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張遼投降無人指責,爲啥于禁投降就遭人唾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于禁前後待遇變化如此之大,其實主要是因爲襄樊之戰,若是沒有這一戰,于禁在曹魏的地位應該還是非常高的,因爲相比於其他武將,于禁身家清白,並非降將,且是曹操親手提拔起來的,非常受信任。其實從當年曹操讓于禁統兵去救援樊城就可以看出,于禁是多麼的受重用!

漢中之戰,劉備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擊敗了曹操,令曹操大爲惱火。不過此戰之後的襄樊之戰,關羽勢如破竹的勁頭更是讓曹操膽寒。當時劉備集團剛剛打贏漢中之戰,任誰都沒想到關羽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大戰,按正常思維,這個時候的劉備集團應該偃旗息鼓,好好休整,但關羽這一仗,直接把衆人給打蒙了。曹魏名將曹仁,在關羽的進攻下,喪失了以往的勇猛,只能據城力守,無奈向曹操求援,而曹操本身對關羽的能力就非常瞭解的,當即就同意立刻派援軍去救援曹仁。

曹操最開始想派去的人其實是曹植,這一點其實可以反映出曹操這個人的用兵方式,他通常都是以宗親勢力去帶領軍隊,很少把大部隊交給外姓將領。不過當時的曹植,行爲乖張,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令曹操非常懷疑他的能力,萬一在戰場上曹植也這麼幹,那根本達不到救援的效果。思索一番後,曹操選擇了于禁,讓于禁統領七軍去救援樊城!

曹操的兵權,歷來都是交給宗親,無論外姓將領有多猛,曹操都很少把兵權交給外姓將領,因爲曹操也擔心這些外姓將領造反啊。但是這一次,曹操破天荒地選擇了于禁,令衆人大爲吃驚。不過回顧于禁的一生,其實也會理解曹操的這個操作。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于禁最開始是鮑信的手下,而鮑信則和曹操是好朋友,後來鮑信爲救曹操而死,于禁又歸屬於曹操麾下了,所以嚴格來說,于禁其實並非是降將。加入曹操陣營後的于禁,表現非常好,很快就受到了曹操的器重,多次參與曹操對外的征戰,屢立大功。于禁在曹營不僅戰功很高,而且治軍嚴明,深受曹營衆將的敬重!

當時曹操惱恨大將朱靈,想要奪取朱靈的兵權,但又怕朱靈不服作亂,於是命于禁前去執行命令。于禁只帶着數十人去往朱靈兵營,嚇得朱靈極其手下不敢妄動,最終成功的奪取了朱靈的兵權。

《三國志》: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衆莫敢動;乃以靈爲禁部下督,衆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可以看到,于禁在曹營中的地位非常高,不僅曹操重視他,而且曹營衆將也對他非常敬服,可以說照此情況發展下去,于禁在曹魏的日子會非常好過。只不過他非常倒黴的遇到了襄樊之戰!

按照正常的兵力配屬,其實于禁對上關羽,並不會敗得那麼慘的,甚至於說,于禁很可能不會大敗。但于禁很倒黴的碰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

《三國志》: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誰也沒有想到,于禁的部隊會遇上平地數丈的大水,而於禁的部隊,大部分都是北方漢子,沒有大船,在大水中又哪裏有戰鬥力,只能全軍撤向高坡。而這個時候,關羽有大船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關羽帶着他的水師進攻曹軍,站在大船上射箭,曹軍就是活靶子。最終於禁無奈,只能向關羽投降。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第2張

 

可以說,于禁之所以敗給關羽,其實並不是他的軍事能力不行,而是遇上了天災洪水,誰也沒有辦法!而且如果一定要追究責任的話,那曹仁的責任似乎更大,因爲于禁的紮營地點,乃是曹仁指定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戰敗的責任並不全在於禁,那爲啥于禁投降後卻受衆人鄙夷呢?要知道三國時期,投降的名將可是非常多的,就連關羽、張遼這種名將,也是做過降將的。

事實上,關羽、張遼投降無損他們光輝的一生,但于禁投降卻成爲一生的污點,主要是因爲以下三個原因!

