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犯人被砍頭時,爲什麼都十分聽話自覺跪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對於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想必對砍頭行刑這樣的事早已屢見不鮮。

一批犯人被押赴刑場,隨後齊齊跪下,隨後監斬官一聲令下,劊子手們當即揮舞大刀,送犯人們歸西。這樣的場景看多了自然見怪不怪,但其中一些細節卻也難免令人猶疑。

比如在古代,跪拜其實是一種很屈辱的禮節,古人言“男兒膝下有黃金,上跪天,下跪地,中跪父母,”以此可見不到必要時沒人願意下跪。更何況這些犯人明明都是將死之人,如此恭順也難免有些不合常理。

那麼,爲何古代犯人砍頭時都要跪下,又爲何無人敢反抗呢?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犯人劇照

爲何殺頭時總會要求犯人跪下?

拋開犯人自願與否,似乎所有的砍頭都要求犯人跪下,但這不僅是爲了表現犯人的恭順,證明他“甘願伏誅”。

首先,砍頭之所以要求犯人跪下,一大原因是爲了威懾參觀的民衆。

事實上,古代行刑,大到場地、時間的選擇,小到行刑的流程和細節,其實都是衝着威懾民衆去的。

比如古代行刑常會選擇“秋後問斬”,一方面確實是爲了順應“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並留有翻案的餘地。但選擇秋後行刑,也是因爲百姓們早已過了農忙時節,正是清閒的時候,有時間圍觀。

至於砍頭選擇的場地,大多都是繁華的鬧市,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有更多人觀看,以儆效尤。比如北京宣武門外熱鬧非凡的菜市口,就曾是明、清的法定刑場。

同理,帶着死刑犯遊街,行刑時命其跪下,也都是爲了彰顯朝廷的威嚴並震懾百姓。畢竟人都給跪下了,顯然也是臣服於王權的威嚴。

除了威懾民衆外,命死刑犯跪下其實也是方便下刀。

真實的劊子手並非都像影視劇裏那樣高大威武,身材矮小、樣貌醜陋的並不在少數。這一行當其實很受忌諱,願意幹的大多是些走投無路之人,這些人蔘差不齊,難保不會出現犯人比劊子手還高大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站着行刑,劊子手別說能不能幹淨利落地砍下犯人的腦袋,就連會不會砍到犯人的肩膀或者傷到自己也都難以保證。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第2張

劊子手

站着行刑不可行,坐着行刑就更不可行了,畢竟是要威懾民衆的,犯人坐在那裏像個大爺一樣還怎麼威懾民衆呢?那就只有跪着了。

而即使犯人個頭不高,令其跪下也能更好發力,畢竟勢能越大,動能也就越大,這樣一刀下去犯人立時腦袋分家。而且犯人一旦跪下,其脖頸也就完全暴露在外,技巧嫺熟的劊子手很容易找到要下刀的關節。

這時候劊子手只需要照着關節砍下即可,乾淨利落地送犯人歸西。

這時問題來了,雖然朝廷有犯人必須下跪的要求,但即將面臨死亡,犯人們難道真的就甘願乖乖跪下而不掙扎一下?

被砍頭的犯人爲什麼不反抗反而自覺跪下?

其實,對於大多數即將被砍頭的犯人來說,跪下與否並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首先,對於多數即將被砍頭的犯人來說,下跪其實已經成爲了一種下意識的行爲。

在古代,除了少數罪大惡極的犯人外,多數犯人即使犯在重罪,也很少有立即處刑的,秋後問斬是一種常態,這等於現代的“死緩”。

另外,即便已經是“秋後”了,也不是每天都能砍頭的。比如《後漢書》就記載漢代“律十二月立春,不得報囚,”清朝則規定十月、正月都不能行刑。

而這也意味着,從打入大牢到被砍下腦袋的這段時間,官府有得是時間和精力去折磨犯人。初下大牢的犯人大多不會老實,但被獄吏、獄卒敲打一番,自然也會老實許多。

古代不像現代講究人權,獄中小卒都可以隨意打罵、侮辱犯人,犯人的反抗心理也很容易在這段時間內被磨平。

而這期間,衣不能暖體、食不能果腹幾乎是犯人的常態。加之牢房大多建在陰暗、潮溼的地下,犯人容易生病,所以真正到行刑時,沒有幾個犯人是不虛的。

這時候僅僅一碗“斷頭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身體的虛弱和勞累,很容易讓犯人在被押赴刑場後下意識選擇一個比較舒服省力的姿勢。但被五花大綁坐臥不能,那就只能跪下來讓自己舒服點了,畢竟要比站着省力。

除了反抗心理被磨平、身心俱疲想選個省力的姿勢外,很多犯人之所以願意乖乖跪下,也是因爲實在不敢反抗。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第3張

