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滅後蜀之戰發生在乾德二年至三年(964-965年),是北宋統一戰爭中,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王全斌與副都部署劉廷讓等分率軍兩路合擊,攻滅後蜀的作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朝覆滅後蜀之戰發生在公元964年,這場戰爭充分展現了宋朝方面所具備的軍隊實力。在多位將領的共同帶領之下,最終成功的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爲北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公元963年,趙匡胤已經覆滅了湖南、湖北地區的割據勢力,成功地佔據了長江中游的一些險要地理位置,切斷了後蜀政權與南唐政權之間的聯繫。這也激發了他更大的野心,因而謀劃準備攻滅後蜀政權。

他一邊命令將領前往邊疆地區加緊訓練軍隊,製造戰船

另一方面命令各郡縣提供輕易的車輛,從而來保證山地運輸的順利進行。

除此之外,趙匡胤還特意設置了西南轉運使,爲戰爭的爆發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宋朝如此大的行動,自然被後蜀方面看在眼中。後蜀皇帝得知,便採取宰相的建議,想要主動向朝宋朝方面繳納貢品,從而保持偏安一偶。但朝中大臣王昭遠極力勸阻,認爲應該佔據有利地形,堅決抵抗,並派遣使者前往北漢,與其約定共同對抗宋朝。卻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後蜀的使者中途轉向於宋朝。

所有的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趙匡胤帶領着軍隊五萬人,兵分兩路,對後蜀政權發動了攻擊。其中崔彥進擔任主將,率領步兵以及騎兵聯合部隊三萬人從鳳州出發,沿着嘉陵江不斷南下。而劉光義則擔任西川行營州副都部署,帶領着兩萬騎兵部隊從桂州逆流而上。兩支軍隊共同合作,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成都。

爲了抵抗宋朝軍隊的侵略,後蜀政權也積極部署士兵,其中一位將領帶領軍隊從成都北上,佔據在劍門等軍事要地。宋朝北路軍隊進入後蜀政權境內之後,首先就佔領了興州,大敗蜀漢軍隊7000人左右。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第2張

緊接着宋朝又乘勝追擊,接連攻打下漁關等20多座城池,取得了初步交戰的勝利。

後蜀政權得知興州失守的消息十分畏懼,急忙捨棄興州來到了一座縣城,依靠此處的地理位置進行抵抗。

宋朝的馬軍都指揮使率領軍隊乘勝發起攻擊,再次擊敗蜀漢政權的軍隊,直接活捉了對方多位首領。蜀漢殘餘部隊爲了保全自我,只好在撤退的過程中不斷的燒燬棧道,最終退守到了利州的東北部。

當時的王昭遠帶領軍隊佔據着利州城以及其周圍的大小要點,從而來阻止宋朝軍隊的入侵。利州本來就在嘉陵江的東岸,地形格外險峻,是進入四川地區的咽喉要道。一時之間,宋朝方面的軍隊再次停留不前,不能順利進發。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第3張

見此情況,宋朝主將命令一位將領繼續帶領軍隊整理棧道,而自己卻率領着主力部隊從較遠的路線迂迴到主路上再進發。兩支軍隊在嘉陵江的一個渡口順利會師,並以極強的軍隊實力搶佔了這座橋樑。

緊接着 ,他們又兵分三路共同對後蜀政權的一個軍事要點大漫天寨發起攻擊,直接挫敗了敵軍的精銳力量,俘虜了一位朝中重臣。王昭遠等人也積極地率兵出戰,奈何三次交戰,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便只好狼狽的渡江逃跑。他們燒回浮橋,退守到劍門,宋朝軍隊就這樣成功的佔領了利州。

乾德二年,在這一年的十二月,劉光義已經率領着東路軍隊進入了三峽地區。接連斬獲了多座寨子,殺害了多位將領,活捉了許多蜀漢政權的重臣,殲滅了其水軍部隊,更是多達一萬多人,奪獲了船艦200多艘。

爲了趁勝追擊,宋朝又將自己的目光轉移到夔州上來。夔州向來是巴東地區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極爲險要,蜀漢軍隊又在此設置了鐵索來阻擋敵軍的進攻,並在山上沿岸設置了許多的大炮,防禦的十分嚴密。劉光義率領軍隊到達附近時,爲了試探虛實變,捨棄戰船,選擇了登陸作戰。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水陸配合之下,最終成功破除這條防線。

夔州節度使仍舊堅守自己的觀點,認爲宋朝軍隊本來就是遠道而來,想要通過速戰速決來結束這場戰爭。若是他們堅守城池,那他們就會不戰而退。但他手下一位將領卻並不這樣認可,貿然的帶領軍隊出戰,遭遇了極大的失敗。

宋朝是如何滅後蜀的?宋朝是如何取得壓迫性勝利的? 第4張

宋朝趁此機會發動追擊,很快就打入城內。夔州節度使無力改變戰局,自殺而死。在宋朝軍隊佔領夔州之後,立刻沿着江不斷西上,陸陸續續地佔領了萬州,開州等地,直逼成都地區。

後蜀政權多個軍隊都遭遇了失敗,並不只是夔州節度使而已,就連王昭遠也是如此。

情況實在太過緊急,後蜀政權的皇帝感到畏懼,便命令向來不擅長軍事的太子擔任元帥,帶領軍隊數萬人前往增援後蜀的重要屏障,劍門。當時宋朝的北路軍隊早已經佔據了利州北方,其將領也知道劍門出來是一座天險,想要成功佔領。

因此他率領主力部隊從正面發起進攻,其中一位將領則暗中迂迴到其側後方。誰知敵軍在知道宋朝軍隊到達的消息,竟然僅僅派遣一位偏將鎮守劍門,自己率領着軍隊不斷的向後撤退。等劍門被攻陷之後,宋朝軍隊又發起追擊,直接將其俘虜。

後蜀政權的太子爲人懦弱膽小,看到宋朝軍隊已經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乾脆帶領着一隊親兵部隊逃回了成都。緊接着,宋朝兩個軍隊共同對成都發起進攻,後蜀政權實在不敵,在皇帝的帶領下選擇了投降。在這場戰爭中,宋朝的準備實在太過充分並且靈活的運用戰略戰術,始終居於主動位置中,這也爲其獲得最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