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百科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百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又譯作艾摩·阿道夫·比瑞格,德國醫學家,外文名叫做Emil Adolf von Behring,生卒時間1854年3月15日-1917年3月31日,主要成就是在190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百科

生平

貝林出生在當時普魯士王國西普魯士羅森堡縣中的一個小村漢斯朵夫(今屬波蘭的Iława縣)。他共有12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他的父親是一位貧窮的鄉村教師。由於他小時候就已經通過優秀的成績顯示出了他的天才,因此通過不同的獎學金他得以中學畢業。由於他無法繼續獲得獎學金來讀他想讀的醫學,因此他決定從軍,學習軍醫。作爲軍醫學生他的學期也同時是服役期,因此可以獲得薪水。

1874年10月2日他進入柏林的威廉皇帝軍醫學院。作爲一名軍醫,他研究了碘仿的作用。1878年他獲得博士學位。

1889年他受羅伯特·科赫邀請進入柏林傳染病研究所,成爲羅伯特·科赫的助理。當時正逢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破傷風和白喉流行。雖然已經研究發現了破傷風桿菌及白喉桿菌, 但對其防治卻是束手無策。一天, 貝林與其同事, 一位日本學者北里柴三郎(他們都是科赫的弟子)一起到公園去散步, 閒談之中又談到他們最關心的破傷風與白喉等醫學問題。這位比較精通中醫藥學的日本學者北里柴三郎說:“ 中國古代醫書上有一條醫理, 叫作以毒攻毒。我看它之所以沿用至今, 必定是合乎科學的。 我們能不能根據這條醫理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呢?”這句話, 特別是中醫的“以毒攻毒”醫學理論, 啓動了具有充分思考和準備的年輕科學家貝林的頭腦, 引發了他的科學聯想, 並脫口講道:“對, 以毒攻毒, 病毒菌能產生毒素,毒害人和動物,那麼就一定會有一種能攻毒的抗毒素。“馬上在這位科學家的頭腦裏產生了經過邏輯淮理的科學“假說”。

“假說”形成了, 貝林便運用細菌學研究方法, 對破傷風桿菌感染動物進行了實驗研究。根據實驗結果, 在1889年德國醫學會年會上, 貝林提出了“抗毒素” 及“抗毒素免疫”新概念, 並用以闡述“以毒攻毒” 的原理。像任何新生事物必然受到阻力一樣, 結果與會的好些老年前輩聽了他的報告直搖頭,有的更直言道:”你們的這篇論文雖然頗有道理, 可是有些名詞從來沒聽說過, 恕我直言,你年紀輕輕, 就想杜撰醫學專門名詞, 這樣恐怕會出亂子的!” 於是引起一場鬨堂大笑。在科學發展史上, 像這樣的場面,恐怕是爲數不少的科學家共同的經歷。 新生事物、新的學說、新的理論或觀點要衝破傳統理論、傳統觀念、傳統勢力的束縛, 是需要有科學勇氣的。

對於堅持真理、堅信“以毒攻毒, 科學道理的貝林, 當時雖然覺得臉紅, 但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會議一結束,他便又鑽進了實驗室。反覆進行300多次實驗, 終於證明曾經感染過破傷風桿菌而依然存活的動物血清, 注射給剛感染破傷風桿菌的動物, 可以預防其破傷風病症的發作。這一研究結果表明, 耐受過破傷風的動物血清中存在着能對抗破傷風毒素的“抗毒素,它能中和毒素, 使之奏效。從而成功地研製出破傷風抗毒素血清, 成爲當時醫學上的一種空前發明。

緊接着, 1891年貝林又開始了攻克白喉的新的實驗研究,在這項工作中他獲得了保羅·埃爾利希的幫助。首先在豚鼠身上注射白喉桿菌, 使它們患白喉病,還是根據中醫“以毒攻毒”醫理, 再給動物注射不同毒性藥物進行治療。結果成百隻豚鼠死亡了, 只有兩隻僥倖存活下來, 又把劑量更大的 白喉桿菌往射給這兩隻豚鼠, 結果們它仍然安然無恙。貝林再次把從白喉桿菌分離出的劇毒百喉毒素注射到這兩隻豚鼠身上, 仍然未產生任何不良反應。 這一實驗結果表明: 這兩隻耐受了白喉病的豚鼠體, 確實產生了一種能“中和毒素” 的“抗毒素”物質。

爲了進一步證明這種白喉抗毒素存在於耐受白喉桿菌感染的動物血清裏, 貝林又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 如他分別選出一隻耐受白喉桿菌感染的豚鼠和一隻未耐受白喉桿菌感染的豚鼠, 從它們身上抽取一定數量的血液, 並分別分離出血清, 再把白喉毒素分別與這兩種血清相混合, 分別注射到另外兩隻正常豚鼠身上。 結果是一隻豚鼠安然存活, 一隻死亡。 清楚地說明那隻耐受白喉的豚鼠血清中含有能中和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後來他將白喉毒素注入山羊和馬等動物中,當這些動物產生免疫力時,它們從其血清中獲得抗毒素(現在已知由抗體組成)。這些抗毒素可以預防和治癒非免疫動物的疾病。

1892年,他開始了第一次白喉抗毒素的人體試驗,但他們沒有成功。在優化了抗毒素的生產和定量後,成功的治療始於1894年。他的成果最終使得這個當時往往致命的疾病終於被征服了。

