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孫權武力奪取荊州,全據長江之後,爲何不能繼續北向奪取天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孫權對荊州念念不忘,在他繼位之後,就開始了對荊州的攻伐。在赤壁之戰後,荊州暫時落入劉備之手。孫權在向劉備索取荊州無果後,不惜發動戰爭奪取了荊州。可是在東吳奪取荊州後,依然始終被魏國壓制,不能北進中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一、讓孫權念念不忘的荊州。

在官渡之戰時,孫策準備趁機襲擊許都,但是在渡江之際遭到刺客的襲擊,不幸身死。年輕的孫權繼位,面臨着極爲複雜的局面。他團結羣臣,羣策羣力,終於保住了東吳的基業。在此之後,他就把目光看向了荊州。

當時的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統治階層矛盾重重,毫無進取之心。表面上荊州處於長期和平狀態,經濟繁榮,人煙富庶。但是,在其他勢力的眼中,荊州就是一塊待人宰割的肥肉。孫權的謀士魯肅就向孫權進獻了著名的《榻上問策》,指出了東吳的戰略方向。

魯肅的建議十分簡明精準。他認爲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猝除。因此魯肅向孫權建議,要向荊州發動攻勢,奪取長江上游,全據長江,建號帝王,然後再北向爭奪天下。孫權採納了這個建議,並付諸實施,發動了對荊州的戰爭。

經過艱苦激烈的戰爭,孫權終於擊敗了老對手黃祖,開始突破荊州的防線。但是在這個時候,北方的曹操開始了對荊州的攻略。他接受了劉琮的投降,在長阪坡擊破劉備的主力,控制了整個荊州。孫權與劉備結盟,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纔將曹操的勢力驅逐回北方。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2張

經過赤壁之戰的孫權,對荊州重要性的認識更加刻骨銘心。正是由於曹操控制了長江上游,橫跨長江兩岸,才使得東吳處於極爲不利的戰略地位。在這種形勢下,東吳內部有的人被嚇破了膽,竟然要求主動投降曹操。爲了保證東吳的戰略安全,孫權決心一定要控制荊州。

不過,覬覦荊州的不僅僅東吳一家,它的盟友劉備也早把它當成了囊中之物。在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裏,荊州是北進宛洛的出發陣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孫權和劉備爲了荊州的歸屬進行了長期博弈。

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孫權趁關羽進行襄樊之戰的機會,向荊州發動了突襲。由於後方空虛,將士投降,孫權很快奪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從此,荊州落入東吳之手,孫權也終於達成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3張

二、東吳奪取荊州後爲何不能北進中原。

孫權奪取荊州後,就達成了他的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最終,孫權也登基當了皇帝,建立了吳國。如果按照《榻上問策》的戰略計劃,下一步東吳要做的就是北進中原,奪取天下了。但是這一步直到東吳滅亡也未能實現。相反,在大多數時間裏,東吳都一直被魏國壓制,遭受着魏國的攻擊。這一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東吳的實力不足,完全承擔不起奪取天下的戰略任務。在當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無論從人口數量和土地開發方面,魏國都要遠超吳國。當時的人評價說,曹魏佔有了十分之七的天下,蜀漢和東吳只佔有了十分之三。

僅僅從軍隊的組成來說,魏軍擁有精銳的鐵騎,在陸地上就遠比吳軍的戰鬥力強大。在平原地帶,東吳的軍隊根本不是魏軍的對手。這迫使東吳作戰必須依靠水軍的掩護,不能離開江河過遠。東吳想要單獨從長江流域向北進攻,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在東吳從劉備集團手中奪走荊州前,這種情況還不算那麼嚴重。這是因爲孫權聽從魯肅的勸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這使得劉備與曹操短兵相接,分擔了長江上游的防務,減輕了東吳的壓力。東吳得以集中兵力,在合肥方向上持續發動攻勢,給曹操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4張

但是,在孫權奪取荊州後,他的戰略態勢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了。在魯肅去世後,接替他職位的呂蒙向孫權提出建議,武力奪取荊州。他向孫權的建議是,在奪取荊州後,派孫晈守南郡,潘璋守白帝,蔣欽率領水軍萬人巡遊長江上下,自己則率軍爭奪襄陽。

按照呂蒙的建議,東吳本來就有限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了。在奪取荊州前,荊州由關羽鎮守,牽制住襄樊方向上的曹軍。東吳負責的防區是從江夏以下的長江流域。東吳能夠集中十萬兵力攻擊合肥。但是在奪取荊州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東吳不但要防守全部的長江防線,增加了襄樊方向的防禦任務。而且爲了防止劉備方面的反擊,還要增強夷陵方向上的兵力。這樣,東吳的兵力就捉襟見肘了。呂蒙向孫權提出的建議,實際上是讓東吳完全轉入戰略防禦的建議,毫無進取心可言。

而且在背信棄義撕毀盟約,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後,孫權還遭到了劉備的報復。在夷陵之戰中,孫權雖然取得了勝利,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僅僅水步軍的兵員損失就超過了萬人,讓原本就緊張的兵力更加短缺。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5張

就算是劉備和孫權講和之後,孫權也不得不在夷陵方向上保存一支重兵,以防蜀漢的突然襲擊。這一切,讓東吳已經失去了向北進攻的能力。甚至於在曹魏燒燬襄陽、樊城撤退的時候,東吳都不能派出一支軍隊去佔有這個戰略重地。

可以說,是孫權採納了呂蒙的建議,造成了東吳的這種局面。劉備集團和曹魏勢不兩立,雙方毫無講和的可能。孫權原本可以利用這個外交上的優勢,不必擔心劉備會對自己發動戰爭,專心對付曹操。他如果不是急於奪取荊州,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在合肥方向上發動攻勢,北進中原。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6張

如果孫權願意爲此付出相當的代價,即便是張遼在合肥堅守,依然是不可能擋住孫權北進的。這一點,呂蒙曾經和孫權進行過探討。呂蒙認爲奪取和守住徐州是可能的,但是需要至少七八萬兵力。這個兵力數量,已經接近東吳能夠動員的機動兵力極限了。經過權衡,孫權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轉而決定武力奪回荊州。

孫權奪取荊州,得到的是暫時的戰略安全,失去的則是北進中原的機會。孫權達到了全據長江,建號帝王的戰略目標,但是已經無法實現下一步北向爭奪天下的戰略目標。隨着時間的推移,東吳和曹魏實力的此消彼長,東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孫權奪取荊州之後 孫權爲何沒有北上奪取天下 第7張

結語:

孫權繼位後,就一直想佔有荊州。這是因爲他與魯肅確定了東吳的戰略計劃,那就是全據長江,建號帝王,北向爭奪天下。當孫權佔領荊州後,卻沒有能夠完成戰略計劃的最後一步,不但不能北進,還時時遭到曹魏的壓制。這是因爲孫權戰略選擇錯誤,讓東吳的實力無力承擔這個任務。

東吳和曹魏原本就實力相差很大,孫權在奪取荊州後,增加了襄樊方向上的防禦,使得本來不佔優勢的兵力更加分散。再加上與劉備反目,遭受了夷陵之戰的損失,還要在夷陵方向上保持兵力以防萬一。這樣,東吳剩餘的兵力根本無法完成北向爭奪天下的任務了。孫權奪取荊州,只是得到了短暫的戰略安全,卻永遠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