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魯肅“吳中對”的知名度爲什麼趕不上孔明的“隆中對”?

魯肅“吳中對”的知名度爲什麼趕不上孔明的“隆中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魯肅和孔明都是很有才華的人,並且《吳中對》的成篇時間比《隆中對》要早。那麼魯肅“吳中對”的知名度爲什麼趕不上孔明的“隆中對”?

魯肅首先向孫權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說,魯肅認爲漢朝已經沒有希望了。就別打着復興漢室的旗號去爭霸了。

沒啥好處。儘管現在有的人還對漢朝有所期待,可魯肅明確告訴孫權,漢朝已經結束了。孫權想要霸業的話,自己爭就好,不要管漢朝。要不然好不容易掙來的地盤,最後難道還要送給一個姓劉的人?

還有一點,就是“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說,曹操一時半會除不掉。如果自己要爭霸的話,需要相當的耐心不能夠着急。否則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的策略出現偏差。

同時,魯肅也小孫權提出了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建議這一點可以算得上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認爲荊州和益州是戰略要地,必須努力爭奪。

《吳中對》的缺點

魯肅“吳中對”的知名度爲什麼趕不上孔明的“隆中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得面面俱到。

魯肅的《吳中對》也不例外《吳中對》有幾個明顯的缺陷,這也導致他的戰略意圖最終沒有實現,其中之一就是對於民族問題的重視不夠,爲了安定後方,諸葛亮曾經七擒七縱孟獲。

並不是因爲諸葛亮打不過孟獲,而是因爲諸葛亮需要孟獲誠心臣服,不會在他北伐中原的時候搗亂。可《吳中對》對於民族問題就沒有什麼提及。

似乎完全不知道,有這一點存在,正是因爲民族問題沒有處理好,大大拖慢了東吳王朝的發展步伐,導致東吳王朝最後沒能統一中國。

《吳中對》爲啥沒人知道

那麼爲什麼《隆中對》家喻戶曉,《吳中對》卻沒有什麼人知道呢?除了上面說的致命缺陷,導致東吳很多的策略都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實現以外還有一點就是東吳和劉備本身的實力差距。

一開始的時候劉備在漢末羣雄爭霸的舞臺上,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也沒有什麼地盤,他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隆中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孫權繼承了他的父親和兄長的勢力。

在《吳中對》發生之前,他就已經有了相當的勢力,所以從勢力擴展的角度來看隆中對比吳中對其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二就是故事的渲染。諸葛亮現在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其中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功勞。《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基本上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魯肅就沒有這個待遇了,所以《吳中對》知道的人很少。儘管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並不能否認《吳中對》具有很大的戰略價值,首先他爲東吳指明瞭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漢室不可復興。這很明顯是針對劉備提出的興復漢室來說的,其實這兩個政權在對漢朝政權上的態度不同是很正常的,因爲劉備姓劉,再加上漢朝的諸侯王的子嗣繁多。

所以他隨意就可以說自己是漢朝皇室之後。佔了正統的便宜以後,行事也更加方便一點,可是孫權就不一樣,他姓孫即便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跟漢朝皇室扯上一絲一毫的關係。

如果真的打着興復漢室的旗號爭霸,萬一以後真的一統江山了,難道還要找一個漢朝皇室之後來當皇帝嗎?這肯定是孫權政權所不能接受的。

一旦把自己的目標定爲興復漢室之後,就可能會限制策略的選擇,比如說,興復漢室的人最起碼不能夠和曹操結盟,因爲曹操名爲漢相,實爲漢賊”。到時候,如果另一方聯合曹操來攻打東吳,孫權拿什麼抵抗?

和《隆中對》一樣,《吳中對》也看到了荊州和益州的戰略價值。這證明部署在戰略眼光是並不比諸葛亮差,諸葛亮之所以能這麼有名。

除了他自己確實很有才華以外,他提出的興復漢室的說法,恰好對了後世很多君主的胃口,皇帝是不可能喜歡曹操那樣的臣子,孫權這樣的人物在皇帝看來,也是亂臣賊子,只有諸葛亮效力的蜀漢,打着忠君的喜好爭霸,能夠被他們所容忍。

魯肅“吳中對”的知名度爲什麼趕不上孔明的“隆中對”? 第2張

所以說,這兩篇文章的知名度相差如此之大並不意味着這兩篇文章在戰略上有一定差距。而是因爲效力的政權不同。

給後世帝王的觀感也不同,實際上除了在民族問題上魯肅沒有諸葛亮那樣的先見之明之外,其他的問題,他都已經事先考慮到了只可惜東吳後來被少數民族的問題給纏住了腳跟,沒能夠按照時間表實現魯肅的願望。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菜三國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無論是《隆中對》還是《吳中對》都是爲了給君主出謀劃策。

在那個時代,效力於誰本身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因爲在那個時代有很多人爭奪天下,但是誰纔是真正的真龍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你需要通過自己的眼光來選擇自己效力的對象。

魯肅選擇了江東,諸葛亮選擇了蜀漢。這就說明了魯肅和諸葛亮在戰略的問題上肯定會有一些差距,因爲他們所站的立場是不同的,但無論是隆中對還是吳中隊都有無與倫比的戰略價值,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能夠成爲三分天下其中之一都是有着他們獨特之處的。

《吳中對》在知名度上不如《隆中對》的原因有三,一是《吳中對》對於民族問題重視不夠。二是兩個政權的體量不同。

和東吳政權相比,蜀漢政權相對而言比較弱小,第三是皇帝本身的偏向。作爲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皇帝肯定是更喜歡以興復漢室爲目標的劉備,而不是明確說明自己要自立的孫權。這樣一來,在後世君王的宣傳下,諸葛亮就成了千古忠臣。

這樣一來,他的著作就更加被人所知。而魯肅只是東吳諸多謀士中比較出色的一位。沒有貨自然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更不要說有他創作的《吳中對》了。

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這是古人在三國爭霸時做的預言。好玩的是,蜀漢得到了他們兩個人,最終卻沒能夠一統天下。

由此可見預言有的時候也不是特別準,名氣也是一樣,不是誰名氣大,誰的本事就大,諸葛亮在後世有一點被神化了,其實他並沒有那麼出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