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爲何卻慘遭唾棄?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爲何卻慘遭唾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于禁是曹操的親信將領,襄樊戰敗投降,爲何會引起舉朝上下的唾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代,由於戰亂的時勢,很多人都難以保證自己能夠從一而終。於是被俘後投降就成爲一些人的選擇。在這些俘虜中,有很多還得到了重用。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很多這樣的將領,比如張遼、許褚等人。但是,在三國的這些將領裏,有一位將領卻下場悽慘,這位將領就是于禁。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爲何卻慘遭唾棄?

于禁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很早就跟隨了曹操,在曹操麾下屢立戰功。史書記載他在曹操作戰的時候,進攻的時候作爲先鋒,撤退的時候作爲後衛。因此曹操對於禁十分器重,他封于禁爲左將軍,假節鉞。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佔據荊州的關羽興兵攻打襄樊。曹仁只有幾千人馬,面對關羽的三四萬水陸軍,形勢危急。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命令于禁率領精銳的七軍人馬合計三萬多人,以龐德爲副將,救援襄樊。

于禁率軍來到襄樊前線,在龐德的奮戰下,給了關羽很大的打擊。在戰鬥中,龐德還用弓箭射中關羽額頭一箭。後在曹仁的指揮下,于禁率領軍隊駐紮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以掎角之勢抵抗關羽。誰知道當時秋雨連綿,漢水暴溢,于禁的七軍全部被關羽淹沒。于禁、龐德都被關羽的水軍擒獲。

面對關羽,龐德威武不屈,寧死不降,被關羽所殺。而於禁則卑躬屈膝,投降了關羽。不過,關羽也沒有任用於禁,而是將他送回荊州看管。後來,孫權襲取荊州,又解救了于禁。孫權因爲已經投降曹操,對於禁還是比較優待的。但是作爲一員降將,于禁受到了東吳將領的鄙視,度日如年。

等到于禁回到曹魏的時候,已經是曹丕禪讓登基以後了。于禁見到曹丕已經是形容憔悴,鬚髮盡白。于禁對曹丕痛哭流涕,曹丕雖然表面上對他表示同情,說他的失敗是由於天災,不是作戰的過失,還恢復了于禁的官職。可是,曹丕在內心裏十分厭惡于禁的所作所爲。

他讓于禁出使東吳,在出使前,讓他去參拜曹操的陵墓。在墓室裏曹丕預先讓人畫了于禁投降的場景,有關羽勝利的場面,有龐德威武不屈的場面,也有于禁低頭乞降的場面。于禁看了以後,回去就因爲內疚病死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三國事情,那些投降的人中,除了呂布因爲反覆無常,讓人不能信任被殺外。其他的將領一般都沒有受到多少刁難。可是,于禁則是一個意外。他投降之後,不但其他勢力的人對他冷漠侮辱,連自己勢力的人也對他嘲笑挖苦。使得他連氣帶愧,一病不起。

爲什麼于禁會得到這種下場呢?我們看看于禁的生平,就會明白,爲什麼大家對他的投降都覺得不可原諒。

一是于禁深得曹操信任,他辜負了從曹操以下所以將士的信任。

于禁在投入曹操陣營後,得到了曹操的器重。他作戰勇敢,而且還任勞任怨。在和張繡的戰役中,曹操因爲沒有防備,被降而復叛的張繡打敗。于禁率領幾百部下在其他軍隊都散亂的情況下,雖敗不亂,阻擊敵人。即使是有人向曹操誣告自己,也不去分辨。在打退張繡的追兵後,曹操問明原委,對於禁的品行、能力大加讚賞。從此對於禁委以重任。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爲何卻慘遭唾棄? 第2張

隨着于禁戰功的增加,最後于禁被曹操封爲左將軍,假節鉞。在五子良將中,唯有于禁擁有假節鉞的權力,可以先斬後奏。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曹操對於禁地倚重了。

而在救援襄樊的戰役中,由於曹操身在關中,手下幾員親族大將都無法脫身。在這個時候,曹操違背了自己的不把重兵交給外姓將領的原則,將重要的七軍交給了于禁。這種信任是在曹軍中絕無僅有的。

但是,于禁的變節,完全辜負了曹操的信任,也讓曹軍上下丟盡了臉。曹操得知消息後,不禁說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所以說,在當時,于禁只有一死才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他沒有其他的選擇。而他屈膝投降,只能得到大家的唾棄。

二是于禁此人性格嚴苛,在言行不一的情況下更會引起大家的仇恨。

如同一個以道德紀律自居的人物,當他的面具被揭穿後,大家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道德淪喪的東西,那麼大家對他的敵視會比被人強上十倍。

于禁就是這樣一個人。于禁在曹軍之中,以鐵面無私著稱。他處處嚴格要求別人,曹操也利用他的這一點來用他約束軍隊。他在戰鬥中,抓住了投降的朋友陳豨。其他人都認爲陳豨投降,不必殺死,可以把他送交曹操。可是于禁卻以曹操有令,被圍後投降的人不能赦免,居然殺死了陳豨。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爲何卻慘遭唾棄? 第3張

就是這樣一個道貌岸然的人,以自己的道德品質自居,以曹操的信任爲依靠,在曹軍中不可一世。史書說曹軍的人都對於禁懼怕三分。

但是,這樣一個人,在生死關頭,暴露了他的本來面目。大家看清之後,先是感到被欺騙的不滿,然後感到對他的變節的憤恨,根本就不會對他有一絲一毫的憐憫。自己成天要求別人做到這,做到那,可是當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根本就是虛張聲勢的東西,誰會對他有好感。

再加上,于禁日常作威作福,得罪了很多同僚。曹丕長期在曹操軍中任職,肯定對他有所印象。當於禁落難後,對他落井下石,自然是人之常情。

第三,曹丕要樹立忠君的道德標準。

在當時,三國的格局已經形成。隨着天下局勢的穩定,各地的人才已經沒有了更多的選擇。在這個時候,各個國家的君主都要建立自己的國家體系,這時,忠君思想就成爲各國君主提倡的最重要的品質。

曹丕剛剛建立魏國,他對此更是要求嚴格。他正好以于禁和龐德作爲教育臣下的教材。讓大家明白,忠君效死光榮,屈膝變節可恥。這樣一來,于禁的悲劇自然就不能避免了。即便是于禁愧疚而死,曹丕也沒有放過他,給他的諡號是厲侯。

結語:

于禁作爲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深得曹操重用。他爲曹操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爲曹魏政權的建立盡心盡力。在曹操的時代,他成爲五子良將中僅有的假節鉞的將領。

他憑藉自己的戰功,依靠着曹操的信任,在曹軍中的地位與日俱增。而且平日裏他道貌岸然,處處嚴格要求別人,讓大家對他都懼怕三分。

可是,在襄樊戰役中,他兵敗被俘。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他沒有經受住人生的考驗,屈膝求饒,變節投降。這引起了所有人對他的憤恨。在事後,他也是懊悔萬分,最終愧疚而死。他如果知道日後會如此待遇,還不如當時如龐德一死了之呢。

人生的道路很長,但是最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在這幾步走錯了,就是用生命也無法挽回的。因此,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不能不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