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母爲文德皇后長孫氏。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據說在唐朝的時候,李淵去世之前,曾對李世民說了這樣一句話: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

李淵這話的意思,便是指當初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李世民親手弒殺了他的兄弟,然後逼李淵讓位給他。對此,李淵一直心存怨恨,所以纔會在臨死之前說出這樣的話。李淵臨死之前,是否真的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知道。但從後來的唐朝歷史來看,李淵的話,就彷彿是一個詛咒,真的應驗了。

就在李淵去世十年之後,李世民的兒子,竟然真的造反了。而且,李世民造反的這個兒子,還是他的太子。更加諷刺的是,李世民的兒子造反,不是爲了和自己的兄弟爭皇位,而是因爲受不了李世民的管教!因爲不想再讓李世民給他找家教老師,所以纔會鋌而走險謀反!

這段奇葩故事的主角,便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要想說清楚李承乾的這段故事,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公元619年,李承乾生於長安。當時唐朝纔剛剛開國一年時間,還沒有真正統一天下。李世民也只是一個秦王,在李承乾出生的時候,剛剛打敗了西秦霸王薛舉,成了李唐政權最能打的統帥型人物。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李承乾的出生,對於整個李家來說,都是一個喜訊。因爲李承乾是李世民的第一個兒子,而且是李世民和自己的正妻長孫氏所生。李承乾出生後,因爲出生於承乾殿,李淵乾脆直接將承乾兩字給了他,做了他的名字。一年之後,李承乾尚在襁褓當中的時候,李淵便將他封爲衡山王,足以證明對他的寵愛。

此後的幾年裏,李承乾逐漸長大,李世民對自己這個長子,更是傾盡一切去愛護。在李承乾六歲那年,李世民便找來了陸德明和孔穎達兩位大儒,做李承乾的開蒙先生。這就好比今天某個家庭,孩子剛要上幼兒園,老爹便給兒子招來了兩位頂尖院士,做他的幼兒園老師。

這種事情,也只有李世民做得出來了。

在李承乾八歲那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然後順利登基稱帝。李世民登基之後,李承乾便同時被封爲太子。對於當時的李承乾來說,他或許還不明白玄武門事變的意義,更不知道太子這兩個字的重量。但從這時開始,年幼的李承乾便開始在長輩們的教導下,努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儲君。

後來的事情證明,李承乾真的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作爲太子,李承乾一直是十分努力,不管是在學業還是在品德上,都讓大家十分滿意。就連挑剔的朝臣們,也對李承乾讚譽頗多,認爲李承乾將來一定會是一位明君。

至於李世民,身爲父親,李世民對李承乾這個兒子,同樣也傾注了更多的心血。不過,李世民對兒子的這種愛,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狼爸’。在物質生活上,給予足夠的支持。貞觀五年,李承乾生病的時候,向來不信鬼神的李世民,難得爲此修造道觀與佛寺,爲李承乾祈福。李世民這樣的做法,足以證明他對李承乾是多麼的喜愛。

但同時,在教育方面,李世民卻堪稱嚴苛。當時唐朝所有最頂尖的大儒,幾乎都被李世民找來,做李承乾的老師。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李承乾一直生活在李世民的高壓教育之下。李世民幾乎傾盡自己的一切,希望能夠將李承乾培養成一個完美的儲君,將來好接自己的班。而李承乾也是極爲努力,希望自己能夠真正得到李世民的認可。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第2張

然而,公元636年,在李承乾18歲這一年,一個突然事件的發生,卻打破了李家內部的這種溫情。

這一年,李世民的髮妻,李承乾的生母,長孫皇后,因病去世了。

長孫皇后的去世,對唐朝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之間的關係。

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裏,李世民一直用自己的‘狼爸式’教育,全方位的教育李承乾。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父子二人是很難進行平等溝通的。不過,在這其中,長孫皇后卻可以起到一個良好的溝通作用。正是因爲長孫皇后的努力溝通,即便李世民嚴苛對待李承乾,李承乾依然可以感受到父愛,明白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但是,隨着長孫皇后去世,父子二人溝通的橋樑,便徹底斷了。

李世民本人是一個十分英明的帝王,雄才大略,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極爲罕見。但唯獨在處理家庭關係這件事上,李世民是真的不擅長。尤其是在對待李承乾的時候,李世民偏執地認爲,只要給李承乾找來足夠多的好老師,讓李承乾受到最好的教育,李承乾將來就一定能夠成爲一個成功的皇帝。

