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桃花扇》南明王朝的亡國之痛和侯李的愛情

《桃花扇》南明王朝的亡國之痛和侯李的愛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花扇》南明王朝的亡國之痛和侯李的愛情

《桃花扇》是一部表現亡國之痛的歷史劇。作者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豔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昇華。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爲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爲代表的權奸之間的鬥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複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明代末年,曾經是明朝改革派的“東林黨人”侯方域逃難到南京,重新組織“復社”,和曾經專權的太監魏忠賢餘黨,已被罷官的阮大鋮鬥爭。結識李香君,並與其“梳櫳”(和妓女結婚非正式叫梳櫳)。阮大鋮匿名託人贈送豐厚妝奩以拉攏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曉堅決退回。阮大鋮懷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後,起用阮大鋮,他趁機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並強將李香君許配他人,李堅決不從……南明滅亡後,李香君入山出家。揚州陷落後侯方域逃回尋找李香君,最後也出家學道。

全劇其中穿插當時歷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鎮帶兵打內戰,史可法堅守揚州城破投河自盡等。

在洪昇的《長生殿》脫稿11年之後,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醞釀已久的傳奇歷史劇《桃花扇》終於誕生了。繼《長生殿》之後,《桃花扇》的問世再一次轟動文壇。一時間,京城內外文士們紛紛傳看傳抄。洪昇與孔尚任得以並列馳名天下,被人稱爲“南洪北孔”。金埴的絕句“兩家樂府盛康熙,進御均叨天子知。縱使元人多院本,勾欄多唱洪孔詞。”說的就是兩劇都被送入皇宮內廷以及它們被唱遍各地情況的忠實記錄。

明朝中期開始,傳奇劇越來越多地以重大歷史事件入戲,這無疑加強了傳奇的厚重之感。但直到清前期的《長生殿》和《桃花扇》的出現,歷史劇的創作才真正被推到一個藝術的高峯。這兩部戲劇都是在巨大的社會動盪中講述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使愛情與政治達成完美的融合。區別在於《長生殿》是在國勢興亡中歌頌至死不逾的愛情,《桃花扇》則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字季重,號東塘,又號岸塘,又號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早年在師門山讀書,1684年37歲的孔尚任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從優額外授爲國子監,踏入仕途。從1687年到1690年他在江淮治水4年,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孔尚任很早就注意蒐集南明五朝的遺事,在治水期間,他遊歷了揚州、南京的一些古蹟,並結識了一些耿介之士和明末的遺民。1689年,《桃花扇》寫成,上演之後引起了明朝故臣遺老的亡國之痛,康熙皇帝對此也很不滿。不到半年之後,他就因一樁遺案罷職回家。他寫詩道:“我是白頭著書郎,被讒不辯如聾啞”,表達了自己解甲歸田的難言之衷。除了《桃花扇》外,孔尚任還和顧採合寫了《小忽雷》傳奇,這也是一個揭露權貴誤國的戲。孔尚任的詩文有《湖海集》、《岸堂之集》、《長留集》等,近人編爲《孔尚任詩文集》。

作爲一部傳奇劇,《桃花扇》有着特定的歷史背景。明末,東林黨與魏忠賢閹黨的鬥爭十分激烈。在崇禎帝打擊閹黨的時候,東林黨人曾進享入閣,後來東林黨人失敗了,繼之而起的是復社的政治活動,他們以詩文方式譏諷議論朝政,在歷史危亡之際表現出充分的政治熱情和憂患意識。李自成打入北京,崇禎縊死,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之後,閹黨馬士英、阮大鋮不擇手段地推舉小福王爲弘光皇帝,奪得了迎立之功,而史可法被排擠出南京,在揚州奮勇抗擊清軍。馬、阮在南京搞打擊報復,排斥異己,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惶惶。在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福王還在排演阮大鋮的《燕子箋》傳奇,花天酒地,尋歡作樂。反對馬、阮集團,主張清除二賊的復社文人侯方域、左良玉等遭到馬、阮的搜捕,最後一同陷入了覆滅的境地。《桃花扇》就反映了這段史事。

