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龍門石窟旁邊就是洛陽伊河,爲什麼石窟沒被水淹?

龍門石窟旁邊就是洛陽伊河,爲什麼石窟沒被水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龍門石窟是大興石窟建造羣,位於河南洛陽伊河河畔,就建在這麼危險的地方,爲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石窟沒有被水淹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伊水在龍門山之南積聚,受阻於此山無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時常洪水氾濫。因此,大禹鑿開龍門山,使龍門山分爲東西兩半,伊水便得以從兩山中間向北流出。

龍門山可作東西兩山的統稱,在其被伊水(伊河)分爲兩半後,其東山於武則天建香山寺後而專稱“香山”,而西山則繼續稱“龍門山”。

傳說中那個洪水氾濫的時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類似於堰塞湖,當然在那個時期形成的規模遠比堰塞湖大得多。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

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於是帶領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黃河,而伊水受阻於龍門山,因此鑿開龍門山使得伊水和洛水匯合一起注入黃河,從而解決了這裏的水患。

龍門石窟旁邊就是洛陽伊河,爲什麼石窟沒被水淹?

2010年7月,一場特大洪水逼近龍門石窟,把文物部門的專家急得團團轉。眼看着上千年的歷史遺蹟,就要被洪水衝的蕩然無存。但是居住在當地的人們卻絲毫不緊張。

幾百年來這裏都流傳着一句話,洪水不過龍門山。龍王爺遇見佛祖總是要低頭的,果然湍急的洪水一到佛像面前就變的溫順起來。這樣的結果對專家來說,既興奮又疑惑。難不成真是佛祖顯靈?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爲四大石窟,佛像總計有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爲盧舍那大佛,高達17米,約7層樓之高。

在佛像面前有一條伊河,專家對伊河的河道進行的仔細的排查,並沒有發現能解除洪水的奇特地形。就在專家想的茶不思飯不香的時候,突然有了新的思路,那會不會是佛像本身暗藏玄機呢?

龍門石窟所在地勢正好處在伊河的下游,大水來時它完全逃不掉,通過查閱史料發現,不止這一次大水奈何不了龍門石窟,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上百次的水災,這個“躺”在平原上的巨型佛龕從未受影響,真是不可思議。

直到後來的考察,站在河岸邊的佛雕附近聽到地下潺潺的流水聲,才恍然大悟,好了,答案就在這地底下。

專家立馬對佛像進行了勘察,在附近轉悠的時候發現龍門山的巖體構成和地質結構很不一樣。岩石之間有很多裂隙,裂隙中的石灰岩常年受雨水沖刷,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地下溶洞。洪水涌來,龍門山就像一塊吸水海綿一樣,加上河道拓寬,水流自然就溫順了。

龍門石窟旁邊就是洛陽伊河,爲什麼石窟沒被水淹? 第2張

作爲岩層容易腐蝕的龍門石窟,它正是開鑿佛像的最佳原料,同時這樣的原料也易碎,受到重壓時也會出現褶皺,也即是岩石與岩石之間的縫隙,也就是在自然力下形成圖中的溶洞,去過洛陽龍門石窟的遊客一般見過溶洞的景象,水流的腐蝕,使得岩石被三叉五縱的侵蝕掉。

同樣在伊河兩邊,龍門石窟的地底下整個像是城市地下的排水系統一樣,窟窟窿窿都在“分擔”伊河的水流量。在大水襲來時,上千年的沖刷使得河牀下充滿了“下水道”,岸邊的龍門石窟自然就能安然無恙。

古人真是夠聰明,在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中總會避其鋒芒,反其道而行之,不然也不會有如此巍峨的龍門石窟立於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