一、于禁地位太高,深受曹操器重

上文我們說過,于禁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名將,深受曹操器重,在五子良將中,于禁的地位可以說是最高的。而在襄樊之戰時,于禁已經被曹操提拔爲左將軍,假節鉞了,也就是說,當時的于禁,在曹魏的地位就相當於關羽張飛在蜀漢的地位!試想一下,如果荊州之戰的關羽投降了孫權,衆人會如何評價關羽?那必定是痛罵鄙視啊!

以當時于禁在曹魏的超高地位來看,只要他投降,那就肯定會永遠受人唾罵的!而反觀當年投降的關羽和張遼,張遼投降是在呂布被俘虜後,當時他還只是呂布手下的一個大將,算不上有多高的地位,而關羽在劉備那邊,雖然地位高,但是劉備整體實力並不強,所以把關羽的地位也拉得比較低,相比較而言,張遼關羽投降時的地位,都沒有于禁在曹操那邊高,左將軍、假節鉞的地位,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得到的!

事實上,如果當時的于禁並不是七軍的主帥,而只是一個小副將,沒有左將軍的名號,那麼他的投降肯定是不至於這麼受人關注的,也不會被人非議這麼久!就如當年的張遼和張郃一樣,投了也就投了吧!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第3張

 

二、龐德的襯托

于禁參與襄樊之戰,遇到平地數丈的大水,本身就是非常倒黴的事情,但是他最倒黴的地方其實還在後面,因爲他碰到了龐統這個副將!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于禁投降之事之所以被如此放大,主要還是因爲他旁邊站着個龐德!

于禁投降,在我們常人看來,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於禁當時已經走投無路了,但是龐德的行爲卻讓于禁的投降看起來並不是非常光彩。龐德雖然只是副將,且是降將,但是人家面對關羽的進攻,可是拒絕主動投降的,而且就算龐德被捉,面對關羽的勸降,龐德也是拒不投降的,寧願以死明志!

《三國志》: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爲將,不早降何爲?”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爲國家鬼,不爲賊將也。”遂爲羽所殺。

與于禁的投降行爲來對比,龐德寧死不降的行爲頓時顯得非常高尚,令人非常敬佩。也正是因爲龐德的襯托,于禁原本無可厚非的投降,讓人看起來就非常拙劣了。連曹操都感嘆,他和曹操相知三十年,怎麼到了危難時刻的于禁,表現卻不如龐德了?

《三國志》: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以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關羽、張遼投降無損光輝一生,爲何于禁投降卻是污點? 第4張

 

三、故事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事實上,之所以張遼、張郃等一衆曹魏降將,在史書中的評價都不錯,乃是因爲曹魏最終做大了,掌握了話語權。若是當年白門樓,呂布逃了過去,成功的擊敗了曹操,那張遼在史書中的身份其實也是降將,比于禁好不到哪裏去。若是袁紹擊敗了曹操,那投降曹操的名將張郃,在史書中的評價,其實也要差上不少,甚至會被釘在恥辱柱上。從這些記載很容易就能看出一個道理,故事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勝利者肯定是儘量美化自己一方!

試想一下,如果當年于禁投降關羽後,關羽成功的擊敗了徐晃,拿下了樊城,最終中原動盪,曹操被擊敗,劉備集團獲得勝利,最終問鼎天下,那麼于禁的評價會如何呢?不用想,肯定非常高,史書中會說于禁這個人,心繫漢室,棄暗投明,他的後半生也將是非常光輝的。不過事實上,于禁在投奔關羽之後,緊接着的就是關羽大敗,于禁又被東吳給俘虜了。所以說啊,于禁這人真的是非常倒黴,要是關羽打贏了,那于禁投降的策略就是對的,關羽打輸了,于禁的投降自然也就是錯的了。

兜兜轉轉好幾年,最終於禁又回到了曹魏,這讓當年看重、佩服於禁的納西人怎麼想?當年的大英雄,竟然投降了敵軍,這給曹魏其他人會帶來多不好的影響?曹魏問鼎於天下,自然是不希望出現投降之人的,所以對於于禁這個人,自然要大肆抨擊了,以此在曹魏內部形成一個共識,投降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