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仙芝(?—756年1月27日/1月24日) ,高句麗貴族,唐玄宗時期名將。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751年,唐朝天寶十年,盛夏。

這一年,就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塔拉茲市一帶,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參與的雙方,分別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國,而且這場戰爭發生的時候,雙方都正處於鼎盛時期。

這場戰爭,後世史稱怛羅斯之戰。

據史書記載,在這場戰爭當中,唐朝至少出動了超過兩萬西域精銳,而阿拉伯帝國方面,則是出動了十多萬主力軍隊。在此之前,雙方圍繞着對西域的控制權,其實已經發生了多次交戰。只不過之前的幾次交戰,戰爭規模都相對較小。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最終,因爲唐軍在軍隊數量上,佔據了劣勢,所以敗給了阿拉伯帝國。不過,唐軍雖然是打了敗仗,但還是在主帥高仙芝的帶領下,給阿拉伯帝國方面,造成了超過七萬的傷亡。而這場戰爭,也被後世視作是東亞和中亞兩大文明之間,第一次全力交戰。

那麼,作爲唐軍主帥的高仙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爲何能夠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去和阿拉伯帝國進行對決?這場怛羅斯之戰的前因後果,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高仙芝,生年不詳,但是據史書記載,高仙芝祖上並不是中原人士,而是高句麗人。高句麗是歷史上一個強大的邊疆政權,從三國時期一直到唐朝初期,一直盤踞在東北。後來到了唐高宗在位期間,終於將其徹底滅掉。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2張

而高句麗滅亡之後,高句麗的臣民,也就成了大唐的子民。而大唐比較開放,即便是對於高句麗的百姓,也沒有任何偏見,甚至還讓他們參軍入伍。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從高仙芝他爹那一代開始,他們家開始爲大唐效力。

在高仙芝小的時候,他爹就被調去了西域。所以,高仙芝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也來到了西域這片土地上。

對於年幼的高仙芝來說,西域這塊地方,和東北地區截然不同。氣候、人文、地理……方方面面都有着極大的差異。不過,雖然換了生活環境,但高仙芝還是從父親那裏,繼承了戰爭的才能。20多歲的時候,高仙芝便憑藉自己的軍功,被封爲了遊擊將軍!

此後十多年時間裏,高仙芝憑藉着自己的軍功,在西域一步步攀升。到了開元年間末期的時候,高仙芝已經成了安西副都護。在西域的廣闊天空上,已經接近頂點了。

高仙芝能夠一路升官,靠的既不是背景,也不是投機鑽營,而是純粹靠自己的軍功。唐朝開元年間,向來被後世稱之爲開元盛世。但就算在那個時代,西域也一樣不太平。

開元年間的唐朝,傳統內部漢地,確實比較太平,很多地方上百年都沒有見過戰爭。但是,唐朝邊境地區,那就截然不同了。因爲唐朝地盤實在太大,導致邊疆地區經常會發生叛亂。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3張

尤其是在西域這邊,隨着吐蕃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再加上大唐,三大勢力齊聚西域,爭奪對西域的控制權。在這種局面下,大唐想要牢牢控制住西域,自然免不了要常年打仗。戰爭多了,高仙芝自然也就有了表現的機會,有了迅速升遷的機會。

在西域地區擔任高官的高仙芝,除了常年作戰之外,也發掘了不少人才。比如後來與高仙芝並稱,同樣被稱作‘大唐雙壁’的封常清,就是高仙芝在戰爭當中,逐漸發掘的。據說,封常清這個人,長得比較醜,所以最開始的時候,高仙芝還真沒看上他。

但是後來,在戰爭當中,封常清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見識到了封常清的才能之後,高仙芝也開始極力提拔,最後把封常清扶了上來。

