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立時間1945年10月24日,總部在於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

簡介

聯合國(英語:United Nations(UN);法語: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西班牙語:Organización de las Naciones Unidas、Naciones Unidas;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Наций;阿拉伯語:الأمم المتحد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

 歷史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2張

  1945年,智利代表團在舊金山簽署《聯合國憲章》。

背景和建立

在聯合國建立的之前一個世紀,爲了規制國家之間的衝突,許多國際協約組織和會議被建立起來,例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1899年及1907年海牙公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損失之後,巴黎和會宣佈建立國際聯盟以保證國家間的和諧相處 。這一組織解決了一些領土爭端,並在一些領域建立國際架構,例如郵政、航空、鴉片控制等,其中一些後來被吸納進聯合國的體系中 。然而國際聯盟對於殖民地(當時佔世界人口的一半)的代表權不夠,並且諸如美國、蘇聯、德國和日本在內的列強參與度亦不足。它無法阻止1931年日本對中國的入侵、納粹德國的擴張、1935年的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1937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及最終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創立一個新的世界性組織的最初完整構想可以追溯至1939年的美國國務院。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首先使用了“聯合國”一詞,用於描述同盟國家 。1942年1月1日,26國政府簽訂《聯合國共同宣言》,聯合國一詞得到首次正式使用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在舊金山召開,50國政府及諸多非政府機構參與並起草《聯合國憲章》。1945年10月24日,當時的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法國、中國、蘇聯、英國和美國)及多數其他簽署國(46國)共同批准憲章,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 。

1946年1月6日,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51個國家代表出席 )以及安理會在英國倫敦的衛理公會中央禮堂舉行 。大會選定紐約作爲聯合國總部,其設施於1952年完工。聯合國總部同聯合國在日內瓦、維也納和內羅畢的總部一樣,被指定爲國際領土 。同時,大會還選舉挪威外相特呂格韋·賴伊爲第一任聯合國祕書長 。

冷戰時期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3張

  第二任聯合國祕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在其任期內相當活躍。

雖然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主要權力和目的,但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對立卻時常導致聯合國陷入癱瘓的境地,使其只能對冷戰之外的衝突進行介入 ,例外之一是1950年的安理會決議,授權美國領導同盟軍抵抗朝鮮對韓國挑釁行動的大規模反擊;該決議在蘇聯代表缺席(因抵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在聯合國外)的情況下通過。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同意分治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兩年之後聯合國官員拉爾夫·本奇調停此後造成的衝突 。1956年,聯合國第一支維和部隊建立起來以應對第二次中東戰爭 ;然而,對於同時蘇聯在1956年革命後對匈牙利的入侵卻無能爲力 。

1960年,聯合國部署聯合國剛果行動(UNOC)以維持叛亂的加丹加國的秩序,並在1964年將其歸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治下,這是聯合國早年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在前往同叛軍首領莫伊茲·衝伯會談的途中,常被稱爲是聯合國最高效的祕書長的達格·哈馬舍爾德 在空難中身亡;幾個月後他被追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64年,哈馬舍爾德的繼任者吳丹部署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和部隊,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維和任務 。

20世紀60年代,隨着去殖民化的發展,聯合國迎來一批新的獨立國家作爲其會員;單在1960年就有17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其中有16個來自非洲 。1975年,蘇聯和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之下推動通過決議,宣佈錫安主義爲種族主義;1991年,在冷戰結束之後,這一決議被廢止 。

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積極活動和對中東、越南和克什米爾衝突的調停不力,使聯合國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其次要目標——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上 。到70年代,聯合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預算要遠遠高於其維和預算。

冷戰後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4張

  第七任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

冷戰結束後,聯合國在維和方面有顯著的擴展,在十年內的維和行動數量超過過去四十年 。在1988年和2000年間,通過的安理會決議數量翻了超過一倍,維和的預算也增加超過十倍 。聯合國調停結束薩爾瓦多內戰,成功進行納米比亞的維和任務,並監督了南非種族隔離和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之後的民主選舉 。1991年,聯合國授權美國領導的同盟軍事行動,擊退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 。1971年至1985年擔任副祕書長的布萊恩·厄克特後來說這些行動的成功爲聯合國帶來一種“虛假復興”——在之後,聯合國的任務變得更爲艱難 。

