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三楊之南楊 楊溥的藝術造詣及歷史評價

明三楊之南楊 楊溥的藝術造詣及歷史評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物評價

總評

楊溥樸實正直,廉潔好靜,沒有城府。個性恭敬謹慎,每次上朝,都順着牆跟走。即使對隸屬小官,也不敢怠慢。 大臣們論事時爭辯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穢言,楊溥卻平心靜氣地處理,大臣們爲之嘆服。當時人們說楊士奇有學者風範、楊榮有才幹見識、楊溥有高尚的品德,這些都是別人比不上的,史稱其“安貞履節,釀醴調羹” 。 時人以府第所在的方位稱楊士奇爲“西楊”、楊榮爲“東楊”,而楊溥曾自稱自己的郡望是南郡,所以被稱爲“南楊”。

歷代評價

胡儼:①初學小子當退避三舍,老夫亦讓一頭地。 ②立玉階方寸地,必能爲董子之正言,而不效公孫弘之阿。

誠孝張皇后:①仁宗皇帝念卿忠,屢加嘆息,不意今尚見卿。 ②此五臣,三朝簡任,俾輔後人。皇帝萬幾,宜與五臣共計。

楊士奇:①古稱凡涉難者,其知必明,今楊溥其庶幾。 ②弘濟爲人忠厚惻怛,愛人以德,凡所與處,必輔之於道,不肯苟且阿循,蓋非獨於餘有切磨之益,朋友資益之者,蓋多也。

陳循:宣德正統間,士大夫論館閣中三達尊威備者,必曰三楊...公可謂之衰榮始終者矣,則夫士大夫論其與士奇勉仁無間彼此非歟。

彭時:當是時,以文學顯用者,有三楊公焉...登名進士,列官翰苑。在宣德中,入侍禁庭,備顧問者十載。名德浸浸乎彰聞。迨正統初,遂與泰和楊文貞、建安楊文敏二公同居內閣,協心匡輔,並列三孤之位。一時功名事業煊赫盛大。屹然爲朝廷之表儀,縉紳之冠冕,天下人望鹹歸重焉。其後,二楊公沒,公巋然獨存。年益久而望益重。士大夫有得其詩文者,莫不藏弆以爲榮。公亦樂於應人之求,肆筆成章,皆和平雅正之言,其視務工巧以悅人者遠矣,何也?蓋其資稟之異,涵養之深,所處者高位,所際者盛時。心和而志樂氣充,而才贍宜其發於言者。溫厚疏暢而不雕刻,平易正大而不險怪。雍雍乎足以鳴。國家之盛,豈偶然哉?

明三楊之南楊 楊溥的藝術造詣及歷史評價

孫繼宗:溥在內閣,與士奇、榮皆楊姓,時號“三楊”。三人者各有所長,士奇有學行,榮有才識,溥有雅操,天下引領望焉。溥尤謙恭小心,趨朝循牆而走。儒之淳謹者也。

彭韶:江漢炳靈,以發文明。早居館閣,晚踐孤卿。懲艾思奮,處困而亨。謙虛好學,保泰以貞。老成體國,蓍龜典刑。東里建安,叅合成名。二十餘年,光輔太平。

吳寬:今世稱名臣,必曰“三楊”。

王慎中:某生也晚,竊聞長者之論,由高帝文皇以後稱相業者,莫盛於三楊。

鄭曉:文定中更險難,比入內閣,遲二楊者二十三年,復還弘文,再入內閣,昭皇后臨朝,與民休息,四海晏然,皆其力也。

唐樞:①以文學潤飾太平,大製作鹹出其手。...公爲人謙雅,無大小,無敢慢。 ②論本朝人物,至三楊、黃、夏諸君子,輒舉手加額,見名臣像不能不斂容,有而信決,善惡之機挺乎自樹,豈不偉耶? ③自正統前,三楊碩賢,繼世迪德,海內晏安,人相忘於治平之間。

雷禮:繫獄不改其操,稟軸不渝其忠,史謂“謙恭淳謹”,不愧斯言已矣。

何喬遠:①溥立朝四十餘年,恭慎謹畏,雖御史卒亦不敢慢,每議事決疑,舍巳從人,略無吝躁,與士奇、榮同心輔政,稱東、西、南三楊,西楊玉質金相,通達國體,東楊揮斤遊刃,遇事立斷,而溥安貞履節,釀醴調羹,稱曰南楊。 ②明興二百餘年,三楊、胡、解、蹇、夏之勞,能爛然於紀載矣。君子猶有不死其君之譏,浮沉居位,又有不免訾者。

焦竑: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爲西楊,文敏(楊榮)爲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張燧:國朝文極六曹,天造不論,夏蹇經綸悃愊,文皇北征,全國是屬;三楊熙績臺省,坐臻太平,所謂代天之相也。

喻嘉才:楊文定四朝附鳳,史稱南楊器重...楊解元,獄十年而拜相公。

汪有典:嗚呼!禍所從來,誰職其咎哉?方英宗即位之初,才九齡耳。王振不法,積非一日,三楊受顧命、輔幼主,防微杜漸,清君側,奸事無有重於此者。帝既衝幼,仿韓魏公(韓琦)竄任守忠故事,必無中阻旁撓之患,勢無有易於此者。又況太皇太后既知振奸,欲賜振死,乘此直陳其罪而捽而戮之,機更無有捷於此者,胡乃乞命養此大憝?當機立斷,非所謂模稜者耶!遂使移碑毀祖宗之制,專政操生殺之權,箝制臺諫,焚炙忠良。土木之變,幾危社稷,誰秉國鈞?誰生厲陛?世多稱“三楊相業,爲明之冠”,予特以爲心薰祿位、志怵禍機,去鄙夫一間耳!雖有補苴,何足數哉?

