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事不過三講的是什麼故事?有何深意

事不過三講的是什麼故事?有何深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有句俗話叫“事不過三”。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事不過三”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俗語源於春秋戰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略有區別。

事不過三講的是什麼故事?有何深意

一、“事不過三”的典故

“事不過三”的典故來自“曹劌論戰”。當時強大的齊國進犯魯國。魯國大臣曹劌源於魯莊公愛戴百姓,主動請戰,願意與魯莊公一同克敵。戰前,曹劌和魯莊公同乘一輛戰車,當魯莊公準備擊鼓出戰的時候,曹劌說還不是時候,等到齊軍“三擊鼓”之後,曹劌纔開始擊鼓進攻。果不其然,魯軍打敗齊軍,這是一場有名的以弱勝強戰爭。

大戰勝利之後,魯莊公詢問曹劌其中的緣由,曹劌說,兩軍對戰講究的是士氣。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對魯莊公詳細說來。戰前提振軍隊氣勢是非常重要的。曹劌說,我軍本弱,如果主動擊鼓進攻,等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士兵的氣勢就會衰減,那麼我們必敗無疑。相反,如果等到對方第三次擊鼓以後,必定氣勢由盈到虧,等到這個時候我們再進攻,那麼勝算的機率就很大了。

二、再一再二不再三,說明了什麼問題

在古代,事不過三含有士氣衰減的意思,但在今天,意思偏向於同樣的事情不會再出現第三次,就想物理上所說的一樣,人不可能掉進同樣的河裏兩次。

仔細分析,大致包含了兩層含義:

事不過三講的是什麼故事?有何深意 第2張

其一:從物理學上來說,物質是時刻運動的,即便是地球公轉或者是自傳,帶來的現象都是,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掉進同樣的河流兩次,第三次那就更不可能,因爲事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刻舟求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其二:

還有一種是勉勵的說法,同樣的事情不可能會出現第三次(多指貶義),就是說不能犯同樣的錯誤許多次。如果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說明沒有認真對待,沒有認真吸取經驗教訓。

三、“事不過三”的現實意義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社會,我們面對的情況和境遇也複雜多變。身處其中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狀態,在職場中也不免摔跟頭,但我們要善於總結,不能在同樣的問題上屢次犯錯,如此便不得要領,就要回爐重造。

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加強學習,加強對事物現象的研判,多用辯證法的思維去看待複雜多變的現象,力爭在問題的源頭就解決掉。我們要學會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不論外在現象多麼複雜多變,我們只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就能一次性解決問題,根本不會出現“事不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