聯合國憲章原本目的是阻止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進攻,但在90年代初聯合國面臨許多同時發生的嚴重國內危機,包括索馬里、海地、莫桑比克和前南斯拉夫 。在美國於摩加迪沙之戰中損失慘重而撤出之後,聯合國在索馬里的行動被普遍認爲是失敗的;而聯合國在波黑的行動則因爲面對種族清洗顯得任務不清和不果決而成爲“世界的笑柄” 。1994年,聯合國盧旺達援助團在安理會無法決斷的情況下沒能對盧旺達大屠殺進行介入 。

在冷戰的最後數十年中,聯合國受到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批評家的批評,被指管理不善和腐敗 。1984年,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停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英國和新加坡也緊隨其後 。1992年至1996年在任的聯合國祕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對祕書處進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精簡了組織的規模 。他的繼任者科菲·安南(1997年-2006年在任)面對美國撤資的威脅進行進一步的管理改革 。

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聯合國授權的國際介入形式多樣。聯合國在塞拉利昂的任務得到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支持,而對阿富汗的入侵則由北約領銜 。2003年,在安理會決議未能通過授權的情況下,美國仍然入侵伊拉克,新一輪的對聯合國是否有效的爭論就此展開 。在祕書長潘基文任下,聯合國維和行動介入蘇丹的達爾富爾衝突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基伍衝突,並派出觀察員和化學武器覈查人員前往敘利亞內戰 。2013年,對聯合國於2009年在斯里蘭卡內戰末期的行動的內部審查表明,該組織遭遇“系統性的失敗” 。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有101名聯合國人員喪生,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最爲慘痛的損失 。

機構體系

聯合國系統建立於五大機構之上——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祕書處以及國際法院 。第六個機構託管理事會在1994年最後一塊託管領土帕勞獨立之後已經停止運作 。

五大機構中的四個都將總部設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 。國際法院的總部位於海牙,而其他專門機構的總部設在聯合國駐日內瓦 、維也納 和內羅畢的辦事處 ,剩餘的聯合國實體則分佈在全球各地。聯合國用於政府間會議和文件的六大語言分別爲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 。根據《聯合國特權和豁免公約》,聯合國及其機構在其進行運作的國傢俱有外交豁免權,由此保障聯合國對東道國及成員國的公平公正 。

下列六個主要機構,如琳達·法蘇洛所說,是一個“各種實體和組織的奇妙結合,而他們有一些甚至比聯合國本身還要老,並幾乎完全獨立於聯合國進行運作 。”這其中還包括專門機構、研究和培訓機構、項目和基金以及其他聯合國實體 。

聯合國宗旨

維持世界各地和平;發展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幫助各國共同努力,改善貧困人民的生活,戰勝飢餓、疾病和掃除文盲,並鼓勵尊重彼此的權利和自由;成爲協調各國行動,實現上述目標的中心

聯合國主要機構

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5張

  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於1988年12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

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主要合議性團體,包括聯合國的所有會員國,每年定期舉行會議,但緊急會議亦可以召開 。大會由一位主席(由成員國中產生,根據區域進行輪換)和21位副主席主持 。第一次會議於1946年1月10日在倫敦西敏衛理公會中央禮堂召開,有51個國家的代表參會 。

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投票需要到場且投票的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通過。重要問題的例子包括關於和平和安全的建議、主要機構的選舉、接納、暫停和開除會員,以及預算事宜 。其他問題則由簡單多數決定,每個國家只有一票。除預算事項外,通過的決議對於會員沒有約束力。大會可以對聯合國範圍內的一切事項提出建議,但關於和平和安全的事項則屬安全理事會考量 。

決議草案由八個委員會進行討論之後交付大會審議 。這八個委員會分別是:

總務委員會 – 監督委員會,由大會主席、副主席和委員會主席組成

全權證書委員會 – 負責確定各會員國代表的全權證書

第一委員會(裁軍與國際安全)

第二委員會(經濟和金融)

第三委員會(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

第四委員會(特殊政治和非殖民化)

第五委員會(行政和預算)

第六委員會(法務)

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6張

時任美國國務卿克林·鮑威爾於2003年2月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戰爭問題的聽證會上展示裝有據稱是伊拉克化學武器的試管。

