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末時期爲何會發生復社活動?與園林之間有何關係

明末時期爲何會發生復社活動?與園林之間有何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上問題本站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晚明文人結社勢頭高漲,其中復社聲勢最爲浩大。通過研究復社大規模社集活動和小規模文人雅集與園林物質空間、園居活動的關係,爲晚明園林的研究提供不同視角。

一:研究背景

文人結社源於漢代梁園雅集,魏晉時期蘭亭修禊、竹林七賢等對後世影響深遠。

明代文人結社在洪熙至成化年間初步興起,至天啓、崇禎時期達到高峯。

晚明可考的文人社團多達130例,尤以讀書講學和舉業選文類社團爲盛。

復社是晚明文人社團的典型,源於“拂水山房社”,成型於崇禎二年,南明覆滅後名存實亡,然影響及至清初。

復社成員分佈主要分佈在南直隸、浙江、江西等地,最多達3000多人,可分爲4類:

東林子弟,如顧憲成之孫顧樞

世家子弟,多爲地方望族,如冒襄

地方賢達子弟,如陳子龍等

無家世可依者

與此同時,晚明文化繁榮、社會風氣日趨奢靡,造園普及,園林成爲文人詩酒之會的絕佳場所。

明末時期爲何會發生復社活動?與園林之間有何關係

二:復社大型社集與晚明園林

復社前後經歷大型社集12次,主要集中在蘇州、金陵兩地的寺院園林和公共園林,主要活動有宴飲、詩詠唱和、歌舞、觀劇、選美等。

《復社紀略》、冒襄的《同人集》等詳細記錄了這些集會。通過歷次集會的描述,復社大型社集與晚明園林的關係主要概括爲以下幾點:

園林爲社集提供足夠的 集會空間

園林周邊交通便利,方便舟車停靠,成員往來

園林需要相應的配套,如餐廳、廚房、客房,滿足成員詩酒 宴飲需求

園林靠近室外景點,便於同社諸子結伴遊玩

鼎革後的大型集會往往帶有反清復明的政治色彩,集會園林的地址較先前有所不同,需要隱蔽性較好。

三:復社小型社集與晚明園林

除上述12次的大型社集外,復社的其餘社集多是局部成員的小型集會,包括夏日小集、中秋雅會、虎丘放舟、登樓賦詩等。

復社成員中,世家子弟通常是文人結社的發起人,地方賢達子弟是文人雅集的主力羣體。

而無家世可依者多無結社雅集記載,因此以世家子弟冒襄、地方賢達子弟陳子龍爲代表,通過分析其文集,研究小型社集與晚明園林之間的可能聯繫。

陳子龍,松江華亭人,雲間幾社的創始人,後加入復社, 與李雯、宋徵輿並稱“雲間三子”。

以《陳子龍全集》爲考察對象,與社集相關的作品主要分爲以下幾類:

諸子游賞,如 《九日南郊社集》

諸子宴飲,如《中秋宴友》

諸子唱和, 如《除夕和友韻》

諸子送迎,如《送密之歸皖桐》

明末時期爲何會發生復社活動?與園林之間有何關係 第2張

通過對《陳子龍全集》的詩文解讀可知,陳子龍作爲地方賢達子弟的代表,家境普通,本身並無財力營園,與同社諸子的結社活動主要發生在自然山水、公共園林或友人的私家園林。

詩文通常借園林景物抒發建功立業的情懷,對於園林建設關注較少。

《陳子龍全集》並未出現遊記、園記類文體的作品。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宋徵輿《林屋文稿》、李雯《蓼齋集》、吳應箕《樓山堂集》中。

冒襄,江蘇如皋人,復社後期領袖,曾在金陵組織桃葉渡大會,明亡後歸隱水繪園。

該園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園中有妙隱香林、壹默齋、枕煙亭、寒碧堂、洗鉢池、鶴嶼、小三吾、波煙亭、湘中閣、鏡閣、煙樹樓、碧落廬等十餘處佳境。

小三吾亭是文人唱和最佳處,澀浪坡是仿效蘭亭曲水流觴之所,湘中閣則是登高賦詩之處。

清康熙四年春,王士禎、冒襄等八人於水繪園舉行修楔。水繪園承載了冒襄作爲遺民的所有精神文化活動,結社雅集,感懷傷時,寄託遺民對故國的思念。

冒襄所營水繪園,亭閣坡溪互爲對景,雅集通常選擇面水亭閣或者可遠眺的亭閣,可見雅集對於自然環境的需求。

但冒襄營園初衷從園名、景名均未見其爲結社雅集特意營構園景,園林依舊只是文人雅集的物質空間載體和吟詠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