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狀元和探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古代中探花,爲何比中狀元還高興?

各個國家,各朝各代,爲了選拔人才都會進行一些測試,像我們現在爲了從初中升至高中,再到大學,經歷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這些其實都是爲了對人才進行選拔,而我國古代最爲出名的一種選拔制度便是科考。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我們都知道現在高考之時有多緊張,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又有多難?而科舉的難度,比現在的高考是還要難上許多的,在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中的前三名分別叫作;狀元、榜眼、探花。

不過據說,在古時候要是能考上探花,那比中狀元都還要開心,這又是爲什麼呢?

科舉流程

中國的科舉制度,最早創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發展到明清年間最爲鼎盛。但歷朝歷代的科舉流程也略有不同。在唐朝時就比較簡單,他們會先將兩類考生放在一起一同考試,一類是在官辦學校中的學生,被稱爲“生徒”,另一類是在民間的私塾,或者自己家裏自學的學生,被稱爲“鄉貢”。鄉貢會在州縣中去應試,通過之後便和生徒一起在長安進行科考。

到了宋朝,科舉制度又有所改變,他們將科舉考試分成了三級進行;州縣發出的解試、中央發出的省試、朝堂發出的殿試。在這時只有在殿試中得到第一名才能叫“狀元”,古代所說的“連中三元”,說的就是在這三級考試中都取得第一,其難度可想而知。

到了明清時候,科舉制度就更爲複雜了,將其分爲了五個等級——童生、生員、舉人、貢士、進士。不管是誰,首先要先參加“童試”,這是最爲基礎的一個測試,雖然叫作童試,但並不是專門爲兒童設立的,只是檢測你是否具備最基本的文化知識。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第2張

“童試”之後便是“院試”,這是由府、州的學院舉行的,等到院試通過,就可以開始準備三年一次的“鄉試”,鄉試的第一名被稱爲“解元”。考生考到了這裏,其實就已經有了舉人的身份,是可以在地方做官的。

鄉試之後第二年,就可以去京城中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會試結束之後,便可以前去參加“殿試”,也就是由皇上親自擔任考官的考試。

在最後的殿試中取得名次,也就是通常大家所知道的稱呼,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要說爲什麼中了探花會比中狀元開心,其實是因爲古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探花必定是長相英俊之人。

最開始探花,其實是指的唐朝的“探花使”,唐朝的進士及第之後,皇帝就會邀請他們前去探花宴會,在此之前,他們便會中這批進士中,選出相貌最爲出衆的兩個人來作爲探花使,來沿途採摘鮮花,揮灑筆墨,以此來迎接狀元,被選中的探花使,相貌出衆,又有才華,因此很受關注。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第3張

加之古時候的官員們,往往都喜歡在這羣年少有爲的進士之中,爲自己的女兒挑選夫婿,所以有着姣好面貌的探花,自然是他們的第一人選,當時所被選中的探花,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所以纔會說,有時候中了探花要比中了狀元更開心。

不僅如此,如果宮中有適齡又不需要和親的公主,她們所選擇的駙馬,便往往都是從探花中選出來的,一旦當上駙馬,可以說一生的前途與榮華富貴都觸手可及了。

明朝時,探花正式的成了名次的稱呼,但此隨着名次的正式變更,對於探花來說,顏值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科考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像我們現在可以有專門的評分準則進行對照打分,科考很多時候對於試卷內容的評定是比較主觀的,這當中還要看皇帝個人的偏好,因爲之前的約定俗成,皇帝們常常也會在選擇探花時,參考一下這個不成文的約定。

狀元不是比探花還要厲害 古代中探花爲何比狀元還要高興 第4張

總的來看,雖然我們戲稱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相貌對於一個人的發展,確實是有所助力,但我們身爲普通人也不必過於焦慮,因爲顏值對一個人有幫助的前提,是在於這個人也要真正的有才能,不然空有相貌也是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