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謀士那麼多,誰纔是最被高估的那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是萬衆敬仰之人,他能力非常強,不僅幫助劉備創建了蜀漢,而且在劉備死後,他還幫助穩定了蜀漢局勢,並用區區數年就恢復了蜀漢的國力,令天下震驚!此等處理國事的能力,諸葛亮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除了能力強,諸葛亮這個人也非常的忠心,一直對劉禪忠心耿耿,從未想過篡權自立,和司馬懿家族相比起來,諸葛亮簡直就是完人!也正是因爲他既有能力,又非常忠義,所以歷代以來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大家對諸葛亮也非常的喜歡!

隨着三國演義的出現,諸葛亮再一次被推上了浪潮,受到了上至大臣,下至百姓的喜歡,大家對於諸葛亮的崇拜甚至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認爲諸葛亮奇謀百出,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認爲三國最厲害的謀士,就是諸葛亮了!事實上,這種看法是有誤的!不可否認諸葛亮的能力確實強,但是在軍事方面,諸葛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建樹,他的軍事謀略算不上多麼的出色!直到北伐時期,諸葛亮通過實戰一步一步積累經驗,他的軍事能力才逐漸變強!

接下來我們就仔細來分析一下,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由於很多人瞭解諸葛亮都是通過的三國演義,所以我們先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所犯的錯誤來探討一下!

錯誤一、割讓荊州三郡

諸葛亮的隆中對大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諸葛亮想的是佔荊州、奪益州,然後建立基業,等待天下生變,再從荊州和益州同時北伐,則天下可定!在諸葛亮的計劃中,荊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劉備集團非常重要,但是他卻爲了聯合東吳,竟然勸劉備割讓了荊州的三個郡給孫權,令人震驚!

荊州對於蜀漢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羽不僅要在這裏練兵,而且還要準備大量的糧草,爲日後的北伐做準備。而糧草、士兵,都和荊州人口有很大的關係,關羽掌控的人口越多,能提供的兵員也就越多,糧草也就越充足,日後打起仗來也就越順手,站在這個角度來看,關羽掌控的荊州之地應該越多越好!可諸葛亮割讓了三個郡給孫權,這就讓關羽治下損失了大量的人口!人口就是資源,這意味着是在間接削減關羽的實力!

襄樊之戰,關羽前期打得那麼順利,搞得曹仁不敢出戰,于禁被迫投降,可之後的關羽,卻後繼乏力,被迫抽調荊州後方的士兵前來,而且還因爲糧草原因,逼反了糜芳傅士仁,可見當時的關羽,缺兵缺糧到了何種地步!若是當初諸葛亮沒有割讓三郡,這麼多年下來,關羽應該儲存更多的糧食了吧,應該能帶更多的士兵去攻打曹魏而不需要抽調防守荊州的兵力了吧?在防守嚴密的情況下,就算是孫權想要偷襲荊州,那也是很難辦到的啊!可見當時諸葛亮的計謀產生了多麼壞的連鎖反應!

諸葛亮割讓三郡,聯盟東吳,想法是好的,但是這不僅沒有把孫權這個白眼狼給餵飽,反而使得孫權變本加厲,諸葛亮把孫權想得太理想化了,根本沒有考慮過人性!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第2張

錯誤二、命令關羽攻打樊城

劉備進攻益州後,把荊州交給了關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關羽表現得都非常好,擋住了曹魏的進攻和東吳的暗算,護住了荊州的安全,按照這種情況,關羽只要死守,不要主動出擊,荊州局勢會非常穩當!可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給劉備提了一個建議,讓關羽去攻打樊城,直接使得荊州局勢,轉瞬直下!

當時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了曹操,自封漢中王,令曹操非常不滿,於是曹操決定結盟孫權,共同圖謀荊州,然後等劉備帶兵救援荊州後,曹操再重奪漢中!曹操的計劃被劉備給探知了,於是劉備找諸葛亮來商議,結果諸葛亮糊里糊塗地提了這麼一個建議!

原文:細作人探聽得曹操結連東吳,欲取荊州,即飛報入蜀。漢中王忙請孔明商議。……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

關羽鎮守荊州,抵擋曹操和孫權,雖然孫權號稱是劉備的盟友,可防人之心不可無啊,諸葛亮讓關羽去進攻樊城,不知道樊城守將是曹仁?樊城對於曹魏的重要性?諸葛亮不怕東吳偷襲荊州?他就這麼相信東吳?在本文看來,這其實便是諸葛亮的失算之處!他低估了曹仁的軍事能力(這很不應該),以爲關羽能夠迅速攻下樊城,他也高估了孫權的遠見(這太不應該了),最終導致荊州被襲,關羽身亡!

