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司馬越簡介 司馬越爲什麼不稱帝

司馬越簡介 司馬越爲什麼不稱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越(?-311年),字元超,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兄弟,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當過一段時間的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人物生平

封東海王

司馬越簡介 司馬越爲什麼不稱帝

  司馬越

年輕時已有好名聲,爲人謙虛又扶助平民,因而受國內外人們的尊敬。初以高密王世子身份任騎都尉,與駙馬都尉楊邈及琅邪王司馬伷子司馬繇一起侍講東宮,拜散騎侍郎,歷任左衛將軍,加侍中。

永平元年(291年),司馬越因參與誅殺楊駿有功而受封五千戶侯。遷散騎常侍、輔國將軍、尚書右僕射,領遊擊將軍。後再任侍中,加奉車都尉,給溫信五十人,別封東海王。永康初年,任中書令,後徙侍中,再遷司空,領中書監。

 捕長沙王

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攻長沙王司馬乂,戰事持續數月,至明年年初,司馬乂固守洛陽,並多次擊敗司馬穎,士兵亦戰意高昂。但此時,司馬越害怕缺糧的司馬乂終會失敗,於是與殿中將領勾結,捉拿司馬乂到金墉城。其他人不忍司馬乂功敗垂成,打算救出司馬乂繼續戰鬥,司馬越打算誅殺司馬乂以絕衆心,但黃門郎潘滔勸司馬越向張方告密,借他手殺司馬乂。最後司馬乂被張方燒死。

 逃回東海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入城升任丞相,後被封爲皇太弟,司馬越加守尚書令。

永安元年(304),在鄴城遙控政府的丞相、皇太弟司馬穎漸漸目無君上,又任用親信的宦官孟玖,引起大衆不滿。司馬越與右衛將軍陳眕及長沙故將上官巳等圖謀討伐司馬穎。司馬越以晉惠帝詔爲名北征鄴,並以自任大都督,領十多萬兵與惠帝親征。但被司馬穎將領石超擊敗,晉惠帝被石超帶到鄴,司馬越投奔下邳,但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拒絕接納,司馬越唯有逃回封國東海國。

永興元年(304年),太宰司馬顒又讓晉惠帝下詔,要立遠在東海的司馬越爲太傅,要司馬越到長安與司馬顒共同輔政。司馬越不受。

 反攻西軍

東海中尉劉洽因張方逼惠帝移到長安,勸司馬越起兵討伐,司馬越於是以劉洽爲左司馬,尚書曹馥爲軍司,隨後起兵。起兵後司馬楙畏懼,於是將徐州奉上。司馬越於是以司空領徐州都督,以司馬楙領兗州刺史。司馬越兄弟都據州郡,范陽王司馬虓和王浚等共推司馬越爲盟主,而司馬越此時選置刺史以下地方職官,朝士多奔赴司馬越,而不跟從長安的惠帝政府。而河間王司馬顒挾天子,發詔罷免司馬越等,皆令回封地。司馬越仗義奉迎大駕,返回舊都,率將士三萬,西行到蕭縣。但豫州刺史劉喬不受司馬越命,遣兒子劉祐拒東海王大軍,司馬越軍敗。及後范陽王司馬虓遣督護田徽以突騎八百迎接司馬越,遇劉祐於譙,祐衆潰敗,劉喬軍潰敗,司馬越得以進屯陽武。山東兵盛,關中大懼,司馬顒斬送張方首求和,但司馬越拒絕,反而令守滎陽的呂朗投降。

光熙元年(306年)夏四月,司馬越屯兵溫縣,山東軍將領祁弘率軍入長安,手下的鮮卑軍隊在長安大肆搶劫,二萬多人被殺。祁弘及後帶惠帝乘牛車回洛陽,司馬越率諸侯及鮮卑許扶歷、駒次宿歸等步騎護送。惠帝下詔封司馬越太傅錄尚書事,以下邳、濟陽二郡增封。十一月庚午,晉惠帝於長安顯陽殿食餅中毒逝世,可能是被司馬越毒死的。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爲晉懷帝,委政事於司馬越。吏部郎周穆,是清河王司馬覃舅父,爲司馬越之親戚,與其妹夫諸葛玫共遊說越廢晉懷帝司馬熾,立清河王司馬覃,讓司馬越挾幼主號令天下。司馬越遂叱左右斬二人。以二人世家,不再誅殺其親族,因此上表廢除夷三族法令。後晉懷帝開始親理萬機,留心庶事,司馬越不悅,求引退回封地,懷帝不許。司馬越遂出鎮許昌。

掌控西晉

永嘉元年(307年),由許昌率領苟晞及冀州刺史丁劭討破作亂的汲桑。司馬越戰後回到許昌,而荀晞因功而加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司馬越長史潘滔說:“兗州天下樞要,公宜自牧。”因此下詔轉苟晞爲徵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自此與苟晞有仇隙。同時懷帝下詔司馬越爲丞相,領兗州牧,督兗、豫、司、冀、幽、幷六州。司馬越恐清河王司馬覃終爲儲君,矯詔將他收押金墉城,次年將他殺害。