張廷玉:①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 ②成祖時,士奇、榮與解縉等同直內閣,溥亦同爲仁宗宮僚,而三人逮事四朝,爲時耆碩。溥入閣雖後,德望相亞,是以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均能原本儒術,通達事幾,協力相資,靖共匪懈。史稱房、杜持衆美效之君,輔贊彌縫而藏諸用。又稱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楊其庶幾乎。

湯鵬:自宋已降,名材碩德盛於有明,是故太祖功臣二十一,仁、宣致治以三楊,超然萬夫之特也。

蔡東藩:①宣宗固不善籌邊,而張輔、蹇義、夏原吉、三楊諸人,要亦不能辭其咎也...觀此回乃知宣宗不得謂明,其臣亦不得謂良,寧特楊榮之足斥已哉? ②誤國由來是賊臣,權閹構禍更逾倫。三楊甘作寒蟬侶,莫謂明廷尚有人。

錢基博:①太祖之世,運當開國,多峭健雄博之文。成祖而後,太平日久,爲臺閣凝容之作。作者遞興,皆衝融演迤,不矜才氣;而泰和楊士奇名寓(以字行)、建安楊榮字勉仁、石首楊溥字弘濟並世當國,歷相仁宗、宣宗、英宗三朝,黼黻承平;中外翕然稱三楊。 ②楊溥以弘識雅操驂駕三楊,而刻意遒古,力摹昌黎;而不以文名,其集亦不傳。

白壽彝:也許是因爲在仕途上長期受挫的緣故,楊溥與楊士奇和楊榮在性格處事上有着很大的區別,他在爲人處事上有時顯得過於謹慎,就連上朝時也總是低頭循牆而行。但是像他那樣已經取得了內閣重臣地位的人物,這種小心謹慎的舉止,又給人一種老成穩重的感覺,更何況楊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確實足以作爲百官的楷模。...楊溥雖然是“三楊”中年齡最輕的一個,但卻是在處事上最爲老成的一個...在身處其境的政治鬥爭中,他似乎總是缺少那麼一種敢於面對的勇氣。他誠然是一位正人君子...這就是楊溥其人,他有甚多的律己,卻缺少東、西楊那樣鮮明的性格。他是一位正臣,卻不是一位無可指摘的正臣。這一切在楊榮、楊士奇先後去世以後,就愈發變得明朗起來。所謂後進望輕,楊溥孤立,都不能解釋他在朝的最後幾年中王振專權的形成。所以當“土木之變”發生後,人們追思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有人會過激地起而爭暴其短,認爲他“依違中旨,釀成賊奄之禍”。這也許是過於苛求他了。

明三楊之南楊 楊溥的藝術造詣及歷史評價 第2張

《劍橋中國明代史》:自從宣德帝在1426年登基以來,他們就在一起任職,而楊士奇和楊榮自永樂朝起,已爲幾代皇帝效過勞。他們都經驗豐富,精明強幹,掌握大權。

當年明月:他們是那個時代最爲優秀的人物,且各有特長,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城府心計,歷經四朝而不倒,堪稱奇人。

藝術造詣

文學

楊溥爲“臺閣體”代表詩人之一,但他在“臺閣體”諸位作家中詩名不顯,對楊溥的詩歷來評價不高 。清人朱彝尊說:“三楊位業並稱,南楊詩名獨不振。”明英宗時名臣李賢,在《楊文定公集序》中說:“觀其所爲文章,則辭惟達意而主於理,言必有補於世而不爲無用之言,論必有合於道而不爲無定之論,嚴重老成,有臺閣之氣象焉。”又說:“公之文章以事業而見重於世必矣,何以序爲!”但今觀楊溥之詩,疏朗雅淡,別有情致,在詩歌創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取其所作《承恩堂記》,分析了楊溥的寫作特點是“刻意遒古”、“力摹昌黎(韓愈)”、“平實淡雅”,認爲是“何李(何景明、李夢陽)之前軌也。”

書法

楊溥工於書法,行、楷俱法趙孟頫。

個人作品

楊溥喜好佛老,著有《禪玄顯教編》,曾參與編修《明太宗實錄》、《明宣宗實錄》,另有《澹庵文稿》 、《文集》十二卷等。《續修四庫全書》收錄有《楊文定公詩集》,原書七卷,今餘五卷,爲明鈔本。

《皇明經世文編》輯有《楊文定公奏疏》,錄其奏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