安全理事會的職責是維護國家之間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的其他主要機構只有對會員國提出“建議”的權利,而安理會則有權提出具有強制性的決議,在憲章第二十五條規定下,會員國必須接受並履行。

安理會由15個會員國組成,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以及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其中五個常任理事國對於聯合國決議具有否決權,因此常任理事國能夠阻止一項決議的通過,但無法阻止討論。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根據地域分配原則由大會從成員國中選出 。安理會的主席每個月根據英文字母順序進行輪換 。

祕書處

聯合國祕書處由祕書長主持,由來自全球的公務人員協助運作 。它爲聯合國機構召開的會議提供研究、信息和設施,並根據安理會、大會、經社理事會和其他機構的指示進行工作 。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7張

  現任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祕書長是聯合國的發言人和領導人。根據聯合國憲章,這一職位是這一組織的“行政首長” 。憲章第九十九條規定祕書長可將“其認爲可能威脅國際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請安理會注意,特呂格韋·賴伊之後的祕書長將之解讀爲爲這一職位提供了在全球範圍推動行動的機會 。祕書長一職已經發展成爲聯合國管理者和會員國間爭端及國際問題的調停者兩項職責的結合 。

祕書長在安理會(具有否決權)進行推薦之後由大會進行任命 。這一職責沒有具體的要求,但如今已形成慣例應有一至兩個五年任期,應根據地區輪轉任命,且不應來自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 。現任祕書長爲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他在2017年接替了潘基文。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ICJ)位於荷蘭海牙,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於1945年根據聯合國憲章建立起來,並在1946年作爲常設國際法院的繼承者開始運行。國際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法官任期9年,由大會任命,必須來自不同的國家 。

國際法院的所在地是海牙的和平宮,與海牙國際法學院(私立國際法研究中心)共享一座建築。它的主要目的是對國家之間的爭端進行裁決。法院開庭審理過戰爭罪行、非法國家干涉、種族清洗以及其他一些事宜 。其他聯合國機構可以請求國際法院提供司法建議 。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在推動國際經濟和社會合作及發展方面對大會進行協助。經社理事會有54個成員國,由大會選出,任期三年。主席同樣選舉產生,任期一年,來自經社理事會中中等或較小的成員國。理事會每年7月召開一次會議,會議地點在紐約或是日內瓦。它的主要職責是收集信息、爲會員國提供建議,與專門機構進行協調並提供建議 。由於協調機構的職責較爲寬泛,因此經社理事會時常被批評爲不夠集中及無關痛癢 。

經社理事會的下屬機構包括聯合國土著問題常設論壇(爲聯合國機構就原住民問題提供建議)、聯合國森林論壇(協調和推廣可持續森林管理)、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協調各機構間的信息收集)以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協調聯合國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推動可持續發展)。經社理事會同時還爲非政府組織提供顧問權 ,至2004年,已經有超過2,200個組織獲得了顧問地位 。

專門機構

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的主要機構可建立專門機構以履行其職責 。最爲人所知的機構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通過這些機構進行大部分的人道主義工作,其中包括大規模疫苗項目(通過WHO)來爲全球人類消除疾病,提高全球的健康水平、防止飢荒和營養不良(通過WFP)、改善全球兒童的健康和生活質素(通過UNICEF)、以及保護難民(如聯合國難民署) 等。

辦事範圍

聯合國和聯合國系統在各地設有辦事處,以聯合國辦事範圍分區,共五大區:非洲地區、美洲地區、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及中亞地區和中東地區 :

非洲:在非洲聯合國的兩個主要活動中心是肯尼亞的內羅畢和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聯合國系統的許多單位也設立了區域和國家辦事處。

美洲:北美地區的活動中心紐約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在南美地區的活動中心智利聖地亞哥是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所在。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活動中心泰國曼谷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所在地。

歐洲和中亞:主要活動中心分別是瑞士日內瓦和奧地利維也納。兩地都有聯合國辦事處(日內瓦辦事處及維也納辦事處),日內瓦則是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委會)所在地。

中東:活動中心是黎巴嫩貝魯特是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西亞經社會)的總部所在地。

會員

2011年7月14日南蘇丹加入之後 ,目前聯合國總共有193個會員國,包括除梵蒂岡之外所有未受爭議的獨立國家 。 聯合國憲章中對會員國做出了規定:

