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戰國縱橫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縱橫家,爲何後來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

縱者,合衆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衆弱也。

———《韓非子》

縱橫家是戰國時代的一羣特殊羣體,他們作爲擅長的是邦交斡旋,所謂三寸不爛之舌可敵百萬雄師。據說其傳於鬼谷子,在邦交政治方面有着獨特的行爲特點,而我們總攬整個戰國時代的歷史也可以發現,縱橫家的舞臺和市場都是很大的,一般攪動風雲的人都出自於縱橫一派。

比如說提出了合縱的蘇秦、提出了連橫的張儀、提出了遠交近攻的范雎,或者《鄒忌諷齊王納諫》裏鄒忌,這些人都屬於縱橫家一派。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而整個戰國時代的邦交關係也基本上圍繞着縱橫家所提出的政策進行演變,是同盟還是相互攻伐幾乎都依賴於此。

但是縱橫家的發展快,衰弱也快,在戰國之後,大一統王朝建立,縱橫家也就失去了發展的舞臺,在歷朝歷代都有餘音,但是很少有大的作爲,那麼爲什麼曾經不可一世的縱橫家在後世的歷史長河中漸漸的消失了呢?這大概與縱橫家的行爲特點和對待政治的態度有關。

一、注重外力

縱橫家是一個非常主張外部環境的流派,並且非常誇大謀略的作用,這多少有些華而不實的意味。

也就是說,陰謀權術或者是邦交策略在縱橫家看來要比實際的內政發展更有作用,他們與法家大體是兩個對立面,形容縱橫家最貼切的詞語在於三寸不爛之舌可敵百萬雄師,立足的就是一個邦交謀略。

比如說張儀,張儀曾經憑藉他的口才破壞了楚國與齊國的同盟,坑騙楚國數座城池,甚至在此之後,張儀還如同無事人一般繼續出使楚國,就是憑藉着過人的口才迷惑了楚懷王,讓楚懷王不僅沒有向他發泄怒火,反而聽從他的建議,孤身一人進入秦國,最終被秦國扣押,無奈之下,客死異鄉。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第2張

由此可見,縱橫家對於外部謀略有多麼注重。再比如說藺相如,我們在史料的記載中可以看到,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起邦交事件當中,要麼是通過遊說的方式,要麼是通過以死相逼的方式來逼迫秦王放棄對趙國的覬覦。

他們不像法家,法家注重的是內部的改革,是國家體系的完備,像是商鞅、李悝等人,他們都有着具體的治國措施和理念,都在不同的方面進行了改革,對於國家內政的貢獻是非常大,但是縱橫家卻是一個主張外力的學派,這也就讓縱橫家的發展道路變得相對比較窄。

而且他們對於邦交謀略的過分崇尚,導致這個學派是以實際的政治主張爲出發點的。

二、只考慮實際政治需求

縱橫家是一個以切實謀取利益爲目標的學派,他們並沒有長遠的規劃,不像變法改革那般,就算是見效再快的變法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輔佐的,但是縱橫家卻不同,他們以這個國家實際的政治需求爲標準來策劃具體的遊說措施和謀略。

比如說范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在其遊說秦昭襄王的時候就曾經說過,不如與距離較遠的國家交好,對距離較近的國家進攻,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秦國的一寸,得一尺就是秦國的一尺。

由此來看,他對實際利益的謀求是非常之深的。也就是說,國家需要什麼縱橫家就會規劃什麼,但是這樣的謀求並不一定與國家的成員利益相符相成,比如說韓國的申不害,雖然申不害是法家人士,但是部分歷史學家在研究的過程中都會認爲其擁有一點縱橫家的性質。

因爲他的變法就不具備着長遠的目光,而是以君主的實際需求爲準的,這讓申不害在爲韓國製定法令的時候過分的考慮韓昭侯的思想,這也就讓法令完全變成了君主的附屬品。

可是隻考慮君主的喜好,考慮君主的需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國家發展的真正需求,這也是申不害於商鞅最大的區別。

商鞅完全是建立在國家的需求之上的,所以後來纔會觸怒貴族,纔會招致殺身之禍。當然,如果縱橫家能夠與君主的觀念相一致,也可能會有驚人的效果,比如張儀與秦惠文王的配合,范雎與秦昭襄王的配合,都是堪稱頂級的。

但這也會造成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有利害紛爭纔有縱橫家的市場。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第3張

三、有紛爭纔有生存

我們從上述的學派性質來看,縱橫家是以一個國家切實的政治需求爲目標出發,然後在各大勢力之間進行穿梭,通過對政治需求的達成來對對手進行迷惑,或者是對自己的國家進行利益收割,這就是縱橫學派對於謀略的體現。

但問題在於,這樣的形式最好的生存環境就是在各大勢力相互角逐的時候,如此纔有進行謀略的基礎條件,纔有穿梭於各國不斷更改利害關係而帶來的收益,這也是爲什麼縱橫家在戰國時代非常盛行的原因。

因爲戰國時代是七大諸侯國共同角逐的戰場,無論是戰爭也好,還是邦交也好,牽扯的利害關係都是巨大,這就給謀略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場所,也讓縱橫家有了牽動局勢和時代格局的舞臺。

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建立之後,整個中原地區只有一個統一的王朝或者國家,這讓縱橫家的謀略很難試用,無法在各大勢力當中進行遊走,也就無法體現出謀略的價值,無法通過口才或者是權術進行利益獲取,也就失去了君主對他們的興趣,如此一來,自然會有發展上的不穩定。

甚至,不僅是在大一統王朝建立之後縱橫家會失去市場,在利害關係並不錯綜複雜的年代,縱橫家也很少有市場。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第4張

比如說秦朝末年,在秦朝滅亡之後,劉邦和項羽的分就非常的激烈,而劉邦麾下的韓信則是邦奇出奇制勝的一個關鍵,韓信的軍事才能也是得到了衆人的認同的,再加上劉邦曾經只是一個市井混混,這就讓某些縱橫家看到了市場。

曾經就有一個名爲蒯通的人去遊說過韓信,差一點就讓楚漢相爭變成三國演義,但是蒯通最終並沒能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爲當時的天下紛爭其實並不混亂,雖然激烈但卻不復雜。

以劉邦爲首的勢力和以項羽爲首的勢力是天下人在潛意識當中的君王選擇,當此之時,如果韓信真的反叛,他不一定能夠獲得天下人的承認,甚至也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所以縱橫家其實只有在利害紛爭相當複雜的年代纔會有一席之地,而真正符合條件的或許只有春秋戰國。

因爲那時不僅有複雜的利害關係,國家也沒有完全成型,大家是天下共主之下的絕對勢力,與後來三國或者是五代十國的時代性質還不相同,所以縱橫家在後世很少有發揮的空間。

戰國時期縱橫家成爲叱吒風雲的存在 後面爲何消失不見了 第5張

小結:

因此,我們綜合上述的敘述可以發現,縱橫家之所以在後世爲能繼續發光發熱與他們本身的學派性質是有很大關聯的,以實際的政治需求出發,同時又相當注重外力,這讓他們只能夠在利害紛爭比較複雜的年代裏纔有存在的條件,也才能通過達成不同的政治需求來獲得賞識。

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天下一統,統一王朝之下的國家紛爭成爲歷史,縱橫家也就隨之成爲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