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備已經佔據荊州大部,爲什麼還要向東吳暫借南郡?

劉備已經佔據荊州大部,爲什麼還要向東吳暫借南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奪取了荊南四郡,爲何還要向孫權借荊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荊州無疑是魏蜀吳爭奪的焦點,曹操南下需要攻佔荊州,劉備東出也需要荊州,而東吳爲了鞏固長江防線同樣需要奪取荊州,這也導致三大戰役中的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全部圍繞荊州展開。

荊州下轄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和零陵郡等七郡。赤壁之戰後,曹操爲以後南下,仍然死守南陽郡,孫權作爲赤壁之戰主力,卻只得到了江夏郡北部和南郡。而劉備則趁機以劉琦的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並上表保舉劉琦爲荊州刺史,但由於劉琦不久後去世,劉備實際上成爲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

不過,劉備雖佔據荊州大部,但其地盤以西是武陵山區和黔中高原,東部和北部是東吳地盤,南部則是士燮的地盤。同時,佔據荊南四郡的劉備實力雖然得到擴充,但在三國亂世之中實力仍然相對弱小,因而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對外拓展。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曾向其詳細分析了東漢末年的局勢,並對未來發展提出了具體規劃,這便是著名的《隆中對》,原文如下: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已經佔據荊州大部,爲什麼還要向東吳暫借南郡?

在這份蜀漢的未來戰略規劃中,諸葛亮認爲關鍵便是“跨有荊、益”之地,此時劉備已經佔據荊州大部,那麼下一步顯然是向益州發展。然而,由於益州地處四川盆地,而從荊州進入益州的關鍵便是南郡,於是劉備先後兩次向孫權提出暫借南郡的江陵地區給自己。

對於劉備的借地請求,孫權最初並不同意,原因是周瑜同樣提出了奪取益州的計劃,然而周瑜去世之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最終還是同意了。一方面源於此時曹操仍然佔據着南陽郡,而孫權佔據的南郡和江夏郡北部正好處在曹操和劉備夾擊之下,形勢極爲不利。二是如果將南郡借給劉備,正好可以將劉備推到對抗曹操的最前沿,而東吳則可趁機攻佔交州。

在成功借到南郡之後,最終成功以荊州爲根基,奪取了益州之地。然而,由於荊州地區直接威脅着東吳腹地,因而在劉備佔據荊州、益州實力大漲之後,孫權立即派人向劉備討還南郡,作爲連接荊州、益州的關鍵,劉備自然不肯歸還,這纔有了之後的湘水劃界。

同時,也正是源於荊州的重要戰略地位,由於其歸屬問題,蜀漢和東吳的聯盟始終存在着隔閡,並最終爆發了夷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