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李承乾身爲長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爲什麼還要造反

李承乾身爲長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爲什麼還要造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承乾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李承乾作爲李世民的長子,已經是大唐太子,爲何還要謀反?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爲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也因其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雖然唐高宗李治確實是一名英主,但作爲嫡三子的他,這個皇位本不該屬於他,而是嫡長子李承乾。

自古封建階級施行的多半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唐代自然也不例外。而在李世民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卻是發生了一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變故。那就是原本已經被立爲大唐太子,李世民的嫡長子,生來就是爲了培育成下一任君王的李承乾,卻是安分不下來,選擇了謀反這一條道路上位。李承乾究竟遭遇了什麼,讓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

首先,李承乾絕非是不討李世民喜愛,而是預感到了自己太子的地位不保才選擇的造反。相反,從幼年時期便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絕對是寄予厚望,是當之無愧的欽定"唐三世"。武德二年(619年),秦王妃長孫氏爲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因爲這位皇子出生於太極宮承乾殿,因而得名李承乾。然而身爲皇孫,怎麼可能單單爲宮室之名,"承乾"二字乃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無疑表達了唐高祖李淵對於這位皇孫的厚望。

李承乾身爲長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爲什麼還要造反

武德三年(620),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冊封爲恆山王。四年後,武德七年(624),李承乾又被追封爲中山王,朝廷還將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雙雙任命爲秦王府十八學士,令他們教導李承乾儒學經典。武德九年(626),李世民繼位後,在冊封太子的詔書中稱承乾"早聞睿哲,幼觀《詩》《禮》",也並非誇誇其辭。

作爲唐太宗的嫡長子,李承乾絕對是含着金鑰匙長大的,而唐太宗對待自己這位太子絕對算得上是溺愛了,不僅將長孫家慶任命爲李承乾的侍讀、還將長孫家慶的胞弟長孫祥任命爲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自己也時常親自教導他君王之道。李承乾也絕對不負父皇的期望,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李世民還下詔令承乾"宜令聽訟",這時的李承乾不過十二歲。

然而就是這樣的過度的寵愛與期望,讓李承乾的心態逐漸發生了一點點改變,這其中也有長孫皇后去世的因素。雖然李承乾還在做學術交流,也有專門爲他而立的崇文館,但是外表仁明的他已經有了許多其他的心思。隨着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李承乾開始叛逆起來。於是唐太宗"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這些輔臣不可謂是不細緻入微,然而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三人幾乎是比着上疏太子之過,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甚至說得上是無時不"刻"。

不過他們卻沒有考慮過,李承乾的叛逆心理是從何而來,這樣不留情面的直諫,真的有效果嗎?答案是有的,但是是反面效果,李承乾變得終日鬱鬱寡歡。李承乾還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爲稱心。唐太宗聞之大怒,將稱心殺死。這使得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爲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自此,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李承乾身爲長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爲什麼還要造反 第2張

最後成爲李承乾謀反的導火索,是因爲嫡二子,魏王李泰的崛起。貞觀十六年(642)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恩賜李泰。然而當時李承乾與李世民關係有所僵硬,但是李世民也不曾動過改立太子的念頭。甚至還煞費苦心,任命魏徵爲太子太師,就是爲了傳達一個信息,自己沒有易儲的心思在。

唐太宗雖並無易儲的想法,不過李承乾卻因爲忌憚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爲強起兵逼宮。事情敗露後,李世民痛心之餘卻不忍處死自己的愛子,但是自己卻不能違背律法,他便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朝中大臣。

朝堂上無人敢答,因爲按照律法來看,謀反定斬,最後還是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爲善矣。"李世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將李承乾貶爲庶人。而後立儲之時,李泰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因爲深諳帝王之術的李世民深知,李泰如果當了皇帝,李承乾和李治恐怕在自己百年後都會遭到迫害,而只有立心性仁慈的晉王李治爲儲君,才能同時保住自己三位愛子。

李承乾身爲長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爲什麼還要造反 第3張

李承乾的遭遇固然讓人唏噓,也反映出了古代封建制度皇權爭奪的殘酷現實。若非李世民的過度寵愛,或許李承乾也未必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不可謂不愛子的他,若是早知會變成這樣的處境,當初又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