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承乾爲什麼造反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李承乾的一生再次說明一個千古不易的道理:太子不能做太久。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作爲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打小就十分受寵,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承乾”,史書記載這一命名取自承乾宮,但皇室家族,一舉一動,皆有深意,豈是隨隨便便給的。

李世民繼位後,馬上立李承乾爲太子,作爲長孫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李承乾做太子合理合法,毫無爭議,況且當時的李承乾,十分招人喜愛,史書記載: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千萬別小看這幾個字,古人寫文講究言簡意賅,尤其是史家用語,每個字每句話都有大深意。“丰姿峻嶷”自不必說,長得帥不帥,見仁見智,要知道李家、長孫家都是世代公卿,基因絕對過關。

而“仁孝純深”就很講究了,“仁”往往用來形容君王,所謂“仁者愛人”,而“孝”是評價皇族品行的必要條件,古人以孝治國,歷朝歷代都把孝放在第一位。如此定義李承乾,其身份地位可想而知。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第2張

公元636年,年僅36歲的長孫皇后過世,這位以賢德著稱的女子,在輔助老公登基九五後來不及享受就撒手西去,除了悲傷的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去世也成爲李承乾命運的轉折點,此前他雖已被立爲太子,但在母親的看護下,不敢造次,母親去世後,他彷彿離開籠子的飛鳥,放入大海的游魚,變得無拘無束,也因此肆無忌憚。

李世民忙於國事,哪裏留心這些蠅頭小事,且他自己天賦異稟,以爲別人都如自己一般,所謂子承父業,天經地義,要知道,李世民15歲那年已經娶長孫皇后過門,17歲就帶兵到雁門關營救隋煬帝,19歲更是與父親在晉陽起兵反叛,推己及人,兒子再不濟也不會差自己太多。

但世事就是這麼無常,所謂“灑下龍種,收穫跳蚤”,兩夫妻都是人中龍鳳,又是第一胎,即便用今天的科學理論推定,也應該是個三好學生,哪想到兒子如此不爭氣,母親一走,就完全變了個人,飛揚跋扈不說,還在後宮搞起了同性戀,爲了一個小伴家的死哭哭啼啼,多日不上朝和父親慪氣,對父親指派來的老師也是愛理不理,最後竟然其了殺心,想把張玄素幹掉,全然沒有君臨天下的樣子,與父親的期望值相差甚遠。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第3張

而同母的弟弟李泰卻趁勢而起,史書記載他:“聰敏絕倫”,這一評價同樣有深意,李承乾是顏值不錯,仁義孝順,而李泰就是聰明,站在父母親的角度,即便不偏心,也會不由之主的對聰明孩子另眼相看,史書記載李世民對李泰“特所寵異”。

長孫皇后去世那年,李泰已被封爲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而愛子心切的李世民爲了與兒子朝夕相處,不惜破壞制度,讓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

武德殿雖然比不上東宮,可也十分靠近,當年齊王李元吉就住在這裏,李世民的做法引發了李承乾老師魏徵的激烈反對,認爲這樣做等同於釋放一個危險信號,有引發奪嫡的危險。

但李世民不爲所動,依然對李泰恩寵至極。

以李世民的智商,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縱然愛子心切,也不至於犯這麼大的錯誤,但他一意孤行的背後可能另有含義,現在看來,這更像是一種激將法,做父親的希望藉此刺激長子發憤圖強,改過自新。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第4張

可惜已經成年李承乾早已失去了早年的聰明伶俐,不但不理解父親的苦心,還爲了防止皇位落到弟弟手裏,不惜發動政變。

要說李承乾已經是太子了,李世民又沒有明確表露出廢立之意,李承乾爲什麼一定要造反呢?

有這樣幾個原因:

(1)年少氣盛,沉不住氣。

李承乾謀反於貞觀十六年,時年24歲,按照今天的標準,也就是個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其閱歷、能力並不足以保證足夠的判斷力,再加上侯君集等人的蠱惑,最終走上了黑路。

(2)風俗使然

唐朝雖然是漢族正統王朝,但其依然脫胎於北魏鮮卑王朝,這其中李淵的祖父起於北魏六鎮,後來榮升爲西魏八柱國,按照鮮卑風俗,嫡長子並非唯一繼承人,其他子嗣同樣可以參與競爭,雖然李氏主政中原後,採納漢文化中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但文化傳統的影響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第5張

(3)局勢所迫

李世民雖然沒有廢立之意,但他對李泰的過分寵愛讓李承乾感覺到了危機,廢長立幼雖然不詳,但並不常見,隋煬帝楊廣就是擠掉哥哥楊勇上位,父親李世民同樣不是嫡長子,長輩的真實遭遇加劇了李承乾的繼位危機,讓他孤注一擲,鋌而走險。

(4)缺乏教養

李世民雖然生於官宦世家,但其母太穆皇后卻十分不簡單,她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襄陽長公主之女,按照輩分,周武帝宇文邕是她的親舅舅。身份尊貴,持家有方,對子女的教育極爲嚴格,雖說李世民三兄弟不和,但其能力才學卻都是出類拔萃,也正因爲如此,給李淵選擇接班人出了個大難題。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爲何還要謀反?李世民是如何將兒子逼得造反? 第6張

李承乾比之父親就差多了,李世民早年隨父親起兵,根本無暇顧及子女教育,長孫皇后雖然賢德,但精力也都放在幫助老公打江山這件事情上,對子女疏於管教,當然,這其中也有李承乾自身和教育環境的因素,據說李世民爲了督促兒子成才,把當朝名臣都委任爲李承乾的老師,什麼魏徵、張玄素、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劉洎、岑文本、馬周……這些人才學自是不必多說,但對教育學生卻是一知半解,只能把師道尊嚴那一套照搬過來,對李承乾嚴格管教,動輒以稟報皇帝來威脅他,導致李承乾逆反心理嚴重,長此以往,師徒關係惡化,李承乾再聽不進忠言。

李承乾謀反事發後,李世民依然不願意殺他,只是將他發配到了黔州,而聰明的魏王李泰也沒有因此上位,老爹喜歡他不假,但不代表不喜歡別的兒子,據說李世民自言: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可見李世民還是很瞭解兒子的秉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