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域傳奇:探祕千年古國龜茲石窟

西域傳奇:探祕千年古國龜茲石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或許對“龜茲”人們並不瞭解,你可知“龜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是絲綢之路北道中段的咽喉。然而面對千年古國留下的文明,學者們開始擔憂了:“對龜茲藝術再不保護好,也許數百年後就再也看不到了。”

西域傳奇:探祕千年古國龜茲石窟

網絡配圖

日前,百年來首次完全由中國主辦、境內最具規模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

龜茲地區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始鑿於東漢。去年克孜爾石窟作爲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10月21日,百年來第一次完全由中國主辦、境內最具規模的聚焦克孜爾石窟壁畫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等11個國家和地區共100餘名着名專家、學者在杭州關於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古蹟保護與修復、佛教藝術研究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研討。與研討會同時舉辦的還有“千年敘述——中國巖彩繪畫作品文獻展”將同步開幕,這也是近年在中國巖彩繪畫規模最大的一次亮相。

石窟背景:比敦煌莫高窟早三個世紀

此次活動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表示,2008年第一次接觸龜茲石窟藝術即被震撼了,“克孜爾石窟比着名的敦煌莫高窟早三個世紀,至今,200多個石窟中保存着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敦煌學的很多謎團,上溯到克孜爾,便能迎刃而解,尤其有助於改變國人對中國畫的誤解——以爲中國畫只是文人的水墨畫。事實上,壁畫藝術同樣是中國畫的一部分,而且更爲廣袤。”

2012年中國美術學院與新疆龜茲研究院簽訂中國美院“2011協同創新中心·視覺中國”項目戰略合作協議,並在當地建立研究生教學基地。2013年開始,雙方爲“構建世界高水平的新疆克孜爾壁畫研究平臺”展開了更密切的接觸,而此次分別在杭州和拜城兩地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時間也是從當時開始的。

“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藝術成就基於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和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幷蓄與融合,”新疆龜茲研究院院長徐永明說,這場百年來首次由中國主辦、規模最大的龜茲學國際研討會,內容涵蓋藝術史、藝術實踐理論、古文字、考古和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等領域,最終可以將(克孜爾石窟壁畫)輝煌的藝術完整呈現出來。

新疆龜茲研究院成立於1985年,目前負責保護和管理的石窟羣共有9處,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着名的克孜爾石窟、臺臺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等。

西域傳奇:探祕千年古國龜茲石窟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會學者:對龜茲藝術既感動又遺憾

克孜爾224窟,須摩提女請佛緣。

據龜茲研究院院長徐永明介紹,克孜爾石窟在歷史上遭受過兩次浩劫,第一次浩劫是公元10世紀,在佛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紛爭中,克孜爾石窟伴隨着龜茲佛教的衰敗而逐漸被廢棄,並遭到較大破壞。

第二次則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在龜茲地區盜劫了大量壁畫、泥塑等。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魯克思其後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之所以關注吐魯番和克孜爾木頭建築構件,與他從小對木工的喜愛有關,他的博士論文即是關於《魯班經》的研究,他真正關注龜茲文物是在從加拿大轉到柏林工作以後,20世紀初,德國考察隊從克孜爾石窟揭取了一些文物,其中大部分現藏於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我是2010年第一次到新疆克孜爾石窟,當時看到那些殘缺的壁畫,既感動而又遺憾,感動的是那些古代藝術的魅力,遺憾的是這些壁畫畢竟遭到了破壞——當然,這是歷史的原因,”魯克思表示,但柏林所收藏的壁畫不及石窟壁畫鮮亮,這與當時探險隊運送以及其後德國戰亂受到的影響有關。他表示,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這些年來與龜茲研究院、中國美院合作很多,龜茲研究院副院長趙莉曾在柏林研究龜茲文物一年半時間,而這次研討會作爲規模最大的研討會,相信一定會把龜茲古代藝術的研究推向深入。

據徐永明、葉梅等所作的《新疆庫木吐喇石窟壁畫病害調查》發言中透露,目前石窟壁畫主要面臨巖體裂隙、雨水沖刷、壁畫空鼓等危害,庫木吐喇石窟溝口21窟(新二窟)窟頂壁畫堪稱龜茲石窟的珍品,2001年新二窟頂巖體產生崩塌,脫落巖塊直接砸在新二窟甬道頂前部及磚房屋頂,學者建議今後需要對洞窟底部進行防水設計、重新設計安裝窟門等。

一些學者表示,敦煌壁畫的保護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但龜茲壁畫現在還遠未像敦煌那樣廣受關注,“對龜茲藝術再不保護好,也許數百年後就再也看不到這些精美的藝術了,這絕非危言聳聽。”

 創作思考:對藝術的追本溯源可以理清畫史問題

克孜爾80窟,降伏六師外道。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作了題爲《“畫家畫”之壁畫與“六法”之間的關係》的發言,對於南朝時謝赫提出包括“隨類賦彩、傳移模寫”等內容的《六法》,王贊認爲,這兩個法則本質是壁畫色彩的理論。

西域傳奇:探祕千年古國龜茲石窟 第3張

網絡配圖

  而“傳移模寫”則是壁畫人物畫的基本準則。“謝赫‘六法’的本質爲《易經》河圖、洛書圖象推演下的陰陽八卦之學說,貫穿‘六法’的繪畫行爲的是以理、數、象、八卦世界圖式,從而形成一種空間與時間一體化的思維模式。其中”傳移模寫“實則是人物畫超大尺寸繪畫以及寺廟宗教壁畫題材爲內容創作時由小畫樣放大到壁畫稿子的重要過程。

”有關中國畫創作的思考,一直困擾着當代的衆多畫家。在一定意義上,圍繞中國畫創作的本源性思考得不到合理清晰的解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勢必還將會有更多爭論。而通過追本溯源,可以理清中國畫史上許多重要的問題。“

王贊說,”翻看美術史不難發現,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繪畫的發展,從古至今都是依據傳統源頭而爲之,我們需要追根溯源,找尋中國傳統繪畫最本源的精神追求,在今天,當我們試圖追問的時候,就需要明確文人畫和畫家畫之間所應當具有的清晰的界定和釐清,也只有這樣,中國畫創作者們纔會少一些干擾,多一些自由。“

龜茲是絲綢之路連接古代印度、希臘、波斯和中國四大文明交流通道的交匯處,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語言區。以石窟藝術爲代表的龜茲文化,至今仍是國際上廣爲關注的古代文化遺產。然而隨着地理環境的變化、絲綢之路衰微和宗教更迭等原因,如今的龜茲石窟湮沒於歷史塵埃之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