進入天寶年間之後,高仙芝開始逐漸成爲西域地區的軍事主官。西域雖然廣闊,但在這片天空上,高仙芝卻已經站到了頂點。而且,西域相對獨立,距離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又相對遙遠,頗有些‘天高皇帝遠’的意思。所以在這種時候,高仙芝在西域地區,已經快要成爲了一個無冕帝王。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圍繞着高仙芝,發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在高仙芝掌權最初的幾年裏,吐蕃前來進犯。原本唐朝在李治時期,曾經完全控制了西域。但是後來,從武則天時期,一直到唐玄宗即位之初,因爲唐朝高層常年動盪,無力顧忌邊疆,導致吐蕃趁機在西域佔領了不少地盤。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4張

後來,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雖然有意收復這些地方,但之前幾任安西節度使,都沒能做到這一點。雖然多次出戰,但最後卻無功而返。

直到高仙芝掌權。

高仙芝掌權之後,直接將目標鎖定在小勃律身上。小勃律位於今天的克什米爾西北部,在當地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地方性政權。幾年之前,吐蕃入侵小勃律,逼得小勃律不得不臣服於吐蕃。而小勃律臣服之後,他周圍的所有小國,也都臣服於吐蕃了。

只要攻下小勃律,就能控制整個克什米爾西北部,進一步削弱吐蕃。

在這次戰爭當中,高仙芝親率上萬大唐精銳,從安西四鎮出發,一路疾行至喀什。然後揮師南下,一共花費了上百日的時間,抵達了阿富汗東北部。

接下來,高仙芝率領着一萬大唐精銳,在這片戰場上創造出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奇蹟。一萬唐軍精銳,硬是打垮了十萬吐蕃主力!一戰打服了小勃律,徹底控制克什米爾西北地區。經此一戰之後,吐蕃被打得徹底退回了高原,幾乎完全被唐朝包圍了起來。

這場遠征小勃律之戰,在整個人類戰爭史上,都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整個行軍路程折返,接近萬里之遙!萬里遠征,卻又能以一萬精銳,擊潰十萬吐蕃大軍。高仙芝的軍事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也正是因爲這次遠征小勃律之戰,此戰之後,高仙芝正式榮升安西節度使,成了整個西域的一把手。

不過,隨着高仙芝屢戰屢勝,他的缺點也凸顯了出來。高仙芝這個人,能打確實是真的,但是人品確實也有待商榷。高仙芝本人極爲貪財,尤其是在升任安西節度使之後,更是在西域橫徵暴斂。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5張

一般的貪官,如果想貪財,最多也就是壓榨一下百姓,或者貪一些國庫錢財。

高仙芝不一樣。

手握整個安西精銳的高仙芝,已經不滿足於壓榨百姓,而是直接壓榨那些西域小國!比如當時西域地區,有個叫石國的國家,因爲地處絲綢之路的關鍵地段,國家非常有錢。高仙芝盯上這個國家之後,直接給石國扣上了一個‘無蕃臣之禮’的大帽子,然後帶兵去把這個國家給滅了!

一般貪官貪財,最多害的人家家破人亡;高仙芝貪財,直接滅了人家的國家!

單從這一點來說,高仙芝確實存在很大的缺點。

也正是因爲高仙芝這種橫徵暴斂的行爲,幾年之後,西域的諸多國家,開始對唐朝越來越不滿。不過,西域這些小國,想要反抗唐朝這樣的龐然大物,自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希望,就是找一個和唐朝一樣粗的大腿,轉而去投靠新的大腿。

當時吐蕃已經被高仙芝擊敗,全部退回了高原。那麼,這些西域小國,自然也就只能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投向了新興的阿拉伯帝國。

在唐朝的時候,阿拉伯帝國也被稱之爲大食。阿拉伯帝國建立於公元632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此後的幾十年裏,阿拉伯帝國從阿拉伯半島出發,逐漸成爲了一個超級大國,國力之強,不輸大唐。

到了唐玄宗時期,阿拉伯帝國終於將勢力範圍,延伸到了中亞。此時唐朝和阿拉伯帝國,都處於各自的巔峯,都有着強烈的擴張慾望。所以,兩大帝國的交鋒,自然也就在所難免了。

尤其是小勃律之戰後,吐蕃在西域的勢力,大爲衰退。到了這個時候,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的對決,似乎也就近在眼前了。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6張