《桃花扇》南明王朝的亡國之痛和侯李的愛情 第2張

故事背景

桃花扇一事主要在侯方域的家鄉商丘(今商丘)和李香君的家鄉金陵(今南京)兩地之間演繹。

當時正處明朝末年,李闖王攻陷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殉國。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攻下北京,中國北方大亂。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爲皇帝,取年號“弘光”建立南明。當時清兵不過有十多萬,如果勵精圖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樣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於聲色;朝臣賣官鬻爵,搜刮錢財;武將擁兵自重,互相打內戰,只有史可法帶領三千殘兵堅守揚州,結果不到一年,揚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國與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奮起反抗。滿清推行剃髮易服,不屈死難者數千萬。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個有着民族氣節的女子。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於明王朝覆亡的前夜,當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關內爆發了農民大起義,關外的清兵也虎視眈眈,隨時欲乘機而入。

1643年春,復社文人寫了一篇留都防亂公揭來聲討他。時復社領袖之一、河南侯朝宗正旅居南京,被大家推爲領銜。一日,南京文士羣集孔廟祭祀,阮大鋮也想來趁機活動。見樹上所貼公揭即撕下,因而引起公憤,遭到一通痛打。正值阮的盟弟、和復社文人也有交往的楊龍友走來上前解勸,阮大鋮遂得藉機會逃跑。

當夜,楊龍友置酒爲朝宗洗塵,河面上起伏着一片笙歌女樂,朝宗不禁隨口吟哦“商女不知亡國恨”的詩句。時秦淮名妓李香君所乘畫舫正好經過,香君聞聲有感,低聲地漫答:“不知亡國恨的豈只是商女”,引起朝宗極大的注意。第二天,楊龍友偕侯朝宗到媚香樓去拜訪香君,時香君正與姐妹們做“盒子會”,例不見客。朝宗受香君養母李貞麗之教,將扇子拋到樓上。香君見扇破格相見,款待殷勤。龍友見狀乃慫恿朝宗梳攏香君,並願代爲籌措妝奩花銷。阮大鋮知道此事,便請楊龍友代贈侯朝宗白銀300兩。朝宗不明底細,聽憑龍友一手籌辦,乃與香君定情。定情之夜,朝宗題詩扇上,贈與香君作定情之物。定情次日,香君向朝宗問及妝奩花銷,聞系龍友所贈,頗感詫異。適逢龍友來訪,詢問後方知阮大鋮所贈,香君立時摘下珠翠,卸下羅衫,請龍友退還阮大鋮。

1644年5月,崇禎吊死煤山,阮大鋮勾結鳳陽總督馬士英擁立福王在南京繼位,大權在手,對復社文人大肆搜捕。朝宗被迫離開南京,與香君告別,去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阮大鋮爲泄私憤,藉着馬士英想籠絡淮陽督撫田仰的機會,獻計買李香君送給田仰作妾。香君情屬朝宗,誓死不嫁,以頭觸桌,昏厥於地。龍友愛莫能助,只得勸香君養母李貞麗代替香君嫁給田仰。楊龍友見朝宗的定情詩扇濺了斑斑血跡,隨手把它點染成幾枝桃花。時香君師傅蘇崑生前往揚州,香君便將濺血詩扇託他帶給朝宗以代書信。馬、阮爲了迎合福王的意旨,大抓秦淮歌女來排演阮大鋮所編寫的《燕子箋》,香君也被抓去。這時,侯朝宗已離揚州重返南京。他到媚香樓尋找香君,爲緹騎所發現,被逮入獄。

某日,阮、馬觀賞香君演出《燕子箋》。香君就《燕子箋》原腔韻,自編新詞,痛罵馬、阮。馬、阮大怒,欲置之死地,幸龍友在坐,婉言求情,遂被軟禁。

1645年4月,清兵攻破揚州,史可法殉國,南京城裏一片混亂,福王和馬、阮倉皇夜遁,香君得同伴相救逃至棲霞山葆貞庵避難。光陰荏苒,轉瞬八年,香君日夜思念朝宗,不覺懨懨成疾。一日,朝宗突不期而至,久別重逢,香君不禁喜出望外。不意朝宗一卸風衣,呈現一衣清裝,業已蕹發易服,依附清朝。香君大驚,知已變節投敵,乃嚴詞斥責,並撕碎定情詩扇,以示決絕。朝宗自慚形穢,乃黯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