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承乾已經是皇太子了,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李承乾已經是皇太子了,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德年間,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被立爲皇太子。貞觀十六年,身爲太子的李承乾走上了謀反之路,卻以失敗告終。他爲什麼會謀反呢?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承乾之所以冒險謀反,主要還是害怕自己當不上皇帝。他的謀反,可以說是古代太子教育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了。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於長安太極宮承乾殿。因爲出生於承乾殿,所以他爺爺李淵親自給他賜名,李承乾之名,由此而來。

這一年,是唐朝武德二年,也就是唐朝開國的第二年。當時唐朝還沒有統一天下,但已經雄踞關中,有鯨吞天下之勢。

這一年,李世民還是秦王,剛剛滅掉了隴西的薛舉和山西的劉武周。在唐朝內部,地位僅在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之下,是李淵最信任的頂級戰將。這時的李世民,和大哥李建成關係還不錯。所以李承乾出生的時候,李建成還送了禮物給這個大侄子。

這一年,李世民22歲,正妻長孫氏20歲。而李承乾,則是他們的嫡長子。

可以說,李承乾生來就帶有諸多光環,而且給大唐帶來了好運。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當中的李承乾,便被李淵冊封爲恆山王。相比之下,就連太子李建成的幾個兒子,都是稍大一些之後,才被封王。李淵對他的寵愛,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這也和當時他爹李世民的戰功有關,從唐朝正式開國以後,李世民一直帶兵南征北戰,戰無不勝。就算是爲了表彰李世民,李淵也得對李承乾另眼相看。

李承乾已經是皇太子了,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隨着李承乾一天天長大,他爹打得勝仗也越來越多,唐朝也逐漸統一天下。就在李承乾受封衡山王的同一年,李世民在虎牢關以三千精銳,戰敗了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經此一戰之後,北方的王世充、竇建德都被唐軍擊敗,唐朝統一天下之勢,已經勢不可擋。而李世民本人,也因此被封爲天策上將,功勞大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

也正是在這一年開始,因爲地位越來越高,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關係,也逐漸出現了裂痕。此時剛剛會開口說話的李承乾,或許無法理解,自己老爹爲什麼和自己大爺會相互對立。但這場衝突,卻是真正地改變了李承乾的命運。

公元618年,玄武門事變爆發。李世民踩着自己兄弟的屍首,登上了大唐權力的至高寶座。李世民登基之後,當時年僅八歲的李承乾,便被封爲太子。

雖然此時的李承乾,估計還不知道太子之位意味着什麼。但從這一年開始,這個年僅八歲的男孩,確實成爲了大唐萬衆矚目的儲君。從這之後,年少的李承乾,便竭盡全力去扮演一個完美的太子。

身爲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從小就得到了超一流的教育。李承乾剛六歲的時候,李世民就令孔穎達、陸德明兩位當時最頂尖的儒學大家,擔任他的啓蒙老師。這就好比於今天一個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找一個諾獎獲得者來給他當幼兒園老師。稍大一些之後,更是拉來李綱等一堆大儒,輪流給太子授課,給李承乾打造了一個無比豪華的‘早教天團’。

貞觀四年,纔剛剛12歲的李承乾,就已經被李世民派去‘聽訟’,也就是觀看治政。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李承乾到底是寄予了多麼高的期望,才十二歲的時候,就讓李承乾插手政務。貞觀六年,李世民前往岐州視察,年僅十四歲的李承乾,已經開始奉命監國了。

除了給李承乾制定嚴格的教育計劃之外,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的寵溺,更是人盡皆知。貞觀五年,李承乾生病,向來不信佛道的李世民,難得信了一次,不但請道士來給李承乾祈福,更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貞觀七年,李承乾又一次生病,李世民更是直接找來天竺高僧波頗,爲李承乾祈福。

李承乾已經是皇太子了,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第2張

從李世民的這些做法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李世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中國式狼爸’。作爲老爹,愛你是肯定愛你的,而且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東西,都拿來給我兒子。但是教育你的時候,也是真的沒商量,恨不得你馬上成才,能夠擔當重任。