犯人

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連坐”制度,這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所謂連坐基本就是“一人犯罪,全家問責,”但古代的刑罰之嚴厲其實又遠超很多人的想象。

對於死刑犯來說,必然深知自己在劫難逃,可他雖然死了,家人卻還在。若是敢在法場上公然反抗,或者不願跪下,那他的家人就難免受到牽連,這也讓多數面臨殺頭的犯人實在不敢有所違拗。

有家眷的不敢反抗,那些孑然一身、身無長物的犯人呢,他們也不敢反抗嗎?其實,即使這個犯人沒有牽掛,但只要他不傻,也一般不敢反抗。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爲只有跪下了劊子手纔好行刑,這一點上文已經有所提及。

砍頭本身就是一件技術活,再經驗老道的劊子手都有失誤的可能,倘若犯人再不配合,那失誤的風險將會直線上升。

對於劊子手來說,沒有一刀結果犯人的性命,最多就是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污點,大不了沒法再幹這一行。

但對於犯人來說,劊子手一旦失誤,那就意味着他們將面臨生不如死的巨大痛苦。

古代的死刑多種多樣,諸如車裂、絞刑、腰斬、凌遲等等,但這些大都由於太過殘忍而被廢止。所以換句話說,乾淨利落地砍頭在古代可能是最“人道”的一種死刑了,痛苦指數也相較其他刑罰低上許多。

但砍頭再幹淨利落,也仍會給犯人帶來痛苦。

1983年曾有過一項研究,表明即使行刑的劊子手技巧再精湛,行刑的武器再鋒利,犯人也會感到幾秒的痛苦。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第4張

劇照

所以,只要犯人不傻,一般都會盡量配合劊子手,畢竟沒人願意捱了一刀沒死,還繼續挨一刀的。劊子手們也都會盡量滿足犯人們“死個痛快”的願望,常會在犯人來不及反應時,就以雷霆之勢收走其性命。

所以,但凡見到殺頭場景的古人,等真正到了自己要被殺頭的時候,其中的潛規則也都是懂的,不反抗反而對自己最好。

也正因此,等到真正行刑的時候,這些犯人哪怕還有求生本能,卻也不敢再反抗了。

讓跪那就跪好了,反正都要死了,也不在乎誰能跪誰不能跪,畢竟如果不跪那可能捱得就不止一刀。

斬首之刑並非中國獨有

幾百年來,西方各國陸續廢除死刑。而在我國,雖未廢除死刑,但像斬首這樣相對殘忍的刑罰也早就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1914年我國就出臺了相關規定,指出死刑皆應採用槍決。

但像斬首這樣的死刑,其廢止過程並非是一朝一夕的。在古代,不僅我國喜歡採用斬首來處決犯人,其他很多國家也都喜歡用斬首砍頭來處決犯人。

光是在亞洲範圍內,應用砍頭來處決犯人的國家就有不少,比如日本、越南、緬甸等等。

而這些國家的砍頭之刑之所以盛行,與中國文化的傳播有相當關係,畢竟連“天朝上國”都一直在用的死刑,那大概就是真的好用了。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第5張

日本斬刑

而以歐洲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對砍頭的執念其實比中國更深。

雖然在古代歐洲,絞刑的應用也相當廣泛,但對於一些官員、貴族乃至是皇室來說,絞刑不僅痛苦萬分,死相也異常難看,所以砍頭纔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至於砍頭的刑具,既有重斧,又有雙手大劍,也有誕生於18世紀相當出名的斷頭臺。砍頭刑具的不斷迭代,也反映出古代歐洲人對砍頭的執念,關於斷頭臺還有一段知名的故事。

斷頭臺的問世,離不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推波助瀾,雖然斷頭臺並非他所發明,但他親自參與了斷頭臺的改進、推行,並最終死在斷頭臺下。

至於砍頭時犯人的姿勢,古歐洲主流的也是跪姿,很多劊子手都擔心犯人會亂動,大都會選擇讓犯人跪着受刑。

但除了跪勢以外,古歐洲也採用過不少奇奇怪怪的姿勢來砍下犯人的腦袋。

對於不少犯人來說,劊子手還會令他們坐着受刑,但前提是要用繩子綁得結結實實。如果受刑者是女性,那繩子就得綁得更緊,畢竟她們更容易拼死掙扎。

除了坐着被砍頭外,古歐洲還有趴着被砍頭、躺着被砍頭的,總之只要劊子手好下手,犯人的受刑姿勢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古代犯人再被砍頭的時候 古人爲何會自覺的下跪 第6張

歐洲死刑

點評

對於中國古代那些即將被砍頭的犯人來說,求生、反抗的本能也無法阻止他們對家人受牽連以及劊子手可能失誤的恐懼,加上他們在獄中往往飽受折磨,行刑時選擇跪姿這樣相對省力的姿勢也就十分正常了。

參考文獻

[1]胡興東.中國古代死刑行刑時間制度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