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爲什麼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爲什麼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馬謖守街亭選擇上山紮營,依據是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馬謖並非一無是處,他是一個軍事理論家,在他的腦子裏有許多兵法和經典的戰例(包括漢末三國時期),他上山紮營是借鑑了幾年前一個成功的戰例。

馬謖出發前諸葛亮並不放心(不怪諸葛亮太謹慎,馬謖畢竟是第一次單獨領兵,街亭又太過重要,多交代一下沒壞處),又當着馬謖的面給副將王平交代了一番:

即喚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謹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二人拜辭引兵而去。

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爲什麼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諸葛亮說得非常清楚“當道紮營”,馬謖不可能沒聽見,以他的軍事理論也不可能理解不了。但是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立馬就改變了主意,打算上山紮營。副將王平苦權不住,只能退而求其次分兵五千,在離山10裏的地方下寨,互爲掎角。

那麼馬謖爲什麼要改變主意呢?

後世有人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得出一個信息,街亭原來是有一座土城的,諸葛亮安排當道紮營實際就是讓馬謖守衛這個土城。但馬謖趕到街亭的時候,土城因常年風沙侵蝕,再加上無人打理,早就破敗不堪,想要穩妥的守住街亭需要重築工事。

魏軍來得很快,現築工事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僅依靠臨時打造的防禦工事,幾乎是擋不住魏軍的,畢竟雙方的兵力比是1:4,沒有工事做依託和直接硬拼沒有多大區別。與其費這個事冒這個險,還不如上山紮營。

用馬謖的兵法論據就是“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馬謖上山紮營也算不上異想天開,他是參照了蜀國名將黃忠斬夏侯淵的案例。

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與諸將:“倘兵來,只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面皆下。”

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爲什麼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第2張

他這個佈局和黃忠、法正打定軍山是一樣的。黃忠也是佔據一個山頭,引夏侯淵來攻,黃忠帥軍下到半山腰就是不打,等到夏侯淵懈怠之後,在山頭觀察的法正搖旗,黃忠就立馬攻擊,打了夏侯淵一個措手不及,並當場斬殺夏侯淵。這一戰直接將黃忠推上了後將軍的位置。

張郃的分量比夏侯淵還重(劉備的評價),馬謖如果能效仿黃忠在街亭斬殺張郃,那馬謖在蜀國陣營必將異軍突起,不說能達到諸葛亮、陸遜的高度,做個蜀漢軍事第二人那是絕對沒跑的,將來接班諸葛亮也絕對沒問題。

馬謖的想法雖好,但他卻忽略了兩個致命的問題。

馬謖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後,爲什麼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第3張

1、黃忠佔領的山頭不是一個空山頭,山頭原有夏侯淵的部將杜襲把守,雖然只有幾百號人,但畢竟是個完善的營寨,各種所需(包括水源和糧食)都不缺。黃忠就是不打算速戰速決待上幾天也沒問題。而馬謖佔領的是個空山頭,水源來不及儲存,山就被包圍了,沒水就意味着斷飲斷炊。

2、馬謖只能扮演搖旗指揮的法正,卻沒人能扮演率隊衝殺的黃忠。勉強可以擔當此任務的王平(比起黃忠要遜色太多)因和他意見不和,還分兵走了。

馬謖搖旗的作用實現了,但沒人幫他帶兵衝殺,這些普通的士兵被十萬嚴陣以待的魏軍震懾住之後,就不敢衝了。

馬謖在山上看時,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隊伍,甚是嚴整。蜀兵見之,盡皆喪膽,不敢下山。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謖大怒,自殺二將。衆軍驚懼,只得努力下山來衝魏兵。魏兵端然不動。蜀兵又退上山去。

打仗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沒衝殺起來,後面基本就沒戲了,馬謖的計劃也就徹底破產了。等到魏國截斷水路放火燒山,馬謖只有潰敗一途。

馬謖空有理論,沒有實戰過缺乏實戰經驗。在執行中又沒有得力之人幫襯,註定會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