公元751年,那位被滅國的石國王子,逃到了中亞地區的其他國家。爲了向大唐復仇,這位石國王子開始聯繫那些,受高仙芝壓迫的小國,同時也暗中聯繫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這邊,早已對西域垂涎三尺,於是便答應了這個請求,打算一舉拿下安西四鎮。

在這種情況下,高仙芝通過在西域的探子,得知了整個消息。此時的高仙芝,處境也有些不太好。因爲他之前橫徵暴斂的行爲,遭到了唐朝御史的彈劾。唐玄宗本來已經想着,要將高仙芝調離西域,緩和西域矛盾。奈何高仙芝在西域,確實根深蒂固,很多人爲他求情。如此一來,唐玄宗也不好強行調遣。

爲了維護自己在西域的地位,此時的高仙芝,急需一場大規模戰爭,來證明自己留在西域的必要性。所以,當高仙芝得知阿拉伯帝國,即將進犯的消息之後,非但沒有害怕,反倒是感到欣喜。

接下來,高仙芝率領三萬唐軍,直接殺向阿拉伯帝國。當時阿拉伯帝國的實力範圍,已經擴張到了中亞地區。而高仙芝此戰的目標,便是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重鎮,怛羅斯城!

歷史上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就此開始。

怛羅斯之戰開始後,高仙芝率領不到三萬大唐精銳,直插阿拉伯帝國腹地。在高仙芝看來,唐軍戰鬥力極爲強橫,之前他率領一萬唐軍,都能掃平十萬吐蕃主力。如今他帶來了三萬主力,攻下一個怛邏斯城,應該是不成問題纔對。

但這一次,高仙芝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阿拉伯帝國的實力,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弱。

在以往的幾次戰鬥當中,阿拉伯帝國和唐朝幾次交手,確實沒贏過幾次。不過,這還真不是因爲阿拉伯帝國實力不夠,而是因爲,當時阿拉伯帝國剛剛擴張到中亞,對中亞的控制力有限。再加上阿拉伯帝國進攻,需要翻越蔥嶺長途奔襲,戰力自然大打折扣。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7張

但這一次,唐軍不再是主場作戰,而是深入阿拉伯帝國的國境深處作戰。如此一來,唐軍以往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

當唐軍抵達怛邏斯地區之後,阿拉伯帝國也早就發現了唐軍軍隊的動向,集結了大量軍隊,嚴陣以待。對阿拉伯帝國這邊的軍隊數量,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按照唐朝這邊的歷史記載,阿拉伯帝國應該是集結了超過二十萬精銳。但也有史學界通過考證,認爲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數量,應該最多不超過九萬。

當然,不管是二十萬還是九萬,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數量,肯定遠超唐軍這邊就是了。

在這種情況下,高仙芝也不好直接率軍進攻,只能暫時展開了對峙,進行試探性的攻擊。然而,就在雙方僵持最關鍵的時候,唐軍中的一部分西域國家的軍隊,忽然叛變,和阿拉伯帝國一起,夾擊唐軍。

突然遭遇劇變的唐軍,自然方寸大亂。絕境之中的唐軍,發揮出來難以想象的戰鬥力,硬是以不足三萬人的數量,給阿拉伯帝國造成了超過七萬的傷亡。

最終,唐軍雖然重創了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但本身也近乎全軍覆沒。身爲主帥的高仙芝,僅僅率領千餘殘兵,返回了安西四鎮。

怛邏斯之戰結束後,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應該只是一個開始!因爲此時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國,都正處於極盛時期,雙方都有着強烈的擴張慾望。所以接下來,雙方圍繞着西域地區,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至於那幾萬人的折損,對於兩大帝國來說,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傷筋動骨的損失。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卻成了兩大帝國之間,唯一的一次巔峯交手。