說實話,若不是諸葛亮建議讓關羽去攻打樊城,關羽就老老實實地守在荊州,荊州怎麼可能會丟?關羽怎麼可能會死?漢中之戰後,劉備集團最需要的就是休整,等他們休整好之後,曹操也於第二年去世了,這不就是天下生變之時嗎?那個時候北伐,效果不是最大嗎?所以說,下令攻打樊城,就是一個錯誤的建議,諸葛亮想以此戰來震懾曹魏和東吳,讓他們別結盟,結果此戰倒是嚇到了孫權,讓孫權覺得關羽威脅太大,提前動手了!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第3張

錯誤三、逼反孟達

荊州丟失,關羽戰死,這件事情太大了,需要給大家一個交代,而攻打樊城的計謀是諸葛亮獻出的,按理說諸葛亮應該擔責,但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於是不救關羽的劉封孟達就成了背鍋之人。爲了不打草驚蛇,諸葛亮建議劉備提拔孟達和劉封,降低他倆的畏罪心理,之後將他們調到身邊來,一舉抓獲。這個計劃被孟達的好朋友彭羕知道了,彭羕想派人去向孟達報信,結果被馬超擋獲,於是彭羕被帶到了諸葛亮面前。

彭羕是孟達的好友,彭羕如果死了,勢必會驚擾到孟達,所以最佳的處理方式是軟禁彭羕,反正不能殺,但諸葛亮卻執意誅殺彭羕,最終孟達聽聞彭羕被殺的消息,知道自己沒有了退路,只能選擇投降了曹魏!

可以說,孟達之所以反叛劉備,投降曹魏,完全是諸葛亮逼的!當年孟達打上庸三郡時,手下把諸葛亮的姐夫給殺了,於是孟達雖立下大功,但職位遠低於其他人,現在關羽死了,孟達好友彭羕也被殺了,這不是在提醒孟達快跑嗎?回去只有死路一條!

演義中諸葛亮犯下了上述三個錯誤,那麼正史中諸葛亮所犯的錯誤又是什麼呢?

錯誤一、獻計攻打襄陽

曹操南下,劉備無法抵擋,只能撤退,在途徑襄陽時,諸葛亮向劉備獻計,攻打襄陽,奪取劉琮的權力,然後劉備做荊州之主,率領衆將抵抗曹操!

《三國志》: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衆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很多人認爲劉備沒聽諸葛亮的建議,不願意去攻打襄陽,是劉備太過仁慈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三國謀士那麼多,爲何說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被高估了? 第4張

正史中的劉備是個久經戰陣之人,軍事能力非常強,博望坡之戰就是他指揮打的,而並非是諸葛亮,他之所以不打襄陽,並不是因爲他仁慈,而是因爲他根本打不下襄陽!古時候的堅城非常難打,而且劉琮是劉表的合法繼承者,劉備抓了劉琮,荊州的人就一定會聽劉備的話?一定擋得住曹操?根本不可能嘛!

所以說,諸葛亮此謀,完全就是紙上談兵!若是劉備真的聽了諸葛亮的建議,不快點跑,反而去攻打襄陽,去捉拿劉琮,說不定城沒有攻下,曹操倒是提前趕來了,到時候劉備就真的完了!也許正是因爲此戰諸葛亮展示的軍事能力不咋樣,所以劉備活着時期,出兵打仗一直沒帶諸葛亮,反而是帶的龐統和法正!

錯誤二、第一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開局非常順利,但是在派人守衛街亭時,他卻犯下了大錯誤,因爲他選擇了馬謖,最終導致功敗垂成!除此之外,諸葛亮在隴右的戰事也不順利,打了那麼久竟然沒有攻破剩下的那兩個郡,足見其當時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差了一點!

事實上,諸葛亮前期的軍事能力真心不怎麼樣,因爲劉備一直是讓他幹後勤工作,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纔開始挑大樑!南征南中諸郡,諸葛亮用蠻族練了一下軍事能力,使得自己的軍事能力迅速增長,不過蠻族畢竟軍事能力差,所以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過程中,面對曹魏正規軍,還是略顯侷促。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於戰爭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他的軍事能力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了!

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和諸葛亮正面對戰,結果滷城之戰司馬懿大敗!而後司馬懿讓張郃追擊諸葛亮,又被伏擊身亡。司馬懿和張郃可都是頂級名將啊,軍事能力非常強,結果他倆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可見此時的諸葛亮,軍事能力有多強!到了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再也不敢和諸葛亮對戰了,只能堅守不出,任由諸葛亮在魏國土地上屯田種糧食,可見司馬懿是多麼的懼怕諸葛亮!可以說此時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才真正地邁入了頂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