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君權神授說歷史 君權神授說歷史百科

君權神授說歷史 君權神授說歷史百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君權神授說封建君主制度政治理論,一般指君權神授,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別名王權神授,最早記載在《尚書·召誥》。

簡介

君權神授說,或作天授君權說,它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於凡間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間的代表,作爲人民只可遵從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這個說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在啓蒙時代後,人們思想開始由宗教指導中釋放出來,進入科學時代,使這個說法的相信者變得越來越少,在現代社會這個說法早已爲不可信及無稽。

君權神授說歷史 君權神授說歷史百科

  君權神授說

分類

中國

早在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已提倡自己與天神有關,是由神賜天命,使他們統治天下的。例如湯在討伐夏朝桀時曾說:“格爾衆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惟聞汝衆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

出自《尚書·湯誓》。藉此替天行道增加統治的合理性。當時的君主亦要代人民向天進行祭祀,以示自己是天神派來統治大地的,而當時的統治者稱天子亦是這個原因。

漢朝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認爲君主是上天選擇的。和君權神授不同,如果君主有過失,上天會降罪甚至令統治者衰弱滅亡,把君權轉讓上天支持的對象。明清兩朝皇帝於天壇祭天亦是這個原因。

君權神授說歷史 君權神授說歷史百科 第2張

  古代中國皇帝被認爲是真龍天子

埃及

古埃及法老稱自己是天神的兒子,被認爲是天神的化身,故其並在死後住入金字塔以通天。

古代歐洲

古希臘和羅馬因爲有共和國,或者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某些地方仍然是部落社會,所以即使在君主制城邦,一直有人抗拒視領袖爲神的化身,但在後來爲了抗衡外敵而出現了統一的國家和強大的君主,由亞歷山大大帝起便以神的化身自居。

更後由羅馬帝國確立了皇帝是神的地上代表的思想,而爲了和羅馬和匈人抗衡,古日耳曼人也開始成立了以奧丁的後代或化身的人爲王的國家。

中世紀歐洲

那時歐洲各國皆與羅馬教皇合作,使其臣民相信其權力來自上帝。但自英國光榮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後,人們已不相信這說法。在宗教改革早期,馬丁·路德某程度上對此有認同。但是現今大部分新教教派也反對君權神授,這可能是因爲他們本身支持政教分離的立場。最早反對君權神授的新教宗派是再洗禮派。

 日本

天皇常以神道教總神官姿態現身,被稱爲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孫,但實際上在幕府時代喪失了實權成爲擺設。明治維新時爲了建立統一之日本國家的政治需要,天皇的神聖地位再度被強調,並形諸大日本帝國憲法體制。二次大戰戰後,裕仁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開始進行公開訪問、接觸平民百姓。

希伯來

古猶太人的以色列,雖然自古有先知但一神教模式未確立,族長並未壟斷對上帝的理解和同期有衆多先知,在大衛王統一猶太人各部族後,以先知兼君主自居和形成統一的猶太教和在聖殿山建立神殿。

美洲

在今日的祕魯和哥倫比亞的古印加帝國君主,被稱爲獨一無二的薩帕·印卡外,還有“因蒂普·丘林”的尊號,征服鄰近的部落後使用奴隸建造其太陽神廟。

中東

中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一般的自由部落都被吞併到阿拉伯帝國的政教合一去,雖日後帝國衰落了,但按先知的繼承人哈里發制度仍在,並蘇丹冊立時需要其授權,更后土耳其帝國又以君主兼任哈里發的地位,重新賦予了哈里發實權。直到土耳其帝國滅亡哈里發制度才被正式地廢除,但現時中東各國中仍然常有人接受神權這套的,如沙特阿拉伯等,新世紀更有伊斯蘭國首領自稱哈里發。

英國

1598年,蘇格蘭國王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六世撰寫《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及《國王的天賦能力》,闡述了君權神授思想。

君權神授說歷史 君權神授說歷史百科 第3張

  古埃及法老被認爲是天神的化身

對比

中國的君權神授

神化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政治理論。認爲皇帝的權力是神給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管理人民。據記載,在中國,夏代奴隸主已開始借宗教進行統治。《尚書·召誥》說:“有夏服天命。”

殷商奴隸主貴族創造了一種“至上神”的觀念,稱爲“帝”或“上帝”,認爲它是上天和人間的最高主宰,又是商王朝的宗祖神,因此,老百姓應該服從商王的統治。西周時用“天”代替了“帝”或“上帝”,周王並被賦予了“天子”的稱呼。周代的銅器“毛公鼎”銘文記載:“丕顯文武,皇天宏厭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明確地宣傳“君權神授”的思想。

君權神授的理論在漢代有了系統的發展,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並且提出了“天人相與”的理論,認爲天和人間是相通的,天是有意志的,其是最高的人格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主宰,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創造了人,人應按天的意志來行動。從“天人相與”的神學目的論出發,董仲舒提出“君權神授”的命題。他認爲皇帝是天的兒子,是奉天之命來統治人世的,人民應該絕對服從他們,凡是君主喜歡的事,老百姓應該無條件去做。君權神授的理論,強調君權的天然合理性和神聖不可侵犯性。這種理論在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帝王以至造反的農民領袖,無不假託天命,自稱“奉天承運”,或者說“替天行道”,把自己的活動說成是受上天的指使,從而達到神化自己及其活動的目的。

西方的君權神授

中世紀時期,查士丁尼皇帝竭力歌頌君主的權力,第一個提出君權神授思想,竭力將世俗君權和宗教神權結合起來,從而使東羅馬帝國逐漸發展成爲一個神權君主國,實行專制主義的政治體制。奧古斯丁對上帝之城與地上之城的描寫,無疑是當時混亂局面的反映。他說,“上帝的選民”纔有資格成爲上帝之城的居民,地上之城只能是“上帝的棄民”居住之所,但兩者都由上帝控制。地上之城的君主職位是上帝爲實現自己的目的而設立的。由誰登基爲王也受上帝的意志支配。奧古斯丁的論述奠定了中世紀西歐君權神授的理論基礎。同時他還認爲,在現實社會中區分不出誰是選民,誰是棄民,但是到末日審判時上帝自會區分。這一理論充分表現出奧古斯丁作爲思想家的狡黠和機智,既爲當時的社會混亂作出瞭解釋,又給無奈中的人們一種美好的嚮往和追求。他的理論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是畫餅充飢。上帝看似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實際上什麼具體事情也沒做,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要靠實力樹立權威。

160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爲其繼承人後駕崩。詹姆士即位爲英格蘭國王,自封爲大不列顛王國,史稱詹姆士一世,時年36歲。1625年,詹姆士一世駕崩。詹姆士一世不瞭解英國議會,看不起議會下院,鼓吹君權神授論。1611年,他第一次解散議會。

西歐的封建王權是在民族大遷徙,野蠻對文明的征服,日耳曼人遷徙和建國等混亂狀態中出現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權威。正像基佐描述的:“衆雄逐鹿,風雲莫測的時代,或者出於無知、殘忍、腐敗,一些人私慾橫流,社會淪爲個人意志角逐的戰場不能自拔,因爲社會缺乏一個自由結合而成的廣泛的共同意志,這時候,人們會熱烈希望出現一個平息天下的君王。任何一種具有絕對統治權特徵之一的制度在這時出現,向社會提出安邦定國之計,社會就會羣起支持,熱誠擁護,就像逃亡者奔赴教堂尋求避難一樣。”恩格斯也說過:“在這種普遍的混亂狀態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王權在混亂中代表着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