但李世民卻忘了,他的做法,可以讓所有人滿意,唯獨沒有考慮到李承乾的感受。

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時唐朝所有著名的大儒,比如於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等等,都被李世民一股腦的弄到了太子府,做了李承乾的老師。這些名字,每一個都代表了一段傳奇,都是當時最有學問的人。但問題是,這些人同時也都是那種十分強硬的諫臣。比如魏徵,在朝堂上向李世民進諫的時候,連李世民都能氣到想要砍他的頭。

一個魏徵,便已經是如此。一堆魏徵這樣的人,同時盯着李承乾,李承乾的日子,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第3張

這些大臣們,幾乎時刻盯着李承乾,完全照着書裏作爲‘古之聖賢’的標準,來要求李承乾。問題是,書裏的聖賢,那都是後人美化過的,現實當中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完美的人!以一個完美的標準,來要求李承乾。一天兩天或許還可以,但時間長了,就算是真正的聖人,也受不了這種生活啊?

於是,在這種壓力之下,李承乾的性格,開始逐漸扭曲變態。

修房子,不行!親近宦官,不行!李承乾所有的行爲,只要不合這些大儒的心意,這些大儒就會拼命去進諫,而且動不動就以死明志,來個死諫。在這種高壓生活下,李承乾越發苦惱,身邊也沒人可以訴說這種苦悶。李承乾曾寵信過一個叫‘稱心’的宦官,和這個宦官說說自己的心裏話。結果這事被幾個大儒知道以後,幾位大儒紛紛上書進諫,最後搞得李世民直接下令,砍了這個宦官。

如此高壓的生活,讓李承乾越來越苦悶。爲了紀念那個宦官,李承乾甚至還曾在太子府內,爲其私設牌位,日夜祭奠。這些行爲的出現,標誌着李承乾已經開始逐漸出現了叛逆的心理。

在這種生活當中,李承乾也開始思考,自己爲何會活得這麼難?最後,李承乾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了自己最尊敬的父親,李世民!李承乾發現,正是因爲李世民對他的要求過高,所以纔會導致他的生活,如此的可悲。

此時的李承乾,還沒想過謀反這種事情,但接下來的幾年裏,另一件事的發生,卻讓李承乾最終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李世民不止李承乾一個兒子,除了李承乾之外,李世民還有很多兒子。這其中,便包括李承乾的同母弟弟李泰。李泰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年紀大了之後,對於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產生了覬覦之心。而對於李泰,李世民又從來不吝嗇讚美之情,這些更是讓李承乾感到了威脅。

父親的嚴苛要求,以及對弟弟的喜愛,再加上弟弟的步步緊逼,這些都讓李承乾的危機感越來越強,時刻擔心自己可能會丟掉太子之位,甚至會丟掉性命。於是,李承乾終於決定,用最激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第4張

李承乾的選擇,便是直接發動政變,通過政變逼李世民退位,自己登基做皇帝。只要他做了皇帝,那麼便再也沒人可以如此嚴苛要求他,也沒人會威脅到他的位置了。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佑,卻搶先一步,在封地內發動了兵變。李佑起兵的原因,同樣是因爲受不了李世民的高壓教育。最後,在李世民的鐵腕鎮壓之下,李佑很快就被鎮壓了。但是李佑的謀反案,卻牽連到了東宮的一名官員。最後在審訊當中,這名東宮官員,意外供出,太子竟然也要謀反!

當這個消息擺到李世民面前的時候,李世民也陷入了兩難。

李世民從來沒想過,李承乾竟然走上了謀反的錯誤道路。長久以來,李世民對李承乾都是極爲寵愛的,只是這種寵愛,顯得有些嚴苛。李世民也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換太子的事情。然而此時,李承乾的謀反案,已經擺在面前。就算李世民再怎麼寵愛兒子,也不可能輕輕放過了。

李承乾身爲太子,爲什麼會鋌而走險謀反? 第5張

最終,李世民不得不廢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將李承乾流放黔州。此後,李世民爲了救李承乾的性命,同樣也沒有選擇次子李泰做皇帝,而是立嫡三子李治爲太子。因爲李世民知道,只要李泰做了皇帝,將來李泰登基之後,肯定要報復李承乾,李承乾到時候就必死無疑了。

然而李世民萬萬沒想到,李承乾到了黔州之後,大概是因爲水土不服的原因,纔剛剛過了幾個月,便因病去世,客死他鄉了。

至此,李淵昔年的那個詛咒,終於應驗了。

其實,縱觀李承乾的這個故事,我們也不難發現:李承乾會造反,純粹是李世民逼出來的。如果李世民能夠對李承乾寬容一些,恐怕李承乾也不會鋌而走險。

至於李淵的那個詛咒,是否真的有道理,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後來的歷史來看,我們可以斷定,李家的男人,確實不太會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