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那些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人分別都有誰?結局如何?

那些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人分別都有誰?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清朝皇帝康熙的功績之一就是少年時除掉了鰲拜,那麼那些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人分別都有誰?結局如何?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索額圖乃是滿洲正黃旗赫舍里氏,他的父親是大學生索尼。順治帝去世之前,曾安排四位親信大臣輔佐康熙,其一便是索尼。索額圖比康熙大十幾歲,他早期擔任康熙的貼身護衛,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

索尼家族一直以來都和鰲家視若仇敵,雙方矛盾極深。因此,康熙帝早年就利用索家制衡鰲拜。後來爲了扳倒鰲拜,索額圖受命,特意從貴族子弟以及重臣之子中選拔出一些身體強健,又忠心耿耿的少年。

之後,再將他們經過一番特殊訓練,便可用來協助康熙擒拿鰲拜。當時,康熙召見鰲拜面聖,少年們便扮成太監,等到鰲拜進殿之後,他們便對其痛下其手,徹底擒拿鰲拜。

等到這件事情結束以後,索額圖就立即升至保和殿大學士,其地位相當於當朝宰相。作爲索家之子,且爲擒拿鰲拜的首功之臣,他頗受康熙帝的重用。康熙帝曾將編修清帝實錄的任務交給了他。

不久之後,他又被封爲太子太傅,由此可見,康熙對他寄予了厚望。然而,人若是站得太高就容易迷失本心,總有一天會跌落下去。鰲拜如此,索額圖亦是如此。一路順風順水的索額圖,在權力之中逐漸迷失自我,成爲了權力之奴。

那些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人分別都有誰?結局如何?

作爲朝中位高權重之人,他多次貪污受賄,甚至還肆意打壓同僚。種種行爲,讓康熙也再無耐心,便開始針對他打壓他。直到最後,康熙直接免去了他身上的重要職務,安排了一個閒職給他。

幾年之後,索額圖又因在北疆談判、平定噶爾丹中頗有功績,康熙才把他重新召回朝廷,授予侍衛內大臣。雖說二人關係有所緩和,但康熙一直對他很是忌憚。

一是因爲,他與重臣納蘭明珠互植私黨,作威作福已久,康熙對此頗有不滿。二是太子胤礽和康熙之間矛盾激化,太子母親又是赫舍里氏。因此,作爲家族成員之一的索額圖,也遭到康熙的冷落。

康熙四十二年,他因參與皇太子權力鬥爭,被康熙定下四大罪狀,囚禁於宗人府。同年九月,他又被康熙賜死,甚至罪名嚴重。康熙向來對待臣子比較宅心仁厚,但他暗中扶持胤礽,想要讓其代替康熙,的確是過於囂張。

康熙原本念在他是大清功臣和老臣,對索家算是很照顧。只是,索額圖未能忠於他,背地裏搞謀反之事,致使康熙忍無可忍,纔將他徹底抹殺。這位有功之臣雖是善始,但卻未善終,原因在於其威脅到康熙的位置和利益,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除了索額圖以外,在當年智擒鰲拜時,也曾有五位少年留有痕跡。他們分別是,愛新覺羅·赤哈、佟佳·揚古泰、齊佳·明圖珠、黃昌順以及魏寶全。

他們幾位在鰲拜下馬時,都被康熙委以重任。其中,第一位愛新覺羅·赤哈,乃是皇室中人,當年擒拿鰲拜之時,年僅十七歲。自從事成之後,便被康熙任爲兵部郎中。

在他而立之年後,又擔任了湖南巡撫。清朝時期,巡撫一般官制從二品,一旦有兵部侍郎的官職在身,都算作爲正二品。身居如此高位,確實是深受皇帝信任。不過,他活的時間並不長,三十六歲就因病逝世,確實很是可惜。

揚穀泰和明圖珠,皆是“上三旗”滿族貴族子弟,前者被任二等侍衛,一路平步青雲,直至杖朝之年壽終正寢。後者爲兵部郎中,只不過幾年之後,他因家中老母病重無人照顧,爲盡孝道,主動辭去朝中職位。

康熙念在他很有孝心的份上,賜予他大量賞銀。而明圖珠後來,便通過這些銀兩在民間經商,因多次受到皇帝以及昔日同僚的照顧,他的生意也是做得風生水起。

而最後兩位,皆是漢族臣子之子。黃昌順雖被康熙委以重任,但因性格過於囂張跋扈,不懂得收斂,最終也不得不免去其官位。但考慮到他算是有功之臣,並未懲罰他。

那些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人分別都有誰?結局如何? 第2張

魏寶全因在智擒鰲拜時表現勇猛,被安排在御林軍中。後來,他因參與平定三藩有些功績,又將其任爲廣東巡撫。只不過,他並未繼續在朝中爲官,後來早早辭官回鄉。康熙也是頗爲善待他,允許他繼續領巡撫俸祿,讓其安享晚年。

這五位有名有姓的少年,皆受到了康熙的賞賜和厚待,比起首功之臣索額圖,確實是善始善終了。當然,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一些無名少年,按照康熙的一貫作風,必然少不了他們的恩惠。

不得不說,鰲拜的落幕對於康熙來說,是極爲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參與擒拿鰲拜的功臣,或許對大清百姓沒有太多功勞,但對於康熙來說卻是功不可沒。他如此重用他們,不僅是因爲他們幫自己奪回了權力,更是很好地展現了寬厚仁德的皇帝形象。

康熙向來對功臣及老臣寬厚以待,就從納蘭明珠的結局便可得知。在封建時代,身爲臣子若是過於囂張,確實是不識時務者,也就避免不了受到皇帝的猜忌。

居其位做其事,處於什麼環境就適應什麼環境,位於皇權之下的臣子若是明白這一點,大多數都會善始善終。歷朝歷代,能推動歷史之變革者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否則,那便是自陷泥潭,神仙也無法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