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宮揚州御檔》解密:勸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清宮揚州御檔》解密:勸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可法死守揚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歷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宮揚州御檔》(以下簡稱《御檔》)中,鮮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檔案專家彭偉透露,順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檔》,反映了這一時期各種政治勢力的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揚州,展現了明末清初這一特殊時期的歷史瞬間。

《御檔》揭祕勸降史可法信件

弘光政權建立時,清廷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剛入關不久,他們直接面對的抵抗主要來自於李自成,且清廷兵力有限,特別是滿族人口稀少,補充兵員也非易事。此時的弘光政權以南京爲中心佔據江淮大部,地域遼闊資源富饒,而且受戰亂破壞較小。清廷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此時也不敢貿然行事。

彭偉介紹,從《御檔》順治元年七月《題爲書致史可法情形事(實錄)》中可看出,當時多爾袞對弘光政權的態度。此件奏摺其實是多爾袞命弘光朝廷派來的副將何拱薇、參將陳萬春帶給史可法的信件,意思是說:明朝不是我滿清所滅,而是由李自成所滅,且清朝還將崇禎皇帝厚葬,自封正統。信中還用“至南州諸彥翩然來儀則爾公而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等語句來勸降史可法,把吳三桂的投降賣國列爲典例;其中又說“新君不得書即位”來否認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故《御檔》中稱福王爲僞福王),最後還說“兵行在即可西可東,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願諸君子同以討賊爲心,毋貪一身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意願與南明聯合剿滅大順。

弘光初期,史可法成內閣首輔

彭偉介紹,《御檔》順治元年七月《題爲南中福王弘光政權情形等事(實錄)》道“近聞南中已擁立福王,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爲內閣,封總兵劉澤清、劉良佐、黃德功、高傑等分據各鎮。”通過這篇御檔可知,弘光政權建立初期,位列南京百官之首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成爲內閣首輔。南明軍隊由四位總兵統領,駐守四鎮。朝廷還分別給四人封了爵位,這爲形成日後武將擁兵自重,驕橫跋扈進而挾制朝廷的局面埋下伏筆。

《清宮揚州御檔》解密:勸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身居首輔的史可法當時預見到了這一點,在政權建立不久後,史可法便說“有四鎮,不可無督師,應駐揚州,適中調遣”而自請督師揚州。四鎮兵將在駐地爲非作歹,不斷地向朝廷索要軍費,搜刮地方、荼毒百姓,耗費了江南百姓的大量資源,而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爲。

《御檔》記載史可法拒降史實

1645年3月,清軍在西北戰場大敗大順軍,多爾袞不失時機的部署主力南下,將清軍分三路向弘光朝廷開進。其中,多鐸部由陝西出潼關,經洛陽東進至商丘,然後向南直逼盱眙、泗洪、揚州,進攻南京,其主要對手是高傑、劉良佐、黃得功的明軍。這三路軍沿途如摧枯拉朽,沒有遇到大的抵抗,很多明軍不戰而降,而清軍攻佔這麼多的地域只用了三個月時間。此時,督師史可法已奔赴揚州,清軍已在揚州城外紮營,史可法即刻調遣援兵,卻沒有一支軍隊前來增援,實際上史可法所節制的四鎮中的劉良佐、高傑等部已經不戰而降了,更有甚者,這些叛軍投降清廷之後於五月二十五日參加了攻取揚州的戰役。

揚州城裏只有總兵劉肇基統領的護城部隊,兵力相當薄弱。期間,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衛允文,遭到嚴詞拒絕,這在《御檔》順治二年五月《題爲多鐸率清軍南下事》一文中有所記載。二十四日夜間,清軍用紅衣大炮攻城,二十五日,揚州陷落,劉肇基戰死,揚州知府任民育、何剛等壯烈犧牲,史可法被俘後誓死不降,被清軍殺害,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清軍佔領揚州之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爲由,下令屠城,揚州軍民死難無數。

英雄殉難消息

令弘光朝廷恐慌

據《御檔》順治二年五月《題爲多鐸率清軍南下事(實錄)》記載“五月初五日,進至揚子江時,僞福王下鎮海伯鄭鴻逵以水師守瓜洲,曹總兵以水師守儀徵汛地,初六日,我軍陳北岸,相拒三日,初八日晚,令拜尹圖圖賴阿山率舟師由運河潛至南岸,列於江之西,距瓜洲十五里,初九日,復令李率泰率舟師五鼓登岸,黎明渡江,官兵陸續引渡,令左翼舟師留泊北岸,敵至則以驕夾攻之,初十日,聞福王率馬士英及諸太監潛遁,十五日,我軍至南京。”

揚州失守,史可法殉難的消息傳到了南京,弘光朝廷頓時陷入恐慌,守衛南京的江北屏障已然坍塌,朱由菘被俘之後,杭州的官員擁立潞王朱常淓爲監國,並對清廷進行了微弱的抵抗,順治二年六月,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杭州,七月朱常淓等投降,順治三年五月,朱由菘、朱常淓以及其他降清的明朝藩王都在北京被清廷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