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漢諾威王朝君主 漢諾威王朝時期

漢諾威王朝君主 漢諾威王朝時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諾威王朝是於1692年-1866年間統治德國漢諾威地區和在1714年-1901年間統治英國的王朝,統治國家分別是德國和英國,起源時間1692年,滅亡時間1866年。

漢諾威王朝君主 漢諾威王朝時期

簡介

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是於1692年-1866年間統治德國漢諾威地區和在1714年-1901年間統治英國的王朝。由於在英國本土,最後三位斯圖亞特君主均無子嗣成活至成年,但斯圖亞特家族一位公主嫁到了德國漢諾威,她的後裔因此擁有了英國王位繼承權。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併爲大不列顛王國。而在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根據《1701嗣位法》,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路易繼承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王位,是爲英王喬治一世。自此,斯圖亞特王室男嗣對英國的統治正式終結,改由斯圖亞特家族女兒後裔的漢諾威王朝統治。

漢諾威王朝是德意志布朗史維希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稱爲布朗史維希王朝漢諾威分支。漢諾威王朝和布朗史維希王朝的前身,都是韋爾夫王朝,母系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薩克森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但實際上韋爾夫家族的父系祖先來自意大利的艾斯特家族。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爲呂訥堡公爵(Herzog von Lüneburg)。

布朗史維希王朝呂能堡分支,經過多年發展後,在1692年成爲漢諾威選侯國。自此以後,王室人員以國爲姓氏,改稱爲漢諾威分支,亦即是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

漢諾威選帝侯

1692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委任布朗史維希-呂能堡公爵爲第9位世襲選帝侯,是爲漢諾威選帝侯,以增加哈布斯堡王室成員當選皇帝的勝算機會。自此以後,布朗史維希-呂能堡公爵及其後代便以封國爲姓,改姓漢諾威。

自1714年起,漢諾威選帝侯喬治入主英國,兼任英王(詳見下文),漢諾威和大不列顛以及愛爾蘭結成共主邦聯。

而漢諾威選帝侯國,在1803年被法軍佔領,直至1814年拿破崙倒臺後,漢諾威在列強同意下,被升級爲王國。

漢諾威國王

1814年10月,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爲了給予英國國王在德意志事務上的發言權,決定將漢諾威選帝侯國提升爲漢諾威王國,並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但這個共主邦聯很快瓦解,當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駕崩後,英國王位傳給了血緣關係較近的侄女肯特郡主維多利亞。不過卻因德意志地區施行歐洲大陸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維多利亞三伯父的漢諾威君主寶座,傳給了她的五叔坎伯蘭公爵。

但此時,普魯士已經開始密謀統一德國的大業。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突然派兵佔領漢諾威王國,並改編爲普魯士的一個行省。漢諾威王國滅亡。

英國國王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後裔被逐離英國。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安妮陸續繼位,但不幸地二人駕崩後都無存活子嗣可繼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長子夭折後,英國國會爲避免兼領英國國教的國王寶座再次落入舊教信徒手上,通過《1701王位繼承法/1701嗣位法》,規定:

若《1689年權利法案》中所規定的繼承人全部無子而亡後,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漢諾威選帝侯夫人蘇菲亞和她的新教後代繼承。

這部法律,令當時在英國王位繼承序列頭50名的王室成員都失去王位繼承權。雖然,法案導致數次因王位爭端而起的衝突,但位於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George I),最終於1714年繼位爲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直至1727年駕崩。而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於1801年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漢諾威王朝君主 漢諾威王朝時期 第2張

喬治三世

大英帝國和印度女皇

遠在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在位時期,英國就開始實施對外擴張政策。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殖民疆域達致最廣,也曾一度是全球唯一的工業化強權。但英國在法律上一直不是“帝國”,因爲英國君主一直僅稱國王/女王,而非皇帝。因此大英帝國一直是一個“非正式帝國”。

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因爲她在俄國和德國的親戚,都可以稱爲皇帝,而自己的國家比他們的強大多了,也只可稱爲女王。女王的其中一位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有見及此,便借英國剛滅印度莫臥爾帝國,於1877年1月1日,上印度女皇之尊號與維多利亞女王。自此,英國君主有了帝號,大英帝國借印度成了真正的帝國。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長子愛德華繼位,由於愛德華冠父姓,漢諾威王朝在英、印等地的統治正式結束。因此漢諾威王室僅有維多利亞一人擔任過印度女皇(1877年-1901年)。此後,帝位隨英國王位傳予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君主列表

漢諾威選帝候恩斯特·奧古斯特 Ernst August.,Kurfürst von Braunschweig-Lüneburg

漢諾威選帝候喬治一世·路易 Georg ig,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喬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Ireland

大不列顛國王、愛爾蘭國王及漢諾威選帝候喬治二世Georg II. AugustGeorge II,Great Britain,Ireland

大不列顛國王、愛爾蘭國王及漢諾威選帝候喬治三世Georg III. Wilhelm Friedrich

George III,King of Great Britain,Ireland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選帝候喬治三世 George III of the United Kingdom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國王喬治三世 George III,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Gerog III.,Kö;nig von Hannover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國王喬治四世George IV,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Georg IV.,Kö;nig von Hannover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Wilhelm IV.,Kö;nig von Hannover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印度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Empress of India

漢諾威國王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Ernst August I.,König von Hannover

漢諾威國王喬治五世Georg V.,König von Hannover

家族首領

1866年後,漢諾威王室的首領都冠以漢諾威親王的稱號,而在1919年前,漢諾威家族依然持有英國坎伯蘭公爵的爵位。但在1919年3月28日,英王喬治五世因漢諾威王室的親戚,不願放棄德國國籍,並涉嫌幫助德皇,對付英國,而動用《1917年削除爵位法》,廢除坎伯蘭公爵的稱號。

喬治五世(1866年-1878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Prince Ernst August II,3rd Duke of Cumberland,1878年-192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Prince Ernst August III,1923年-195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Prince Ernest August IV of Hanover,1953年-1987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Prince Ernst August V of Hanover,1987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