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那些在絲綢之路周邊消失的古國有哪些?

歷史上那些在絲綢之路周邊消失的古國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那些在絲綢之路周邊消失的古國有哪些?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鄯善國,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衝。產馬、驢、駝等。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後改國名爲鄯善。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共存國600多年。

在西域南道十國中,從且末國開始,便是以農業生產爲主的定居國,故《漢書·西域傳》又載:“鄯善當漢道要衝,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種五穀,土地草木、畜產、作兵略與漢同。”可見受漢文化影響很大,在城廓諸國中只有譯長一職。像龜茲那樣地處交通要道的國家,竟設有譯長四人。

歷史上那些在絲綢之路周邊消失的古國有哪些?

于闐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古代居民屬於操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併,逐漸伊斯蘭化。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莎車國,一作渠沙。位於于闐之西、疏勒東南。《唐書》稱之爲緊館,元代稱之爲雅爾宥,明代稱葉爾欽。今稱爲葉爾羌,爲維吾爾自治區少數都會之一。《西域聞見錄》卷二謂,‘葉爾’是地,‘羌’是寬廣,回人稱爲葉爾奇木。

月氏國,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後遷徙到中亞地區的遊牧部族。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或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後來也有譯作月支的。月爲肉字的古體(氏古音讀作支)。(大月氏讀成dàyuèzhī)公元前5~前2世紀初,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爲匈奴勁敵。

身毒,是華夏文明自先秦時期至隋唐時期之間對現代印度次大陸上之文明區域稱呼的音譯詞。其範圍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帶。由於語音的歷史發展、語言傳播、詞彙擴散,該詞的音值擬測衆說紛紜,即使《辭海》《辭源》等權威辭書,對這一詞的注音也不盡相同。

安息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爲阿爾撒息。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

條支,西亞古國名,在今伊拉克境內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據說爲塞琉古(塞琉西)王國國建立。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爲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歷史上那些在絲綢之路周邊消失的古國有哪些? 第2張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烏壘,古西域國名。《漢書·烏壘傳》載:“烏壘,戶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城都尉、驛長各一人。與都護府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烏壘在今輪臺縣東北,是當時漢西域都護的治所。人口很少,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處在西域的中心。

輪臺縣,地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西域都護府所在地,314國道、南疆鐵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與縣境相連。距庫爾勒187公里,直線距烏魯木齊360公里。

龜茲國,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在這裏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中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又稱丘慈、邱茲、丘茲,爲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有名之國也。

姑墨國,分佈地區爲今葉爾羌河以北,天山騰格里峯以南地區,治所在今阿克蘇。漢時屬西域長史府。南北朝時屬魏,附於龜茲。稱姑墨,又稱亟墨,唐時稱跋祿迦,於其地置姑墨州,屬龜茲都督府。

疏勒國,爲西域古國,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位居西域南、北兩道的交會點,古來即爲東西交通的主要進出口。

康居,古西域國名。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自錫爾河下游,至吉爾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