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盤點通訊工具:“放屁蟲”送電報 不是哭就是笑

盤點通訊工具:“放屁蟲”送電報 不是哭就是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說起電信,年紀大一些的人就會聯想到電報,因爲二十多年前我國電信與郵政還未分開,其經營機構叫郵電局,從事的項目除接送包裹、普通信件和航空信件外,還有一項與老百姓生活、工作相關的電報業務。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在電話還未普及使用時,電報是一種快捷的通訊手段,老百姓家有什麼急事大事,需要通知身處異地的親朋好友,就以發電報的方式來轉達。

當時,電報分普通和加急兩種,其價格不一樣,普通電報發出後6小時送達收報人,加急電報則4小時能夠風雨無阻地送達。郵電局的送報人都是騎着摩托車往收報人家送。當時的摩托車因發動起來尾部會冒煙,還不停地發出啪啪的響聲,故而老南京人就戲稱摩托車爲“放屁蟲”。

“放屁蟲”停在哪家門口,隔壁四鄰聞聲都要出來看看,猜想說不定有什麼大事了。在那個年頭,私人是買不起“放屁蟲”的,只有電影院跑片的和郵電局送電報的兩種人,爲爭取時間,公家纔給工作人員配發摩托車。

電影院跑片的“放屁蟲”是不會“私闖民宅”的,只有郵電局的“放屁蟲”纔會跑到居民家送電報。那時候,人們最常用的聯繫方式還是寫信,只有遇到大事急事纔會發電報,比如新婚賀喜、突發急病、意外遇災、傷殘喪葬等,收報人見了電報不是大喜就是大悲,故而老南京人就有了一句順口溜:“放屁蟲一到,不是哭就是笑”。

盤點通訊工具:“放屁蟲”送電報 不是哭就是笑

有一年,我在城南住平房時,半夜三更突然聽到“放屁蟲”響,先是嚇了一大跳,後來聽到喊隔壁鄰居的名字才鬆了一口氣。可是,“放屁蟲”一走,就聽到隔壁女人哭了,趕快起來出門問問,才知道隔壁在老家的老媽“走掉了”,是她弟弟從安徽發來的電報,只有“母故速歸”四個字。

字少分量重,如果事先沒有思想準備,肯定頭暈目眩天地轉,頭腦一片空白。倘若遇到親朋好友結婚、生子、生辰做壽等報喜電報,雖不驚嚇但也頭疼,因爲在那個低收入的年代,掏腰包出“份子”也蠻吃緊的。

當然了,老百姓發電報不僅僅就是紅白喜事,還有探親、出差乘坐火車輪船前,也要發一個電報給對方,望其某時某刻到站接; 如果是爲重要事情到達目的地、或已辦妥某件重要事情,也要向家裏或單位發一個電報報平安,讓對方勿念。

儘管收到讓人傷感悲痛的電報總會一驚一乍地嚇人,但在電話還沒普及使用的年代,遇到急事靠寫信是來不及的,跑去面談花費大又浪費時間耽誤事情,還是發個電報比較方便快捷。

發報人都是事先擬好草稿,然後到郵電局領取一張發報方格稿紙,發報人除寫通知對方內容外,還要填寫發報人與收報人的姓名地址。發報的正文內容都是言簡意賅,只要能表達意思,文字越少越好,雖然每字只需付費3分錢,另外還要加收譯電費,這在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並不便宜,能省則省,沒有什麼大事急事一般人家不輕易發電報。

發報人寫好後,電文交給櫃檯,營業員根據字的多少計算費用,然後交給譯電員翻譯成電報碼,向對方即收報人當地郵電局發電報。隨着信息化產業的飛速發展,電報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