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羅馬失蹤軍團來到甘肅的歷史已查明,爲西漢陳湯收降。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大軍入侵伊朗,遭伊朗軍隊圍殲,6000餘羅馬軍隊突圍,逃至現今的哈薩克斯坦,後爲西漢陳湯收降,帶回中國,安置在永昌縣。

甘肅省永昌縣城南10公里處的者來寨村,我國西漢元帝時期在這裏設置“驪罷”城,用來安置古羅馬帝國降人。人們也許會問,古代中國從未和羅馬帝國交戰,羅馬降人從何而來?這是一件歷史懸案,縈繞在人類史上近二千年。爲揭開世界上這一樁重大歷史懸案,史學家們爲此而苦苦探索。

這樁歷史懸案起因於一場慘烈的古代戰爭,即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國西漢甘露元年。當時的羅馬帝國的執政官克拉蘇,糾集7個軍團、約4.5萬人的兵力,發動了對古稱安息,即今伊朗的侵略戰爭。不可一世的羅馬軍隊在一個叫做卡爾萊的地方,出人意料地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克拉蘇被俘斬首。其第一軍團首領、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率領6000餘衆拼死突圍。

到了公元前20年,古羅馬帝國和安息簽約言和。這時,羅馬帝國要求安息遣返 33年前在卡爾萊戰役中被俘虜的軍人,並尋找普布利烏斯的下落。可是,普布利烏斯及其所率突圍殘部,已在安息消失得無影無蹤。羅馬潰軍到底去了何方?這一疑團一直困惑着羅馬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學家。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2張

後來他們發現40年代一位名叫德效謙的英國著名漢學家,已對這一課題做過大量工作,並找到了德效謙於1947年撰寫的《古代中國之驪罷城》一文。本文開宗明義:中國古代稱羅馬帝國爲“驪罷”,後又改稱“大秦”,《後漢書·大秦傳》就是以“大秦國一名犁霸”這句話起首的。文章接着指出中國古代以外國國名命名的城,當時只有新疆的庫車和溫宿,它們都是襲用移民的舊稱。

“驪罷”城的出現,自然會與有外國僑民相關。作者進而運用史料說明,驪罷城最早在中國西漢版圖上出現是公元前20年,那正是羅馬帝國向安息要求遣返戰俘的時間。這絕非歷史的巧合!它說明在卡爾萊戰役中突圍的羅馬遠征軍,正當其故國尋覓他們的時候,他們卻早已鬼差神使地到了中國,並在祁連山下落腳了。

根據此文提供的歷史線索,中外學者查閱了大量史書,終於從班固所著《漢書·陳湯傳》中獲得突破。據此書記載,公元前36年,西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帶領4萬多名將士討伐郅支單于,戰於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時,在這裏見到了一支奇特的軍隊。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3張

“土城外有重木城”拱衛,其“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而這種構築“重木城”防禦工事和用圓形盾牌連成魚鱗形狀的防禦陣式,只有古羅馬軍隊採用。史學家們據此推理,這支奇特的軍隊,就是卡爾萊戰役中突圍失蹤17年的羅馬軍隊的殘部。

西漢王朝軍隊在這次郅支戰役中大捷。《漢書》上說,陳湯率領的漢軍攻克“重木城”,以“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而告勝。學者們依據這一重要史料撥開歷史迷霧,理清了那支古羅馬軍隊殘部的蹤跡。即普布利烏斯率領的逃亡大軍,在安息軍隊圍追、封鎖而回國無路的情況下,輾轉安息高原,伺機東進,在防禦鬆懈的安息東部防線,撕開一道口子,流徙中亞,投奔郅支,後被陳湯收降,帶回中國。漢元帝爲此下詔將他們安置在番禾縣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縣),並置縣驪罷。直到公元592年。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4張

鑑於驪罷人已和漢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詔將驪罷縣併入番禾縣。至此,驪罷建縣共612年。 中國的驪罷人就這樣在歷史的風雨滄桑中悄然消失。

近日,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派出攝製組,到中國甘肅尋找羅馬第一軍團後裔的下落。意大利媒體的到來,引起人們對2000多年前那一段歷史的關注。

公元前36年,爲了打擊與西漢爲敵的北匈奴郅支單于,西漢派4萬大軍西征。當大軍抵達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境內)時,竟意外地發現,在郅支單于的部隊中有一支奇特的僱傭軍。直到戰鬥結束,西漢將士才知道,這些士兵居然來自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5張