永嘉二年二月(308年),自許昌遷於鄄城。同年,漢國王彌攻入許昌,司馬越遣左司馬王斌率甲士五千人入衛京都洛陽。鄄城自壞,司馬越移屯濮陽,又遷於滎陽。司馬越召命田甄等乞活軍,但田甄不受命,司馬越另派監軍劉望討伐田甄。劉望渡過黃河後河,田甄撤退。李惲和薄盛斬殺田蘭,率領部衆投降;田甄、任祉和祁濟於是棄軍奔到上黨。

永嘉三年(309年),司馬越自滎陽回洛陽,以太學爲府第。司馬越疑朝臣背叛自己,乃誣諂帝舅王延等作亂,遣王景率甲士三千人入宮收押王延等,交給廷尉將衆人殺死。後司馬越解去兗州牧,領司徒。司馬越既與苟晞構怨,又以頃興事多由殿省,於是奏請罷免有爵位的宿衛。因當時殿中諸將皆封侯,故此一律罷免。後以東海國上軍將軍何倫爲右衛將軍,王景爲左衛將軍,領國兵數百人宿衛。

司馬越自從誅殺王延等後,大失衆望,而且衆人猜嫌他。散騎侍郎高韜有憂國之言,司馬越誣諂以訕謗時政將他殺害,但是仍不能自安。同時北方胡族政權又時常侵擾,所以戎服入見懷帝,請旨討伐石勒,並且鎮集兗州、豫州士兵以救援京師。留裴妃、世子鎮軍將軍司馬毗,及龍驤將軍李惲和右衛將軍何倫等守衛京都。以行臺自隨,率甲士四萬東屯於項縣,王公卿士隨從者甚衆,而皇宮卻再無守衛,甚至鬧饑荒而令皇宮屍骸交錯。詔加九錫。司馬越傳羽檄四方所徵皆不至。而苟晞又上表征討越。司馬越以豫州刺史馮嵩爲左司馬,自領豫州牧。

憂懼而死

司馬越專擅威權,把持朝政,而早前領軍至項縣帶走了大量人才,更統御全國最後一支精銳的軍隊,不臣之心衆人皆知。加上匈奴等少數民族建立的獨立政權勢力愈來愈大,地方不穩;而晉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日漸嚴重,與苟晞數度交戰,終於憂懼成疾。

永嘉五年(311年),晉懷帝下詔以徵東大將軍苟晞爲大將軍,併發布司馬越的罪狀,要各方鎮討伐,不久司馬越就病死於項城。軍中祕不發喪。以襄陽王司馬範爲大將軍,統令其衆。回到東海安葬。石勒於苦縣寧平城追擊大軍,將軍錢端出兵對抗石勒而戰死,大軍潰敗。石勒以騎兵圍着潰敗的十萬士衆,然後用弓箭射殺,十餘萬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踐如山,全被殲滅,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樞。王彌弟王璋然後焚殺餘下軍衆,更吃他們的肉。天下歸罪於司馬越。懷帝發詔貶司馬越爲縣王。

當何倫、李惲聽聞司馬越死去,祕不發喪,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馬毗從京邑逃出。至洧倉,又爲石勒所敗,司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殺死。李惲殺妻子逃到廣宗,何倫逃走至下邳。裴妃被人擄去,賣給吳氏。東晉太興年間,得以渡江到東晉,欲招魂葬司馬越。元帝詔有關機構詳細議論後下詔不許。裴妃不奉詔,隨後在廣陵爲司馬越下葬。太興末年,司馬越墓被毀,改葬丹徒。當初晉元帝出鎮建業,是裴妃出的主意,元帝深感其恩德,數次駕幸其府第,又以第三子司馬衝繼司馬毗爲後、追諡司馬越爲東海孝獻王。司馬衝死後無子,晉成帝以少子司馬奕繼嗣。晉哀帝徙司馬奕爲琅邪王,而東海無嗣。隆安初年,晉安帝改以會稽世子司馬元顯次子司馬彥璋爲東海王,繼司馬衝爲曾孫。後被桓玄殺害,東海國國除。

 人物影響

王馬淵源

“王與馬,共天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琊王與琅琊王氏的地域結合,又有其歷史原因。王馬結合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西晉八王之亂後期即東海王司馬越與成都王司馬穎對峙期間司馬越與王衍的關係。

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孫,本是宗室遠親。之所以司馬越最後得以掌控朝政,除卻血統最接近皇族的晉惠帝諸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外,也與司馬越瞅準時機快速發展自己有關。從光熙元年(306年)開始,晉惠帝暴斃,司馬穎、司馬顒相繼被殺,司馬越在皇族內已沒有強勁的對手,成爲八王之亂最後的勝利者。