此外,聯合國大會中還有兩個非會員觀察員國家:聖座(對梵蒂岡擁有主權)和巴勒斯坦國 。庫克羣島和紐埃兩國皆是同新西蘭自由聯合的國家,是多個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正式會員,祕書處承認它們的“完全締約能力” 。

七十七國集團

聯合國中的七十七國集團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鬆散聯合,目標是促進其成員的共同經濟利益和提升在聯合國中的集體談判能力。該集團最初由七十七個國家創立,但截至2013年11月其成員國數量已經擴展至133個 。1964年6月15日,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發表了《七十七個國聯合宣言》,正式宣佈集團成立。1967年七十七國集團在阿爾及爾召開第一次重要會議,採納了阿爾及爾憲章並建立了永久的制度基礎 。

語言

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爲阿拉伯語(以可蘭經爲基準)、漢語(普通話、簡體中文)、英語(牛津拼寫之英國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聯合國大會1973年將阿拉伯語列入工作語言。祕書處則使用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爲工作語文 。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則是除常任理事國外使用國家數最多的語言(阿拉伯語是26國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是20國的官方語言)。聯合國創建後,1946年決議官方語文共有五種,在1973年增加了阿拉伯語。

經費

聯合國機構通過兩種方式取得經費:成員國的會費與捐款。聯合國及其機構兩年一度的財政預算來自各成員國的會費。聯合國大會審查聯合國的經費,並確定各國應付的會費款額。各國的會費主要是依照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來決定的。會費由經常性預算、維和費用和國際法院費用三部分組成。聯合國的特別專案不在常規經費預算之內,這些專案是通過成員國的捐款來運作的。捐款的很大部分是爲所需要國家提供農產品,但主要還是資金的支援。

聯合國大會確立的原則是,聯合國不應該在經費上過度倚賴任何國家。爲此每財政年度聯合國的會費設有“封頂”價格,規定各成員國所付會費的最高價。2000年協定的部分規定,單個會員國的會費佔經常性財政預算最高額度從原先的25%降低到22%,目前這是美國承擔的經費額度,而其他所有成員國的會費則更低,下限爲0.001%。聯合國會費繳納比例每三年修改一次,會費比額編制方法的制定依據支付能力、同時給予人均國民收入低的國家適當寬減的原則。2010年至2012年,每年的會費總額約25億美元。

聯合國憲章第十九條規定:凡拖欠本組織財政款項之會員國,其拖欠數目如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納之數目時,即喪失其在大會投票權。大會如認拖欠原因,確由於該會員國無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許該會員國投票。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美國是向聯合國提供最多經費的國家,同時也是拖欠會費次數最多、金額最大的國家 。截至2014年9月底,美國拖欠聯合國會費8億美元、維和預算3.37億美元 。

近年來比較明顯的變化有:日本的會費比額從2000年的19.4%降爲2013年的10.833%;中國則從2000年的0.995%上升爲2013年的5.148%(2013年繳納約1億3119萬美元) 。

2011年11月1日,巴勒斯坦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對此事的迴應,美國、以色列中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2013年11月9日,美國、以色列等5個國家因爲拖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費,喪失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投票權 。

裁軍與軍控

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裁軍與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但是在《憲章》簽署後僅幾個星期,核武器就被開發出來,從而改變了舊有的裁軍與軍控概念。事實上,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1946年1月24日召開)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就是有關原子能和平利用的。

裁軍會議是國際社會爲多邊談判軍控與裁軍協定的唯一論壇,裁軍會議目前有66個成員國,包括五個主要核大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雖然裁軍會議並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機構,聯合國祕書長向裁軍會議派出私人代表,這名代表是裁軍會議的祕書長。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往往要求裁軍會議討論特定的裁軍議題,而裁軍會議每年也向聯合國大會彙報工作情況。

貢獻

聯合國及其各機構在堅持與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的宗旨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聯合國爲一些過渡到民主政體的國家提供協助,包括監督與協助開展自由公平的選舉、提高司法系統的品質、起草憲法、訓練人權官員。聯合國機構爲全球的民主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聯合國也支持婦女權益的提高。聯合國組織從1985年起開始出現性別主流化的主張,用意之一就是鼓勵婦女積極參加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

2005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意設立一個新的機構“聯合國和平建設委員會”,以協助剛剛擺脫戰亂的國家避免再度陷入衝突 。