遠征中亞,羅馬軍團士兵神祕失蹤

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羅馬第一軍團進攻中亞地區的帕提亞王國(中國史書稱其爲安息,地處伊朗高原)。帕提亞人進行了殊死抵抗。5 月,羅馬遠征軍進入一個叫卡萊的地方,結果中了帕提亞人的埋伏。面對四周黑壓壓的帕提亞大軍,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克拉蘇拼死突圍。經過一番激戰,羅馬軍團徹底崩潰,克拉蘇命令手下各自逃生。

卡萊之戰後,羅馬帝國暫時不再侵擾帕提亞。公元前20年,兩國言和。然而當羅馬人提出希望全部遣返卡萊戰役中被俘的羅馬軍人時,一件令他們困惑的事發生了。在清點戰俘的數目時,他們發現僅有區區幾百人。而此前他們得到的消息卻是,當年第一軍團實際上很多士兵沒有戰死,無論是羅馬人還是帕提亞人,一時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後來,歷史學家們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當時有1000多名羅馬軍團士兵衝出了重圍。要想生存下去,他們唯一的選擇便是避開帕提亞軍隊的封鎖繼續向東前進。最終,這支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餘部隊衝出帕提亞國境,進入了中亞盆地。而在那裏,散佈着像康居、大月氏這樣的小國。於是,善於作戰的羅馬士兵們便分別以僱傭軍的身份被這些小國接納。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6張

來到中亞地區後,這些羅馬士兵仍保持獨立的作戰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沒有重大變故,他們很可能就會在這裏逐漸繁衍生根。然而就在此時,一場戰爭再次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漢軍的特殊俘虜

當年流落到中亞的羅馬士兵,一部分投奔康居,另一部分則充當大月氏的僱傭軍。公元前40年,大月氏國內發生動亂,五位副王之一的貴霜發動戰爭,自任大月氏王。被擊敗的四位副王帶着自己的軍隊和屬民,包括那些羅馬士兵,向東逃到西漢境內的河西走廊。在那裏,這些羅馬士兵得到了妥善安置。而投奔康居的那部分羅馬士兵則沒那麼幸運了,因爲他們被捲入了北匈奴與西漢軍隊的戰爭中。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7張

自漢武帝以來,西漢邊境的匈奴已遭受多次打擊。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出現五單于並立的局面。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宣佈歸屬西漢,並率部南遷至陰山附近。而與西漢爲敵的郅支單于因懼怕呼韓邪聯合漢軍合擊他,率衆向西面的中亞方向逃去。公元前40年,當郅支單于的軍隊到達康居國時,只剩下3000多人。但郅支單于很快得到了康居國的幫助。康居國王不但將郅支單于安置在東部邊境,還將手下的羅馬士兵借給他。就這樣,殘餘的羅馬軍團又成了北匈奴軍隊的僱傭軍。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8張

在康居的幫助下,郅支單于很快再次強大起來,並且對西域諸國橫加凌辱,築起郅支城,準備與漢朝軍隊抗衡。鑑於郅支單于的活動嚴重威脅到了漢朝西域各屬國的安全,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派兵攻打郅支單于。當漢軍包圍郅支城後,發現了對方軍隊中這些奇特的士兵。據中國史書記載,郅支城不但“土城外有重木城” 拱衛,而且還有“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

而據漢朝人以往的瞭解,身爲遊牧民族的匈奴人是根本不可能掌握這些戰術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戰鬥時,這些士兵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他們組成正方形隊列,用盾牌把隊伍包裹得密不透風,然後喊着口號、邁着統一步伐往前走。當敵人相距較遠時,他們先把手中的長矛扔出來;稍近以後,則拔出短刀肉搏。

不過由於實力上的差距,這種奇特的戰術並沒有改變戰鬥的結局。由於漢朝的重騎兵速度很快,轉瞬間就把羅馬士兵的方陣團團包圍,然後從四面進攻,輕易地就攻破了羅馬士兵的方陣。最終,漢朝大軍一舉攻破郅支城。而那些可憐的羅馬士兵,則只剩下100多人,成了漢軍的俘虜。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9張

漢軍將這些羅馬士兵帶回中國,爲了安置這批特殊的俘虜,漢元帝特地下詔在河西地區設立驪靬縣(今甘肅省永昌縣)。據《後漢書》記載:“漢初設驪靬縣,取國名爲縣”,而後世一些歷史學也認爲驪靬正是漢朝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從此,曾經失蹤的羅馬第一軍團的後裔,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直到公元592年,隋文帝下詔將驪靬縣併入番禾縣。從那以後,中國史書中再也沒有關於這些羅馬士兵的記載。

讓西漢的鐵騎遇上羅馬帝國的軍團誰會更給力 第1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