司馬越本身沒有絕對的號召力,加上劉淵、石勒的威脅,司馬越惶恐不安。於是司馬越力圖聯繫關東世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聲名顯赫的琅琊王氏被司馬越看中,雙方開始密切合作。王衍被封爲太尉,王世子弟多進司馬越幕府任職。王氏在司馬越發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實際上就是司馬越與王衍“共天下”。而在司馬越與王衍的操縱下,另一個王與馬相結合的政治中心正在形成,就是琅琊王司馬睿與琅琊王導在徐州相結合。洛陽司馬越與王衍的組合,下邳司馬睿與王導的組合,都是日後建康“王與馬共天下”的前奏。

永嘉政局,紛亂異常。劉淵等交侵於外,懷帝、司馬越構嫌於內,州郡徵鎮叛服不常,流民暴動此伏彼起。王衍爲保全其家族,勸司馬越命司馬睿偕王導南下和平無事的建鄴。司馬越爲了穩定江左,使之成爲中原的根據地,同意了任命。而司馬越、王衍在劉淵、石勒的緊緊相逼下,無意南渡,卻想東歸故里,不料司馬越死於途中,王衍也被石勒殺死。政治重心轉移到建鄴,開啓了東晉立業江左的局面,也形成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基本政治結構。

 幕僚影響

西晉司馬越幕佐現可考知79人,加上闢而未就者12人,則爲91人。他們分佈在15州近50郡,絕大多數爲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風之士約比儒學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琅琊王氏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爲司馬越幕府的中堅力量,這也直接左右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構。司馬越幕僚是中朝權臣幕府中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學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對東晉建國有深刻而直接的影響。

 相關爭議

關於晉惠帝是否是司馬越毒殺的,史無定論,但以史籍記載的當時狀況不難發現,司馬越有極大嫌疑。首先,司馬越此時剛剛秉政,立足未穩,必對惠帝嚴加控制。若非他所指示或未經他同意,恐無人能亦無人敢做此大事。其次,皇帝中毒而亡,非同一般。司馬越若非兇手,定要大興緝查,以提高自己的聲望,至少也會有所表示,以避免人們對他的懷疑。而事實上他對緝查兇手之事竟隻字不提,這種不合情理的沉默恐是心虛的表現。

歷史評價

《晉書》:“東海糾合同盟,創爲義舉,匡復之功未立,陵暴之釁已彰,罄彼車徒,固求出鎮。既而帝京寡弱,狡寇憑陵,遂令神器劫遷,宗社顛覆,數十萬衆並垂餌於豺狼,三十六王鹹隕身於鋒刃。禍難之極,振古未聞。雖及焚如,猶爲幸也。”

石勒:“此人亂天下。”

王夫之:“司馬越出屯於項,非無策也;其敗,則越非濟險之人,外爲苟晞所乘,而內任王衍以僨事耳。劉聰、石勒繞雒陽而南侵襄、鄧,使晉君臣兵庶食絕援孤,畫雒而困,其必蹙以待盡也無疑。重兵屯於外,則聰、勒進而越擬其後,必不敢憑陵而遽通三川。故苟晞內訌,越死,衆無主,王衍不敢任事,而後聰始決起以犯王都。越之出屯,不是以爲越罪,明矣。雒陽之孤危,越不能辭其責;其失也,在秉國之日,不能推誠任賢、輯和東南、以互相夾輔,一出而無有可倚者。山簡縱酒自恣而忘君父,苟晞挾私爭權而內相攻奪,張駿所遣北宮純之一旅,且屢戰而疲矣;懷帝又惡越,必欲滅越而不恤,自齕之,還以自斃;越之處勢如此,亦安得不鬱郁以死而以潰哉!”

蔡東藩:“司馬越出兵討勒,以行臺自隨,所有王公大臣,多半帶去,僅留何倫李惲,監守京師。彼已居心叵測,有帝制自爲之想。能勝敵則迫衆推戴,還廢懷帝,不能勝敵,即去而之他,或仍回東海,據守一方;如洛陽之保存與否,懷帝之安全與否,彼固不遑計及也。無如人已嫉視,天亦惡盈,內見猜於懷帝,外見逼於苟晞,卒至憂死項坡,焚屍石勒,窮其罪惡,殺不勝辜。然妻離子戮,終至絕後,厥報亦慘然矣。”

餘嘉錫:如鍾會、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馬越、桓溫、郗超、王恭、司馬道子、殷仲堪之徒,並典午之罪人。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司馬泰,太尉、尚書令、高密文獻王。贈太傅

母親:楊妃,高密王妃,出身河內楊氏。南陽太守楊俊孫女

 兄弟

司馬騰,車騎將軍、都督鄴城守諸軍事、新蔡武哀王

司馬略,開府、散騎常侍、高密孝王。贈侍中、太尉

司馬模,太尉、大都督、南陽王

妻妾

正妃:裴妃,東海王妃,出身河東裴氏。吏部郎、冀州刺史、蘭陵武公裴徽孫女

 兒子

世子:司馬毗,東海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