2006年3月9日,聯合國舉行儀式,正式啓動中央緊急應對基金,爲聯合國在自然災害發生後立即開展救援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 。

對聯合國作用的爭議

聯合國建立的初衷是維護世界和平,並且實行的是大國一致前提下的民主原則,五常任國有一票否決權,但仍有人對此模式持有異議。祕書長潘基文表示認爲聯合國應該是中立的說法爲錯誤,聯合國定義應是扮演公正的機構而非中立的機構,對於錯誤的事情就應該指責,而正確的事情就應該支持,不依對象是誰而有不同標準。

否決權

部分人士認爲大國所擁有的否決權有可能被濫用。例如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政治衝突,以及近年來許多國際事件在歐美與中俄的立場迥異,動用否決權的使用上,即表現得十分明顯。特別是在安理會中,五大常任理事國享有的否決權,被美國和蘇聯多次運用。

改革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8張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爭取成爲常任理事國的四國聯盟

近年來改革聯合國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具體聯合國需要改革的地方依然沒有獲得共識。無論是那些希望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的人,還是希望聯合國只是提供人道援助的人,都宣稱聯合國應當“改革”,但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改革實質卻是很不同的。

安全理事會改組

聯合國機構改革中最常被提到及論替的就是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英國、蘇聯、法國、美國、中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初時設立的。 有聲音認爲其反映的是二戰的勝負結果,以及戰後分配的世界權力格局,與今日的世界局勢已有一定差異。

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明確表態共同尋求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因各自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反對聲音,而未能如願;後來上述各國遂恢復獨力運作爭取的策略。

主要的改革提議,或者強調應透過擴大成員國集團來改善安理會的代表性,或者調整常任理事國結構以反映今日的國際政經實力。例如主張應讓更多位在發展中國家成爲常任理事國,如印度、巴西等,或者新加入“不具備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如日本、德國等。由於安理會改革涉及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並且極可能有損現有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分配利益,無論何種方案均有相當程度的反對意見以及窒礙難行之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達到共識。

大會投票權

此外,有聲音主張改革投票權,原因是目前大會按國家作單位,每個國家擁有一票,變相小國享有否決權,大小國家票值不相等。

主要成就

和平與安全

聯合國通過向世界動亂地區派遣總共69個維持和平特派團和觀察團,重新建立安寧。

自1990年代以來,通過聯合國的協調或通過第三方在聯合國支助下采取的行動制止了許多衝突。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布隆迪、蘇丹和尼泊爾衝突。研究結果顯示,自1990年代以來,全世界衝突減少40%。聯合國的預防性外交和其他預防性行動,避免了許多將發生的戰爭。此外,聯合國在實地的14個和平特派團着手處理衝突後的情況和採取建設和平的措施。

經濟發展

聯合國重視在全世界提高生活水平,增進人類技能和潛力,併爲此投入資源。自2000年以來,千年發展目標一直是這項工作的指南。聯合國發展援助工作的幾乎所有經費都來自各國的捐助。例如,在145個國家駐有工作人員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支助着減少貧窮、促進治理、處理危機和保護環境的項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50多個國家主要從事兒童保護、免疫接種、女童教育和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工作。貿發會議幫助發展中國家爲發展目的最充分利用其貿易機會。自1947年以來,世界銀行還爲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和贈款,並在100多個國家支持了11000多個發展項目。

2015年,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計劃援助巴勒斯坦7億美元,這筆援助款項的80%將用於加沙地帶重建。

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幫助137個國家保護古蹟以及歷史、文化和自然名勝。併爲保護文化財產、多元文化和傑出自然名勝,談判締結了各項國際公約。有980多個此種地點被列爲具有特殊價值。

人權

自從1948年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以來,聯合國幫助制定了幾十項有關政治、公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全面協定。聯合國人權機構通過調查個人投訴,將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蹤和任意拘留案件上,並造成國際壓力,迫使各國政府改善人權記錄。

當1945年成立聯合國時,7.5億人——幾乎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生活在附屬於殖民國家的非自治領土上。聯合國爲80多個國家的獨立發揮了作用,這些國家已成爲主權國家。