但是,李世民忘了一點,他眼中的適度教育,肯定已經超出李承乾的承受範圍了。

李世民和李承乾,雖然是父子二人,但是兩人經歷的時代卻截然不同。李世民小的時候,李家無比艱難,李淵深受隋煬帝楊廣猜忌,不得不在家韜光養晦,很多事情都得交給兒子去辦。所以李世民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跟着李淵去北邊砍人,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代替李淵出征,帶着軍隊去雁門關解救楊廣。

李承乾和他不一樣。

李承乾從小長於深宮,從小就被大儒教導,沒經歷過李世民經歷的那些東西。或許在李世民看來,李承乾不用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很早就帶兵出去砍人,只是在家裏讀讀書,已經很幸福了,根本就沒什麼壓力。但是實際上,讀書、做太子,也是壓力很大的。

這種壓力,一天兩天倒也無妨,一年兩年也可以忍受。但若是從小到大一直這樣,那就容易出問題了!

當然,在貞觀十年之前,這個問題還不明顯。李世民還是那個慈愛的父親,雖然嚴厲一些,但李承乾也能感覺到老爹是愛自己的。而李承乾也確實努力,所作所爲確實讓李世民滿意。

不光李世民很滿意,朝中的大臣對於李承乾這位儲君,也是極爲滿意。大家都認爲,有李承乾這樣的儲君在,大唐再保持幾十年的興盛,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貞觀十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這一年,長孫皇后去世了。

這一年,李承乾18歲。

長孫皇后的去世,對於整個唐朝歷史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因爲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髮妻,兩人性格相輔相成。李世民性格過於剛強,而長孫皇后則相對柔順。如果李世民過於暴躁,只要長孫皇后在,還能勸得住李世民。比如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堂上被魏徵說急眼了,回宮之後揚言要砍了魏徵。結果長孫皇后一勸之後,李世民不怒反喜,反倒是獎勵了魏徵。

可以說,貞觀盛世的存在,長孫皇后也是有很大貢獻的。

但是如此,長孫皇后沒了。

長孫皇后去世以後,再也沒人能夠勸得住李世民了。李世民開始由昔日那個賢明君王,逐漸變成晚年暴躁易怒的樣子。而且自此之後,李世民再也沒有過任何子嗣,原因不明。爲了讓李世民後宮充實一些,一年之後,武則天被送進了皇宮。

李承乾已經是皇太子了,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第3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長孫皇后的去世,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李承乾這個儲君。

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李世民雖然教育得嚴厲一些,但好歹還有人幫這對父子溝通一下。但是如今長孫皇后不在了,這對父子之間溝通的橋樑,也就徹底斷了。

歷史證明,單親家庭生長的孩子,在教育上往往都會出現一些缺失。

這種缺失,對接下來的李承乾,產生了致命的影響。

剛開始的幾年,李承乾依然還是那個聽話的儲君,賢明有加,廣納四方文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單親家庭的教育弊端,開始出現了。

身爲老爸的李世民,不懂怎麼和兒子溝通,只懂如何嚴厲教育兒子。見到兒子稍微有點懈怠了,就找更多的名師給兒子上課。

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

反正當時只要出名一點的大儒,基本上都讓李世民給請來了,就爲了教李承乾一個人!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適得其反。

這些大儒,在學問上固然沒得說,每一個都是當世大家。但是同時,這些大儒對李承乾的要求也過於嚴苛,一律按照書本上所謂的‘上古仁君’的標準來。沒有人考慮李承乾能不能受得了,所有人都在盯着李承乾的舉止。只要李承乾犯一點點錯誤,這幫人就玩了命的上書進諫。

比如說,李承乾蓋了個新房子,于志寧就說他過於奢華;李承乾難得放個假,和宦官們在宮裏放鬆一下,于志寧就上書說他是秦二世。其他幾個大儒,也都乾脆每天什麼都不幹了,就玩了命的盯着李承乾。

這誰受得了?

不在沉默中變壞,就在沉默中變態。

本文鏈接:https://www.aalsw.com/jdwenshi/52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