從1892年開始普魯士文化部試圖爲貝林找到一個大學教授的位置,這樣他在工作時有更大的自由,可以爲自己找研究經費。由於貝林與科赫之間有意見分歧,因此此舉更加緊迫。1894年至95年的冬季學期裏貝林被授任爲哈雷大學衛生特聘教授。

1895年貝林獲得了馬爾堡大學衛生研究所教授和領導的職務,這是他將在餘生中擔任的職位。他和藥劑師漢斯·霍斯特·邁耶(Hans Horst Meyer)將他們的實驗室安排在同一棟樓裏,而貝林刺激了邁耶對破傷風毒素作用方式的興趣。

1896年12月29日,貝林與當時二十歲的Else Spinola(1876-1936)結婚,她是柏林Charité醫院院長Bernhard Spinola的女兒。Elise Spinola出生於本迪克斯,她的母親是一個猶太人。她結婚後皈依了基督教。他們有六個兒子,Fritz,Bernhard,Hans,Kurt,Emil和Otto,其中兩人,Hans(1903-1982)和Otto von Behring(1913-2002),也研究過醫學。1895年,貝林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普里島買了一棟別墅,他自豪地稱之爲“別墅貝林”。他和他的年輕妻子Else Spinola(1876-1936)在1896年12月29日結婚後在此度蜜月。1909年至1911年,俄羅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也住在這個別墅。

貝林於1901年因開發針對白喉的血清療法獲得了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於1902年當選爲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外國名譽會員。

1904年,他在馬爾堡創立了貝林工廠(今天德靈公司的前身之一),這是一家生產抗毒素和疫苗的公司。在他成立之際,貝林將寬廣但相當昂貴的建築物,莊園,牲畜,實驗室設施,仍然有許多僕人的特殊目的部門整合到一個公司,其名稱爲貝林工廠。但儘管如此貝林需要一個商業夥伴來獲得他所獲得的獨立性,因爲他對公司的商業管理和產品分銷了解不多。 1904年11月7日,當新公司註冊爲“Behringwerke oHG”時,馬爾堡藥劑師Carl Siebert協助他作爲合作伙伴和合作夥伴進入商業註冊。該公司最初接受了10名員工。公司在1914年的快速發展使得Behringwerk轉變爲Behringwerke Gesellschaft mbH。

在1905年的國際結核病大會上,他宣佈他發現了“一種從結核病病毒中獲取的物質”。這種物質,他稱之爲“T C”,這種物質在“牛病毒”的免疫作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可以預防牛結核病。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在1917年3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在馬爾堡因肺炎去世,享年63歲,他自1916年夏天生病後就退出所有科學和企業業務。他埋葬的地方位於Elsenhöhe的Behring陵墓,以妻子Else von Behring的名字命名。

他的名字在Dade Behring組織(現在是西門子Heathineers的一部分),在Novartis Behring和Emil的血漿衍生生物療法制造商CSL Behring中,馬爾堡大學的馮貝林獎,德國最高捐贈藥獎中留存下來。 他的諾貝爾獎獎章現在在日內瓦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博物館展出。

1940年,德國發行了發明白喉血清50週年的郵票紀念貝林。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百科 第2張

  西德郵票(1954年)爲保羅·埃利希和埃米爾·馮·貝林的100歲生日

家庭

貝林的第二個兒子伯恩哈德(Bernhard,1900-19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爲法國的少尉。 他的侄子沃爾特·比伯(Walter Bieber,1890-1972)也學習醫學,並於1919年至1923年在馬爾堡的埃米爾·馮·貝林研究所擔任高級醫師。後來,他擔任柏林內政部內流行病科的負責人。

Behring家族的幾位成員是老師,如祖父Johann Friedrich(1853,Gramten,Rosenberg的老師),父親Georg August(Raudnitz,Klein-Sehren,Chroste和Hansdorf的老師),Otto兄弟(1845-1898)。 ,Daulen的老師),Albert(1864-1913,Hansdorf的老師)和Paul(1867-1928,格但斯克的老師)。姐姐Bertha(1859-1927)甚至在她在Hansdorfer學校結婚前就開始教書,她與Hermann Bieber老師(1863-1926)結婚。他們的兒子赫爾曼比伯(1895-1926)後來也是漢斯多夫的老師。

個人成就

由於他在血清療法和被動免疫上的研究,尤其是在對白喉治療的貢獻他於1901年輩授予首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被封爲貴族。

爭議

貝林被認爲欺騙了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在白喉合作研究方面的認可和經濟回報。這兩名男子通過反覆將致命的毒素注射到馬中而產生了白喉血清。在德國的流行病期間,血清被有效地使用。一家準備進行白喉血清商業化生產和營銷的化學公司向兩位男士提供了合同,只有貝林爲自己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回報。而後也只有貝林因爲他的貢獻在1901年獲得了第一份諾貝爾醫學獎。

著作

Die Blutserumtherapie (1892)

Die Geschichte der Diphtherie (1893)

Bekämpfung der Infektionskrankheiten (1894)

Beiträge zur experimentellen Therapie (1906)

E. v. Behring's Gesammelte Abhandlungen (1915)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歷史百科 第3張

  查看詳細關係圖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的關係圖譜

參見

北里柴三郎- 博士指導老師,諾貝爾獎獲獎論文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