 環境

聯合國在評估氣候變化科學和促進政治解決方面起帶頭作用。有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參與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每五六年發佈一次全面科學評估。在2007年,該委員會作出肯定結論,氣候變化正在發生,而人類活動是主要的導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4個成員正在就一項長期協定進行磋商,各國達成協議減少促使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並幫助各國作出調整以適應這種做法所產生的效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其他聯合國機構在帶頭提高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醫療

1992年發表了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給予中國很大的支持,並且領導督促各國政府防治非典,避免其再度爆發。

主要問題

聯合國在發揮維護世界和平等諸多重要職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聯合國在協調各國利益的同時也在進行艱難的改革,主要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增加問題。

美國化傾向

作爲聯合國總部的創建國和東道國,美國在聯合國發展歷程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試圖在其中塗抹上更多的美國色彩。美國操縱聯合國在蘇聯故意缺席於1950年組建了聯合國軍幫助韓國抵禦朝鮮入侵的戰爭。在2003年未經聯合國安理會許可,以薩達姆和本拉登有牽連發動伊拉克戰爭。

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就像是聯合國肩膀上的枷鎖,讓它在行動和作出決議時捉襟見肘,這爲一些國家利用經費問題大做文章提供了機會。一些大國也試圖通過會費來要挾聯合國。

發展問題

聯合國在關於人類發展的問題上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也簽署了許多有利於發展的協定。但這些協定由於涉及成員國數量多,各方利益成分複雜,在執行方面有很大難度。致使許多協定執行不力未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成爲了“空頭支票”。

監督問題

對於這樣一個當今世界最龐大的國際間政府組織,到底誰應該對其運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這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按照憲章,成員國有義務對聯合國機構和員工進行監督,但這一效果顯然並不十分理想。由於牽涉到人手和政治利益的原因,許多國家對於風平浪靜的表面更加滿意,而並不太想讓這個國際權威組織處於尷尬之下,這就爲可能產生的腐敗提供了較爲寬鬆的環境。

經費來源

聯合國的經費來源由三部分組成。

正常預算經費

由所有會員國按一定的比例分攤。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十七條,“本組織之經費應由會員國依照大會分配限額擔負之”。會費比額表由各會員國充分討論和協商,並經大會審議決定。會費比額表每3年重新審議一次,而每次的比額都有調整,以反映世界各國經濟的最新情況。制訂會費分攤比額表的基本原則是“支付能力”原則,即按會員國的各自經濟實力分攤聯合國的會費。爲了使比額表比較公平,更加符合支付能力原則,現行比額表還設有上限和下限。2013年,聯合國使用了新的常規預算分攤比例。美國依舊是繳納聯合國會費最多的國家,其22%的預算分攤比例維持不變。日本位居第二位,不過繳納比例從之前的13.5%降至10.8%。中國從之前的3.19%大幅增至5.15%(總額約1.3億美元),超過意大利和加拿大,一躍成爲聯合國第六大會費支付國。排在第3到第5的分別是德國7.141%、法國5.593%和英國5.179%。

2015年12月,聯合國大會23日晚通過了各國2016—2018年聯合國會費與維和攤款的分攤比額。據此,在未來三年,中國將承擔7.921%的聯合國會費、10.2%的維和攤款。這是近年來中國分攤的聯合國會費和維和攤款第二次大幅增加。

維持和平行動經費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費用,基本上也是由會員國分攤,但採用與正常預算不同的分攤比例。

維和費用是在正常預算分攤辦法的基礎上籌集的。這種辦法將會員國分成四組,A組由五個常任理事國組成,B組由發達國家組成,C組由經濟不發達國家組成,D組則由特別指定的經濟最不發達國家組成。按規定,B組國家按照其正常預算分攤比例繳納,C組國家按其正常預算分攤比例的20%繳納,D組國家按正常預算的10%繳納,而5個常任理事國除了按各自正常預算的比例繳納外,還得承擔餘下的部分。

會員國自願捐助

聯合國下屬機構很多都是依靠會員國政府自願捐助開展活動的,其中最主要的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環境規劃署、人口活動基金、兒童基金、難民署、工業發展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等。除政府捐助外,聯合國發展署以及環境規劃署等機構還從聯合國正常預算中得到一小部分資金,作爲它們的行政和管理開支。每年11月,聯合國認捐會議都如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總部 第9張

  中國會費變化

舉辦活動

2019年10月2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和中國人權研究會在聯合國舉辦發展權主題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