羞愧憤恨而亡。即便是這樣,曹丕還是不放過他,給他一個惡諡爲厲侯。

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過,爲何唯獨于禁遭到唾棄? 第3張

那麼,爲什麼于禁的投降遭受了大家的鄙視呢?這裏面有着以下的幾個原因。首先,于禁的投降是主動投降。于禁是被俘之後,因爲貪生怕死而投降的。在這個時候,他暴露了自己的本性。與關羽和張遼視死如歸的形象不同,于禁爲了活命,對關羽搖尾乞憐,讓人對他的行爲感到鄙視。

其次,于禁辜負了曹操的信任。在曹操手下的將領中,除了他最信任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三位親族將領外,于禁是最受曹操信任的異姓將領了。在曹操時期,于禁統帥的七軍,是異姓將領中所率軍隊的最高數量。而且,于禁也是五子良將中唯一一位擁有假節鉞權力的將領。從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曹操對於禁是何等的信任器重。

在襄樊之戰中,曹操因爲身體有病,無法迅速趕到前線。因此他纔派出於禁率領軍隊去增援襄樊。在戰鬥中,于禁、龐德的七軍被關羽消滅,二人被俘。龐德跟隨曹操的時間,要比于禁跟隨曹操的時間短得多。可是龐德卻威武不屈,英勇就義。于禁則卑躬屈膝,乞求饒命,這讓曹操十分意外。因此,曹操纔會發出那樣的感嘆。

正是有了龐德的對比,才使得於禁的表現讓人感到無法容忍。這也是東吳君臣鄙夷于禁的原因,更是曹丕耿耿於懷的原因。因此,曹丕纔會採取那種手段,對於禁進行嚴厲的譴責。這也是對那些首鼠兩端的人員的警告。

第三,是于禁的表裏不一讓人倍加鄙視。我們看于禁的歷史記載,在被關羽俘虜之前,他的行動堪爲當時的道德典範。他帶兵有方,作戰勇敢,是曹操信任的名將。在曹操作戰的時候,進軍的時候,于禁經常擔任先鋒,在撤退的時候,于禁經常擔任後拒。而且,于禁遵紀守法,對紀律執行很嚴格,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這使得他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可也讓其他人對他十分懼怕,也不得大家的人心。

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他對待自己的朋友昌豨。他的朋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于禁去討伐他。昌豨因爲和于禁是老朋友,就去于禁那裏投降。大家都認爲昌豨既然已經投降,就應該把他送到曹操那裏發落。可是于禁卻藉口曹操的法令,被包圍後投降的敵人不赦免。於是,于禁哭着將昌豨斬殺了。曹操聽說這件事也嘆息說,昌豨不來找我投降,去找于禁也是他自己的命運啊。

于禁做事如此不近人情,堪稱遵紀守法的道德典範,卻在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做出了令人可恥的舉動。他的投降,遠比其他人的投降更讓人深惡痛絕。再加上他平時的作爲,已經讓大家感到非議。在這個時候,大家自然對他落井下石,不會同情他一分一毫。

結語:

在三國時期的三位名將關羽、張遼和于禁,都曾經被俘投降過。可是關羽和張遼依然成爲三國的名將,而於禁卻身敗名裂。這中間的原因主要在雙方投降的情況不一樣,對個人的價值觀的不同體現上。

關羽投降曹操是有條件的,他在投降曹操的時候,毫不掩飾對故主的忠誠。爲了報答曹操的恩義,關羽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才走,體現了大丈夫來去分明的性格,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讚譽。戰略的投降則是在呂布死後,自己已經沒有了故主的羈絆。同時由於曹操的誠心招攬才投降的,也不失大丈夫的本色。

可是于禁的投降則完全兩樣。于禁是曹操最信任的異姓將領,也是唯一擁有假節鉞權力的異姓將軍。可是在兵敗被俘後,他卻爲了活命主動投降關羽,完全辜負了曹操對他的信任。而且他在平日裏道貌岸然,一直充當着道德典範,佔據着道德的制高點。當他的形象崩塌的時候,就更遭到了大家的唾棄。于禁最終也沒有多活幾年,在最後這幾年中,他備受心靈的煎熬,真是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