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屈身忍辱近十年 孫權奪了荊州後爲何不敢稱帝

屈身忍辱近十年 孫權奪了荊州後爲何不敢稱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實話,不管是《三國演義》中的孫權,還是歷史上的孫權,都沒有其父“江東猛虎”孫堅的勇敢剛毅,沒有其兄“小霸王”孫策的蓋世銳氣,沒有一代奸雄曹操橫掃北方、詩蓋寰宇的震撼氣魄、更沒有亂世梟雄劉備艱難創業、布衣起家的傳奇經歷。可是作爲“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的一代亂世君王,孫權卻也不失爲一代英豪。

公元220年,劉備失荊州,天下三分成定局。此時,在一個正常人看來,孫權應當張燈結綵,趕緊縫製龍袍忙着稱帝啊。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隨後遷都建業。其實這種屈身忍辱纔是孫權高超的政治計謀!

屈身忍辱近十年 孫權奪了荊州後爲何不敢稱帝

網絡配圖

曹操與曹丕先後封了他南昌侯與吳王,卻在封他爲吳王以後不久,見到他打敗了劉備,吞併了荊州的南部、宜都郡,與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個郡,聲勢浩大,就藉口他不曾遣送兒子孫登當人質,而大興問罪之師。孫權始則卑辭道歉,繼則以不用魏國的年號,而自創一個“黃武”二字的年號作爲抗議(以魏的黃初三年爲吳的黃武元年),卻未敢再進一步自稱皇帝。

爲什麼到了後主建興七年,亦即他自己的黃武八年,他竟然在四月丙申日自稱起皇帝來了呢?因爲,黃武七年八月,他的手下陸遜在(安徽潛山縣東北的)石亭大破魏明帝曹叡的大將曹休,從此,他已經不再對魏國有畏懼了。

屈身忍辱近十年 孫權奪了荊州後爲何不敢稱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作爲三國中最晚稱帝的一方。其實也是最沒有想法的一方,稱帝之前,孫吳政權就只是想“極長江之限而有之”,割據江南與北方抗拒。在當時可以講是基於漢末社會大亂的一種臨時性考慮。後來孫權稱帝,是明確地以地域性政權來立國。所以吳地的人對孫權非常支持,吳地士人支持孫權,很明確地就是爲了江東自保,使在江東的安定生活不要被北方的戰亂所侵擾。孫吳政權基本沒有統一的野心,因此其對外戰爭次數最少,戰爭的目的主要是防禦性的,有時是爲了取得有利的防禦位置而進行的防禦性進攻,或爲了撈點便宜在別人發生內亂時進攻搶奪地盤。

屈身忍辱近十年 孫權奪了荊州後爲何不敢稱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然,孫吳政權內部也是相對最爲安定的,後來北方因五胡亂華而再次生亂,江南能夠成爲中國文化一脈不絕的重心與維繫,與孫吳時期以地域性政權立國而進行的防守與發展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