因爲不久之後,唐朝這邊就出了大問題,繼而丟掉了整個西域。

這個大問題,就是安史之亂。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8張

怛羅斯之戰結束以後,高仙芝作爲西域的軍事主官,自然要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原本唐玄宗也正想把高仙芝調離西域,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在這之後,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節度使的職務,返回京城,改任右金吾衛大將軍。

回到中原之後,接下來的兩年當中,高仙芝開始過上了閒散的生活。畢竟,中原這邊不像西域,已經上百年沒有發生過戰爭了。而這兩年的時間,對於高仙芝來說,應該也算是人生當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了。

直到兩年之後,一個突然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高仙芝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整個大唐的國運。

天寶十五年,北方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忽然起兵造反,率兵殺向中原腹地。

因爲中原內部,已經上百年沒有經歷過大的戰爭,國內根本沒有像樣的軍隊。所以安祿山起兵之後,很快就一路攻城略地,佔領了河北、河南等地,勢如破竹。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唐玄宗緊急從長安城內,募集了五萬士兵,組成了一支軍隊。與此同時,在考慮主帥人選的時候,唐玄宗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高仙芝和封常清。此時的唐朝,能打的猛將其實並不少。但此時身在長安,而且能夠馬上領兵的,似乎也就只有這哥倆了。

於是,在唐玄宗的任命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率領着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向潼關以東,準備和安祿山作戰。

但是,就在雙方剛剛接觸之後,高仙芝敏銳地發現,這場戰爭,或許比想象的更難打。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9張

此時的高仙芝,麾下雖然有五萬大軍,但這五萬大軍,士兵都是長安城內的百姓,很多都是所謂的流氓地痞,戰鬥力實在堪憂。比起以往高仙芝率領的西域精銳,戰鬥力實在不能同日而語。

所以,高仙芝很快意識到,這一戰,絕對不能硬碰硬!唯有依託有利地形,以守待攻,拖垮叛軍的補給,或許纔能有一絲勝算。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接下來,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率領軍隊退守潼關,打算以潼關爲基礎,和叛軍打一場防禦戰。從戰術上來說,兩人選擇的這個戰術,確實沒有問題。但此時的高仙芝,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

這裏是中原,不是西域。

在西域,他是安西節度使。整個西域的戰鬥,都可以由他一言而決。就算是唐玄宗,也是天高皇帝遠,根本無法隨時影響他。但是在中原,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唐玄宗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高仙芝龜縮不出的話,問題就大了!

得知高仙芝龜縮不出之後,唐玄宗頓時勃然大怒。此時的唐玄宗,經歷了安祿山的叛變之後,早已成了驚弓之鳥,生怕高仙芝再次反叛。恰巧這時,唐玄宗派去監軍的宦官,因爲沒有索要的好處,而懷恨在心,暗中舉報高仙芝,說高仙芝有謀反的意圖。

這下,唐玄宗徹底坐不住了。

盛怒之下的唐玄宗,直接派出宦官,以最快速度來到潼關,當着數萬人的面,直接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兩員大將。

大唐雙壁,沒能死在戰場上,卻因爲一個宦官而被冤殺。

這個結果,實在是令人唏噓。

高仙芝爲什麼能領導當時的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帝國決戰? 第10張

隨着高仙芝被殺,唐玄宗換上了老將哥舒翰。但是,哥舒翰上任之後,同樣堅守不出。後來,唐玄宗強令哥舒翰出戰,哥舒翰被迫出戰以後,便是慘敗。不但徹底丟掉了潼關,自身十五萬精銳,也被叛軍全部殲滅。

經此一戰之後,安史之亂終於殃及全國,成了盛唐結束的轉折點。

如果高仙芝沒有被殺,或者唐軍可以繼續堅守不出,等待其他精銳合圍叛軍,唐朝的歷史,會變得截然不同。

但可惜的是,歷史從來都沒有如果。

隨着安史之亂的發生,高仙芝和封常清戰死,唐朝邊軍精銳近乎死絕。原本已經近乎全部佔領的西域,後來也全部丟失。盛唐的美好時代,自此之後,終於是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